“千年回望王安石——纪念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活动举行

国家图书馆馆长熊远明在致辞中指出,以国图公开课为平台,举行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纪念活动,有幸邀请到三位权威学者,分别从生平思想、作品赏析和版本流传等维度进行解读,并邀请到两位艺术家对其诗词作品进行演绎,希望能为读者了解真实、全面的王安石提供帮助,让我们共同领略王安石的文学才华、治国抱负和博大情怀,一起感受中华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船山学研究的未来”工作坊暨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成立···

2021年12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经典与诠释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与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船山学研究的未来”工作坊暨中华孔子学会船山学研究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办。

【刘龙】“形上之气”是否存在?——关于蕺山学研究的一点讨论

“形上之气”这种说法的出现与牟宗三等将“形上”、“形下”的涵义界定为超越与经验的区分有关。但是对形上、形下概念的如此界定与蕺山自己对“形上”、“形下”涵义的使用有很大的差别;在蕺山以“有形”论“形下”,“无形”论“形上”的自身语境下,根本不会存在“形上之气”这样的说法。

【林桂榛】冬至吃汤圆、圣诞节、腊八节等的来历(附诸节日历法考原)

圣诞节实是冬至节日与宗教结合的产物。冬至是天正,腊日是地正,元旦是人正,古人曾都作岁首看待。腊八节实是大寒节,端午节是夏至节,与清冬至吉祥!冬至是古人的大日子,要祭南天、拜太阳,甚至作为元旦(如同过年)。腊八节其实是古人的大寒节,端午节是古人的夏至节,与清明节相近的寒食节是古人迎火辰而禁火的耕种节(在十月历法···

【彭林】《仪礼》“两次转型说”理念下的复原探索

综观《仪礼》学史,其大势在两次转型:第一次是将社会上活态传承的周代典礼仪式著之竹帛,转换成凝固态的文本——《仪礼》;第二次,是将晦涩的《仪礼》文本还原为活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仪礼》之《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射礼》拍摄成真人实景的影视片,使固态的《仪礼》以具活力的形式走出书斋、走向世界,扩大了国际···

李景林 著《孟子通释》出版暨目录、后序

我研读《孟子》前后三十余年,于孟子之义理精神,每觉有会于心;平日习作,对孟子与《孟子》书,亦时有撰作讨论。近年,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中国儒学教材”编撰与出版计划,舒大刚教授邀我参与此项计划,遂发心藉此机会,融贯裒合我多年有关《孟子》研读、教学、思考与习作之所得,对《孟子》全书作一系统的···

中央电视台连续聚焦衡水学院董学事业:再度拍摄专题片《承千秋礼乐 访儒乡衡水》

中央电视台继2018、2019年为衡水学院董学事业拍摄《董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探秘董子文化热起来》两部专题片之后,再度围绕“2020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隆重召开,拍摄专题片《承千秋礼乐 访儒乡衡水》,继续讲述衡水市政协和衡水学院等单位共同努力推动董学事业发展的历程,在央视《美丽中华行》和香港卫视播出···

【孙海燕】逝者李泽厚——谨以此文送别一代大思想家李泽厚先生

我大抵将李泽厚定位为一个卓越的、有着极强的学问头脑和理性能力的思想者,一个情系中国并关心人类命运的公共知识分子。“理性”是我描述李泽厚生命世界的第一个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十讲,李景林主讲“儒学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系统”

12月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网合办的“哲学的殿堂——202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名家讲座系列”第十讲“儒学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系统”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302教室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李景林教授主讲。

孟子研究院举行辛丑年冬至祭孟大典

据《孟氏宗谱》记载,公元前289年孟子寿终,享年84岁。孟子逝世的这一天正是冬至日,孟子故里的乡亲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素斋并隆重祭祀孟子也就形成了孟子故里延续至今、独具特色的“冬至废礼”习俗。2021年12月21日是亚圣孟子逝世2310周年,孟子研究院全体同仁与各方宾朋在孟苑朝圣广场集合,举行辛丑年冬至祭孟活动,···

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冬至祭孟大典 追思亚圣孟子

在外工作多年的孟氏后裔孟亮第一次回到孟子故里参加祭孟大典。“作为孟子后裔,有责任将孟子思想和精神传承下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孟亮告诉记者,现场仪式庄重,让各地后裔们更好地缅怀圣祖,切实体会到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也十分有利于家风家教建设。

【吴钩】宋人过冬至

冬至是传统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意义重于春节,至今有些地方还有民谚说“冬节大于年”。不过在今天,北方人过冬至,甚至上就只剩下吃一顿饺子的习俗了,南方也只是吃吃汤圆,部分传统文化保存还比较完整的地方,比如潮汕地区,冬至还保留着祭祀之类的风俗。总体而言,今天的冬节,比起几天后的圣诞节,显得很是寒碜。

【屈海棠 沈志浩】射礼探析

我国的弓箭文化源远流长,传说是轩辕黄帝发明了弓箭。这是有可能的,毕竟人的生存离不开狩猎活动,夏时还有羿射日的传说。东周始,五霸出,诸侯纷争,弓箭则是当时重要的战争工具。而就在这个时代,儒家的孔子把弓箭变成了有礼乐教化的工具,这就是射礼。射礼有四种,分别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大射是天子在祭祀祖庙时与诸侯射于···

【锺治国】王阳明的格物说的演变

区别于经典的原义和朱子之说,阳明之学更具思想个性。「龙场之悟」使阳明将格物致知的用功方向由事物转向此心,意为心之所发,而物是意之所在,此时格物主要是正其意念之不正,是诚意之功,致知被融摄于格物之中而不具有独立的工夫地位。致良知宗旨标揭之后,阳明以知为良知,意为良知之动,物主要仍训「意之所在」,但也兼具了良知明···

【董平】阳明心学及其知行合一说

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是中国历史上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的“完人”,其思想不但影响了明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整个格局,而且流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各国。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明代中叶之后的中国思想发展进程。其知行合一学说蕴含着怎样的思想内容与人生哲理?对我们当今社会生···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