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抄书之余而已 ——中华历代经典读书箴言选

我读书,所幸自来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读辞书,捧着一本字典、词典,津津有味能在火车上从广州读到北京。我读有注解的经史子集,也往往是先读注解,然后读原文,喜欢那种将字词掌握之后的阅读畅快感;二是喜欢抄书,曾经羡慕诗人,一个学期抄诗十四本。

【田飞龙】立法会选举是香港民主精神的大考

香港立法会选举非常临近了,但有关选战似乎少了以往的趣味、激情、不确定性和外部势力的谍影重重,戏份和戏感都少了,甚至“角儿”也少了。于是乎,选民在利益感知和政治审美上均处于一种不适应状态,但实际投票日又很快到来。

【刘力耘】阐释的艺术:王安石如何用《尚书》劝说宋神宗?

2021年是王安石一千年华诞。一千年来,围绕王安石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他究竟是“一世之伟人”还是招致“靖康之祸”的祸首?他给后世留下了怎样的政治遗产,又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宋代以后中国历史的进程?为了厘清上述问题,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特别推出“千年王安石”专题,邀请多位宋史学者从政治、文学、哲学等层面多维度展示王荆公的面貌···

【专访】邓洪波:中国书院文化如何延续为世界发挥积极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传承至今,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从明代开始走出国门起,书院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与海外当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近代又因新学、西学的加盟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有西方学者称,书院成长于中国,影响在世界。

【方哲萱】读经3.0的思考

今天我们读的这一篇文章“活转心灵,春天常在”,刚好是给读经人讲的一堂课。刚才我进来的时候,在讲春夏秋冬的轮替,人生是吉吝凶悔的轮转。我想我们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一开始你的心灵非常活泼,有好奇心,或者很冲动,听到一个理念就觉得特别好,这就是春天。当你进入了之后,还在持续生长,就进入夏天。

《王阳明图传》焕新归来!明代传记配明代图谱,王阳明一生这样波澜壮阔

2021年8月,《王阳明图传》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阳明图传》是一本独特的王阳明传,由冯梦龙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以下简称《靖乱录》)和邹守益的《王阳明先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合而为一,文字与图谱相互比对,并加详注而成。

【田飞龙】全球民主大辩论中的香港选举民主

2021年12月9日,美国拜登政府举办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全球民主峰会”,中国不在其列,香港地区也不在其列。而台湾地区受邀参加,甚至乱港潜逃的通缉犯罗冠聪也受到邀请。美国“民主峰会”是对美国民主霸权的背书,是美国以民主名义深化中美“新冷战”及构筑“民主反华统一战线”的关键策略动作,其本身与评价和促进全球民主进步并无直···

【宋立林】用国学濡染我们的生命底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媒体在塑造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我自己特别喜欢微信公众号这种新媒体,科技给人文插上翅膀,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学的传播,也理应顺应这一趋势。因此,喀什大学国学院——这家祖国最西端的国学院——微信公众号马上上线,在年终岁尾与各位见面,是非常值···

礼的政治性及其意义 ——《礼记·郊特牲》篇研读简报

在12月12日上午九时,落笔书院读书会在书山馆东202准时进行。首先面对孔子师生行礼,礼成后,师生齐声朗读《礼记·郊特牲》原文,后留有一定时间给同学们思考,提出问题,最后由王宏海老师解答问题,总结发言。

“工夫论与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

2021年12月4日至5日,由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联合主办的“工夫论与中国哲学话语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清远市江心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澳门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

【罗安宪】张立文:中国哲学要“自己讲”“讲自己”

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张立文先生获评教授,在接受访问者访谈时,他说道:“人生就在于奋进,生命就在于创造,只要认定了目标,就要不断地追求,以达真、善、美的境界。”这正是张立文先生的人生写照。

【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著名史学大师钱穆先生说“礼是中国文化之心”。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先哲希冀经由“礼治”,逐步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何为“礼仪之邦”?中国为何会走上礼治的道路?兹事体大,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吴钩】宋制既不是“君主立宪”,也不是“皇权专制”

日本的汉学家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宋之际,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都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体现在政制上,唐朝政治还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

湘阴文庙

湘阴文庙位于湘阴县城关镇东湖西岸。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年)重建,后经道光十年(1830年)和光绪六年(1880年)两次较大修葺。文庙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金声玉振”冲天坊、半圆形泮池、泮池上有状元桥、“太和元气”石坊、大成门、大成殿等。

澧县文庙

澧县文庙位于澧县城关镇南门内,旧名澧州文庙。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据清《直隶澧州志》载:宋建学宫(即文庙),在城南里许。元代张子仁重新之,学士姚燧为作记。明初知澧州府史希贤于南门右侧,创大成殿及门庑,后为明伦堂,翼以三斋:曰存诚、时德、育才;嘉靖四十年(1561年)守道刘廷诰改为兴诗、立礼、成乐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