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星 著《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出版暨陈来、李景林序及后记

朱子四书学是理学经学一体化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经学史上“四书学”这一新经学典范的确立。书稿以经学与理学的相互关系为中心,深入探讨了朱子四书学作为经学哲学的特质,在朱子四书学文献的考察、朱子四书学内在理学论题的分析、朱子四书经典诠释思想的挖掘、朱子四书工夫论的阐发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书稿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

(日)吾妻重二 汇校 《朱子家礼宋本汇校》出版

朱子家礼分通礼、冠、昏、丧、祭五部分,而特重丧祭,一方面,体现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儒家传统,于生死际,尤为挂怀,敬意与庄重,于此存焉;一方面,是本于儒家对孝道的推尊,而自然设立。礼缘人情而制,子女对父母之情,为其大者。

【余东海】以文化人、以德服人——东海客厅论文化人

不喜欢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技术型、专业型知识分子,可称为专家;自由知识分子和体制知识分子,都可称为学者。只不过性质不同,前一种正善美,后一种大多邪恶丑。专家也一样有正邪之别。自由知识分子又称公共知识分子,有文化人的味道,唯文化度因人而异。

【颜清辉】圣人之言——论孔子语言之根据、发生与朝向

其语言不是逻格斯,它并不依靠推理,也不是为了解释世界,更不会抽象。而是敬恪往古圣王之言,并以之为典范,从而召唤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德性。在语言的召唤之下,将人导向成德、成人乃至成圣的具体行动之中。当语言达成其使命之际,便自行隐退归于无言,至此,整个宇宙便化现为天德的恒久运动——道。最终,语言又重新显现,以全无意···

郭齐勇 主编 大型《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陆续出版

江苏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中国哲学通史》(学术版)的先秦卷、秦汉卷、宋元卷、古代科学哲学卷。这四部著作扎实厚重,装帧精美,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这套丛书中的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明代卷、清代卷、现代卷、少数民族哲学卷等六部著作将陆续出版。

【吴钩】武大郎死后,潘金莲能不能自由改嫁?

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后,为什么还要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毒杀了丈夫武大郎?因为受了王婆的蛊惑。王婆说:“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来,却教大娘子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来,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暗地里来往半···

【殷慧】人能弘道:读《朱子家礼宋本汇校》

日本关西大学吾妻重二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整理的《朱子家礼宋本汇校》,2020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这次整理,以宋版周复本《家礼》为底本,广泛参考其余九种校本,特别利用关西大学图书馆藏和刻本与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藏公善堂本,精心校勘,可谓目前《家礼》最善之本。去年11月在清华大学纪念朱子诞辰8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吴震教···

第二届历史政治学年会:“家-国关系与国家理论再思”成功举行

6月19日,“家-国关系与国家理论再思”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综合楼举行。本次会议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历史政治学与世界政治研究跨学科交叉平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历史政治学年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

【代生】咨政耆老与先秦治国理政 ——以清华简“书”类文献为中心的考察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殷高宗问于三寿》《厚父》《祭公》《郑文公问太伯》《成人》等篇记载了君王向耆老请教为政,还有部分篇章强调重用耆老,反映了先秦时期咨政耆老的传统。虽然时势不同,但耆老的回答都指向了以史为鉴、效法先王、任用贤才、修养自身等问题,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政之要,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君···

【余治平】“制民之产”:从生存需要到财产权利 ——现代法权哲学视野下孟子“恒产”“···

王者施行仁政当察觉民情疾苦,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尊重并维护其财产权利。民众“善心”必须以个人“恒产”被确立和保护为前提。孟子最早在个体职业、财产与整体社会稳定之间建立逻辑关联。“制民之产”在君王是“发政施仁”的分配政策和制度安排,在民众则是基本人权,包括产业权、财富权。民众只有在拥有产业和财富之后,才能行使自己应该···

【陈来】论古典儒学中“义”的观念 ——以朱子论“义”为中心

“义”的哲学意义,先秦时代有以下几点:道德、道义、正义、端正。汉代以来,对“义”的道德要义的把握,其要点在坚守对道德原则的承诺,明辨是非善恶,果断裁非去恶,其根源是对先秦的“以正为义”作了转进。受此影响,朱子很强调义是面对恶的德性。朱子在《四书集注》中主要以“义者宜也”的故训,作为义字的训诂义,但他对义字作哲学思想的···

【王志俊】从小大之辨到逍遥之游 ——以王船山《庄子解》为诠释中心

“小大之辨”是《逍遥游》的重要主题,王船山关于逍遥之义的阐发基本上也是围绕着“小大之辨”展开的。然而,王船山却背离了《庄子》“破小以立大”之本意,明确反对“大而不能小”“小而不能大”的自我限制,最终走向“无小无大”“小大一致”的价值解构。在此基础之上,王船山又引入暗含浑融圆转、变化日新的“天均”之喻,消解对于小大两端的攀援与···

第八届北京人文教育公益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聚斯文于燕山,论大道于长城。仲夏时节,第八届北京人文教育公益论坛于6月19日、20日在北京人文国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国学界知名专家学者、领导、社会知名人士、大学国学教育负责人、中小学校长、书院负责人、国学教育研究人员等四百余名代表,齐聚长城脚下,共商国学教育事业发展大计。会议主要聚焦:二十多年来国学教育人才···

【余东海】学术要为政治导航 ——东海客厅论学术

“学术要为政治服务”的观点极端错误。持这种观点,欲不沦为学术乡愿和政治之奴,不可能也。学术为政治服务,必然导致学术和政治共同恶化,极易导致人道灾难。所有极权主义的灾难,既是政治之祸,也是学术之祸。古今中西所有极权暴政背后,必有相应学术的支持和导向。

【邓秉元】德性与工夫——孔门工夫论发微

自孔子出,世人始有作圣之途辙可循,是即夫子所谓学也。盖孔子之前未尝无学,惟普通人尚罕因学而觉者耳。因学而觉,即所谓“下学而上达”,以人道而通乎天德,然则学即孔子成圣之工夫也。故欲明孔子成圣之工夫,必当求之于孔子之所谓学。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