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恒】告别五四的有色眼镜

一百年前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但深远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更是塑造起一个对中国历史的想象传统,即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从根子上、从基因上就是败坏的,四千年的吃人史和劣根性,体现为辫子、缠足等令人厌恶的象征符号,并进一步被延伸为“亚细亚社会”或“东方治水社会”,因此必须得到彻底的清算和涤荡。

【黄启祥】论五四时期的“孝道悖论”

在“五四”反传统的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一方面无情地抨击孝道,一方面又深情地躬行孝道,我们将此现象称为“孝道悖论”。孝道悖论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呈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孝道问题上认识与实践的矛盾以及情感与理智的冲突。

【谢遐龄】重释“五四精神”,吸收儒学思想——论“科学与民主”之本真意义及其他

“五四精神”要求科学与民主。要实现本真意义上的自由、民主、平等,则须引进西方抽象传统。抽象传统即凝聚、消辟两种势用中坚执前者,用儒学术语表达则为“坤先”。这就是说,西方传统要求阴盛阳衰。因而,无须惊奇,在近、现代中国,西方传统影响的实际效用是促成“阴盛”。中西文化接触之后果并不是把中国社会导向西方化,而是造成中国社···

【李景林】论孟子的道统与学统意识

在学术脉络上,孟子自觉宗承曾子、子思一系内转省思的理路,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传统,为儒家思想奠定了心性的超越基础。孟子“说大人则藐之”,也表现了与曾思一脉相承的“以德抗位”的内在精神气质。孟子关于尧舜汤文武周公孔子的圣道传承论,乃基于一种学术根源性的意识;而其有关孔曾思孟学脉系统的论说,则着眼于当下学术新统的建构。···

【朱杰人】化民成俗——婺源朱子文化落地纪实

作为一个亲历者,回顾一下婺源朱子文化建设所走过的路,研究一下婺源朱子文化建设所经历的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我觉得,除了众所周知的一些大环境、大气候的原因外,主要的问题出在定位不准、定位错误上。

屈子书院讲坛在汨罗启幕,朱汉民解读乡贤典范与湖湘人格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传承的基因从何而来?文化基因密码要素多种,传承方式也有多种途径。而作为典范意义的乡贤是其重要的基因密码,记忆、诠释乡贤精神是文化密码的重要传承方式。

邓洪波主编《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二辑)出版暨序

《中国书院文献丛刊》(第二辑)全书共计100册,收録了来自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等馆藏单位的书院文献140种,涉及全国约18个省区,近百所书院。书院文献以明清两代居多,有书院志、课艺、试卷、学规、章程、同门録、讲语等种类,有稿钞本、石印本、木刻本、活字本、铅印本等类型。每种文献均···

【尔雅台】《诗经缵绎》:我的案头书

前段时间,见马君飞骧《诗经缵绎》出版,其曰“全书以缵绎诗教传统为己任,抽绎前贤时修之说以成文,故定书名为缵绎,以志述而不作之意”,闻之心有戚戚,遂急切求之拜读焉。

金龠文、祁伟威绘、肖建军书《手绘儒生:<儒林外史>的二十种风雅》出版暨前言

《手绘儒生:<儒林外史>的二十种风雅》以明清时期文学经典《儒林外史》为蓝本,选取其中二十个片段,重新进行文学再创作,汇集成二十篇故事新编,细致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儒生的二十种风雅。二十篇故事既各自成篇,又藕断丝连,情节更加丰满,构思更加精巧,语言采用现代白话文风格,流畅活泼,兼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李阿慧】受命与改制:张惠言《虞氏易礼》的经学归旨

张惠言认为《周易》乃为周初改制之书,《易》中所涉及卦爻辞,为殷周之际王朝更迭以及周初制礼作乐之史迹。《虞氏易礼》中强调“受命”与“改制”,反映了今文经学的倾向,同样也体现其特殊的经学归旨。他论易象则多用虞氏,其论易礼则兼取郑氏,贯通《易》《礼》大义,吸取“公羊学”的“文质”思想,显示出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重视。张惠言···

【许石林】赏花饮酒雅事,江南文人一学就会,却不见关学诸贤去做

所谓棠,我所知道的,有甘棠、海棠。我们那里有林檎,小时候没有见过海棠。其实就是差不多的。林檎我小时候吃的很多,印象最深,也让人回忆起来最感温暖的,是放学回家,发现大水缸里浸着林檎,捞起一个,沁了凉水的林檎,脆脆的,酸甜。有的地方将林檎的叶子摘下来,晒干储存当茶喝,我没有尝过。

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优秀书画作品展征稿启事

2019年恰逢孔子诞辰2570年,为纪念先师孔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思想,孔子博物馆、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至圣孔子基金会、韩国曲阜孔氏大宗会决定共同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优秀书画作品展”,现面向全球征集书画作品。

【刘立祥】“百日宰相”杜衍

杜衍(978—1057年),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观察推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平遥知县,此后在朝廷中枢和四方州军间频繁交替任职,在朝中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枢密使等职,庆历四年(1044年)拜相。杜衍为官素有能名,尤以善于治狱闻名朝野,一生宦海沉浮,退休后竟无屋···

吴国富、黎华著《白鹿洞书院》出版

《白鹿洞书院》从历史沿革、教学管理、祭祀 、藏书、学田及建筑、石刻、诗 赋、历代名人等方面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了通俗而全面 的介绍,以便广大旅游 者和书院文化爱好者清晰地了解这一份厚重的文化。

【夏勇】巴山深处的良知——纪念林向荣老师逝世十周年(节选)

风雨连江过野山, 清声慈范棘丛间。 十年但信不孤默, 天上良知算等闲。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