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望江公园茶话会:经学的复兴

己亥四月,陈壁生教授、刘伟教授分别来自北京、广州,与四川大学儒家哲学师友连日举行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讲论至于忘倦。

【郭齐勇】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四书”应该进中学课堂

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可它在现代学科体系中根本没有位置,史学、子学、文学,还勉强可以在文史哲等学科中体现一二,但是经学的传统中断了。所以我们设立国学学科,很大程度上,是想重振经学,并由此带动整个中国人文学的重建。

四川大学举办“晚清的经学革命:以曹元弼为例”讲座,陈壁生教授主讲

回望晚清学者,他们面临的困难与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困难相似,但是他们在许多方面似乎想得比我们多、看得比我们远,他们看到了西方、看到了现代性,而且晚清经学家心目中有一个整全的中国文明、一套完整的构建人伦社会的经学理论系统。可以说,晚清的重要性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理解整全的中国文明,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西方的经验。

【姚中秋】返本经学,构建儒家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政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展之内在需要,亦为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之内在需要,而儒学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则对人类探···

【张立恩】朱熹《春秋》观发微

作为宋学之集大成者,朱熹遍注群经,然独于《春秋》未有成书,是以清季以降,论《春秋》者多以朱熹《春秋》说在《春秋》学史上地位不高。

郑玄与中国的经史传统:陈壁生主讲中国政法大学儒学讲坛第85讲

所谓的“经史传统”即是这一文明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对于历史本身的理解即是理解我们自身最重要的一个基础,每个时代对于自身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与对于历史的认识密切相关。那么“经史传统”作为一个文明的核心要素到底是如何发生、如何变化的?只有将其落实在非常具体、非常踏实的学术研究上才能讲明白。陈老师预测这一话题今后将会逐渐···

【吴飞】今人如何读郑学

郑玄绝不是一个只知饾饤之学的书呆子,而是有着非常宏大的文明构想,汉魏之间经学与制度的演进,正是这一构想不断修正和落地而形成的。由中唐赵匡等人的新经学,到宋代经学体系的再造,以及清人向郑学的回归,郑学体系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底色。至于华喆所说的“经学的棱镜”如何形成和被误解,以后的经学形态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今日···

【何俊】开显于经学的哲学洪流——“群经统类”中的宋明儒学

宋明儒学通过彻底消化汉唐以来的新旧传统,使先秦儒学在更高的理论形态上获得复兴,成为此后引导整个近世中国前行的思想洪流。尽管宋明儒学是一场涵摄形上哲思、知识累积,直至生活方式范畴的文化运动,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一浮先生提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识见,将宋明儒学统类于“六艺”,并开列“群经统类”的目录,为理解宋明儒···

【韩星】董仲舒以经学为基础构建儒学思想体系

董仲舒精通五经,尤致力于《春秋》公羊学,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汉代仁义礼智信“五常”核心价值观,重建王道政治,批判现实、规范和匡正时君世主。同时他也受《诗经》《尚书》《左传》《周易》的影响。在儒家内部整合孟荀,在儒家以外以儒为主,整合道、法、阴阳、墨家等,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使得他成为一代大儒,实现了儒家···

【阎云】北宋经学建构“治体”理论的逻辑进程

宋儒为复兴三代王道之治、重建本朝政治宪纲,在经学中以“先王之道”的内涵为切入点,展开对“治体”问题的探究。宋初诸儒逐渐意识到,要建构此“治平之理”的“治体”,需要先奠立“性命之理”的“道体”。北宋经学由探究“治体”转向奠立“道体”,再由“道体”发用出“治体”的进程,有着由“外王”转向“内圣”,再又转出新“外王”之曲折。

【田丰】唐以前圣人观念史研究

孔孟荀三人皆主张既避免泥古不化,又反对一味求应世之变而非圣无法,逐步建立起了为后世所承认的完整圣人形象谱系。这种对“王官学”与“百家言”的绾合,在西汉则发展成为以孔子《春秋》为新王创制立法的公羊学。古文经学以经为史,孔子被视为“王官学”的传承守护者,史家谱系的意义压过圣人谱系,万代一时,皆取法周文礼制即可。

“经子之学与中国哲学的当代展开”暨第三届“湖广中哲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从20世纪初开始,经学日趋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在以西学为主导的现代学科框架下,作为传统学术核心的经学,为何会在近年兴起,以及经学存在的意义为何?这门古老的学问在当代正在经历着什么,以及它在学科交叉中如何“安顿”?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王刚】孟子与《春秋》的经学建构问题探论

孟子是对《春秋》进行经学建构的关键人物,时间为孟子晚年的齐宣王时代。孟子在稷下的文化刺激及禅让政治破产的情形下,赋予了《春秋》较为完整的经学品质。从此,《春秋》由“事”而“义”,作为孔子传道之书,成为经学专名,此后挖掘其内在的“笔法”及微言大义,成为主流诠释方法。

【刁春辉】近代“天下大同”重塑的经学路径

廖平以九州说、畿服制的诠释化解经学的空间限制,康有为以三世说化解经学的时间限制,而以四书为代表的儒学首以义理诠释为主,其由修身而至于齐治平的理想,其重点在于重申儒家的道德理想,以教化为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应对经学由言常道而成地方性文化的危机,重新确立经学的天下性质。廖、康、沈所进行的经学理论探索是在新的天下时···

【王宝峰】以经学为主体内容——重思中国哲学之“法”

未来以经学为主体内容之中国哲学,当以解决时代问题为动机与核心,通过传统中国哲学经典文本与时代问题的对话(dialogue),以新的经学理论形态“修复”(rehabilitate)传统经学“教化”(Bildung)之用,并藉此以消除中国传统经典与现实生活信念之间的紧张,实现经学“无时间性”(timeless)历久弥新之价值,以深具双重效度的“中国哲学”···

“第二届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在岳麓书院召开,以“国学与经学”为核心主题

以“国学与经学”为核心主题,2018年11月24-25日,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岳麓书院历史系承办的第二届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召开。

【邓志峰】衰落呼唤新变

直接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学科的消亡使经学失去了其应有的载体,被分割为文史哲三个学科,成为所谓“人文学科”的一部分。

【刘家和】中国经学为人类贡献了历史理性

国内第一家以经学为名的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于近日成立。20余位学者在随即进行的“经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就经学的历史意义、当代价值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摘要发表部分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