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老技艺“活”起来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位于山东济宁曲阜三孔景区里的孔府,火红的楹联与古宅屋檐上的积雪相映成趣,透出浓浓年味。

【王乐】传统儒家道德治理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传统儒家道德治理凝结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反映着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理性思考,体现着道德作为国家治理手段和理政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哲学智慧。

【赵生群】司马迁缘何误解《尚书·文侯之命》

《尚书》有《文侯之命》一篇,为周平王策命晋文侯而作,而《史记·晋世家》乃误以为周襄王策命晋文公之辞。究其缘由,乃是因为司马迁对东西周之际若干重要史实缺乏了解。

【许石林】神圣和风俗的威力与福报,只作用于有服善之心的人

西北某地元宵节闹社火,林姓青年被选扮演关公,着绿袍,提青龙偃月刀,一路踩高跷。平日不沾酒的他,竟然喝了三斤白酒。视频中,可见小林扮妆前虔诚于关公神像前跪拜,“穿上行头,就是古人!”

生活儒学的回归与实践传承分论坛 ——只要是真爱,对所有人都走得通

“我欲仁斯仁至矣”,但是我欲爱,不等于相爱就至矣。要两个人都欲,同时欲,这个相爱才能够成立。

【张昭炜】激活阳明学研究的时代力量

任何一种学说要想保持活力,必须回应时代问题,在新的语境下再诠释、再创新,阳明学也不例外。近年来,学界有关阳明学的研究日趋升温,其带来的问题亦随之渐显。这就需要明确阳明学的特质、综合认识阳明学的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前瞻阳明学的研究方向。

刘增光 著《〈孝经〉学发展史》出版暨后记

本书为一部通贯的《孝经》学发展史,结合新近出土文献,采取经学与哲学结合的方法,梳理《孝经》学发展的义理脉络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内在关联,尝试在文献的掌握、思想史的分析、《孝经》学本身问题意识的寻绎等方面实现突破,深刻揭示《孝经》与儒家孝观念的真精神,澄清近代以来附加在《孝经》与孝观念乃至儒学、中国文化之上的一些误···

【吴飞】知几与稽疑 ——略论易学的命运观及其性命论意义

卜筮面对的是命运,这是一个极为根本的哲学和宗教问题。对命运的态度,反映出其所在的思想传统相当重要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将中国哲学传统归结为性命论传统,相对于西方的存在论传统,它有如下两个重要特点:它以性命而非存在为哲学思考的首要主题;它不假定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作为哲学思考的参照,而是强调万物都在变易当中。这两点正···

【成希】岳麓书院:绵延千年的中华智慧

洙泗潇湘,道南正脉。千年学府,弦歌不绝。

【赵迎辉】君子之交淡若水

“君子之交淡若水”语出《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郭象注曰:“无利故淡,道合故亲。饰利故甘,利不可常,故有时而绝也。”意思是说,君子之交不受利益所累,像水一样恬淡自然,所以能够长久亲近;小人之交多受利益驱使,如甜酒一般芳香醉人,然而一旦利益散尽就会交情断绝。

【于文博】知止方有定 淡泊待名利 ——《史记》中的廉洁文化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具有重要史学和文学价值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展现廉洁文化深邃思考的思想宝库。司马迁在《史记》这部史书中并没有直接以说理的方式探讨廉洁文化,而是把对廉洁的高度赞扬和对贪腐的激烈批判结合起来,将其寓于史实陈述、人物臧否和历史经验的探求之中。能···

【吕钰琪 乔清举】通经之源 读史之本 ——《清漳书院留别条训》中的学习理念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清代史学家,梁启超称他为“清代唯一之史学大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章学诚受聘于肥乡清漳书院担任讲席,同年因“中道别去”,为书院诸生胪列数条,写就《清漳书院留别条训》(以下简称《条训》),收录于《章学诚遗书》。

【陈绪波】先秦儒家眼中的生死与鬼神

魂、魄观念是先秦儒家对于生死的最基本认识。按照古人的解释,人呼入呼出的气叫作魂,耳聪目明叫作魄。由于魂所具有的这种气多具有神秘性,故后人往往称之为神魂;魄所具有的耳聪目明等感官功能则多与人的身体相关,故后人往往称之为体魄。神魂与体魄,也就是我们当下所讲的精神与肉体。人活着的时候,魂、魄具在,将死之时,魂气离开···

【曹树明】张岱年先生的张载研究

张岱年的张载研究贯穿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以哲学史方法论的演变为线索,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针对张岱年对张载的唯气论或唯物论的定位,其后的学界或继承发展,或批判质疑,或另立新说。此种研究进路的多元化格局能够从多个维度展现张载哲学的不同面向,是值得提倡的。

【林安梧】“生生哲学”与“存有三态论”的构成——以《易传》为核心的哲学诠释

就《易经》哲学的脉络而言,回到存在本身,是从“存”讲“在”、从“屯”讲“生”。“存在与价值的和合性”优先于“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性”。存在不是静态的被确立,而是动态的生成,更重要的是人的参赞化育。“生生哲学”的智慧亮光将会为现当代哲学带来更多的实存反思,迎向“文明互鉴”下的哲学交谈。由此,我们可以体知生生、契入存在、启动觉性、迎···

【余治平】早期中国嫡庶之分与宗法制度形成——基于王国维《殷周制度论》的哲学反思

把血缘关系上升到一种天定法则的高度予以确认,等于在为“亲亲”之制建构可靠根基。以嫡系长房、长孙为大宗,血缘正统可靠,是“百世不迁之宗”,秉承先祖恩德最隆最多;而以庶子系统、旁支所出为小宗,是先祖余泽播撒。“五世而迁之宗”要求小宗超过五世则剔出丧服范围。“大宗维翰”而具有核心地位,“宗子维城”则能够起到拱卫、守护作用。

【郭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新释 ——兼论《系辞》的宇宙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意是乾坤形成,其抽象、超验的方面叫做“道”;乾坤形成,其具体、经验的方面叫做“器”。前者指存在于乾坤的次生易,即易道;后者为乾坤的物质存在形态。因而,将“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是一场基于误读的误会。

【赵金刚】气化的世界与中国古典宇宙图景

“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范畴,中国传统宇宙观从对气与世界万物关系的理解出发,以气为基,描绘了“一个世界”的整全图景。《庄子》所谓“通天下一气”,展示了中国古代“此世一元观”的哲学基础,在这一世界图景当中,没有主观和客观的对待,没有自然与社会的二分。宋代及以后的思想家同样强调“一个世界”的重要性,朱子同样是在“气化的···

李春颖 著《张九成哲学研究》目录暨张学智序言

李春颖的这部《张九成哲学研究》是在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用功夫反复修改打磨而成。该书对张九成著作《横浦文集》《孟子传》《中庸说》《横浦心传录》《横浦日新》等搜罗无遗,将其思想细分为气论、性论、心论、格致论、德福论、经典解释之特点及儒佛关系等,引述充分,阐发深入,使张九成各方面的观点及其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呈现。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