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生生”:作为一种哲学的开端

“生生之谓易”中以“生生”言变化,不同于存在形态的变化观,后者追求一种认识规律。“道”既不能作为某种超时空的实体而存在,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抽象原理,却能先于一切存在物。“生生”可以通过“道”获得同样的理解,而生生之理作为道理,不同于反映气之运行的规律。“无”不能成为一种开端,“生生”才是传统中不一样的开端方式。

【段重阳】“智的直觉”:道德何以能够为形而上学奠基?

牟宗三将康德的“先验对象=X”误解为“普遍性相”,否认了知性通过先验统觉创造自己对象的可能,从而将理性实现的道德法则和行为的创造视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进一步,他将道德法则能够在情感中真实呈现视为智的直觉之可能的证明,指出了智的直觉是存有论的创造原则,即创造作为行为物的物自身,而此原则同时就是万物的创造之根据,这就是···

【刘悦笛】荀子“情性建构主义”的建构之道 ——从“化情”到“化性”起伪的儒家情本哲学

荀子的“情性建构主义”,并不是理性化的“道德建构主义”,而是同样注重感性化之“情理合一”的社会建构主义,但的确与“道德实在论”殊途。荀子“情性建构主义”的基本思路,是以从外而内的方式来翻转“性恶”,这种道德转变的目的就在于“道善”,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性恶道善说”。

湖南大学期刊社召开经学研讨会

2025年9月19日-21日,湖南大学经学研讨会在湖南大学期刊与出版社隆重召开。这场学术盛会由湖南大学期刊社主办,《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敦和基金会提供支持。

【儒家邮报】第420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9月22日

【姚海涛】《吕氏春秋》中的孔子观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其历史地位在二千多年中不断累积而奠定,其形象、思想既通过《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典籍来展现,又经由其他先秦诸子著作得以印证。为更全面认识孔子,特探寻《吕氏春秋》中的孔子观。

【赵德高】《性自命出》认识论新解——以“语法”概念为中心的考察

通过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性自命出》所表达的“天—命—性—心—物”的认识论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层层深入的递归结构,即物的确定性可以递归到心的无限性,心的无限性可以递归到语言的确定性,语言之心的确定性又可以进一步递归到性的无限性,而性的无限性又可以递归到命的确定性,最终,命之确定性可以递归到终极的天的绝对···

【许家星】晚明朱子学的新发展——以高攀龙的《大学》诠释为中心

在朱子学遭受阳明学冲击的背景下,高攀龙力主尊朱辟王,维护程朱为孔孟道统之传;继承李材、崔铣等说,持《大学》“古本”错简论,肯定《大学》的核心地位;以“知本”“格物”作为《大学》中心范畴,强调心理与物理的同一,以回应阳明对朱子的批评;反对阳明无善无恶之说,捍卫儒家性善论,突出复性的重要意义。

【梁山】形质、自然与历史——《观物内篇》的生生哲学

邵雍认为,只有圣人能够洞悉自然生生与历史生生的逻辑与原则,自然生生按照“加一倍法”的数理框架经历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的三个阶段,遵循“体以四分”的底层逻辑,展现了万物生、长、收、藏的循环过程。历史生生同样遵循“体以四分”的底层逻辑,元、会、运、世是时间性存在的基本单位。

春耕园学校聘请许石林先生为文学教授

许先生说,他一直有个心愿,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培育一批明通经义、深谙史籍、熟悉风俗礼仪又擅长写作表达的学生,春耕园学校的邀请,为他提供了教学实践的园地。

邓秉元 著《德知之间:孔门经学的合外内之道》出版暨后记

本书从德性与知性两种思维模式交摄互遍的角度,对于经学在先秦的早期形态及演变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对于近代以来学术界对经学的误读性批判作了有效的澄清,尤其是详细揭示了“德性思维”这一经学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也重新在先秦经学的发展中对“知性思维”予以肯认,从而凸显了经学更为圆融的系统。

齐义虎 著《〈周官〉之制与大一统》出版暨序言、后记

《周礼》原名《周官》,以其来历不明本不在六经之列,西汉时刘歆校书秘府始发掘表彰之,向来被列入古文经学。作者定性正名,论述《周官》乃是一部混杂了历史元素和理想设计的制作之书,并非西周礼制的实录,恢复《周官》本名。继而尝试以今文经学的“大一统”视角解读这部古文经中的政制理想,从疆域格局、官制体系、信仰根基三方面深入···

褚蓥 著《论语章句心解》出版

本书对论语作了用"心"翻译与解读。第一,用"心"体悟论语篇章结构之妙。论语每章看似相互独立,其实草蛇灰线,描绘了一幅改变东周局面的行动路线图。第二,用"心"把握论语之深意。结合孔门师生身份背景,站在儒家新精英的角度来理解论语,充分把握住了论语中蕴藏的情感力量。第三,用"心"推动论语的现代化。本书结合现代哲学术语,对论···

【郝苏彤 叶翰】构建当代中国古典学新图景——一种欧洲汉学视角的展望

专业汉学与西方古典学在学科属性和学术方法等方面存在渊源,又在研究领域及学术方法等方面兼具中国古典学的学科性质。当代中国古典学不但要达成现代性转化的学科使命,还要摆脱西方古典学范式主导世界古典学发展的旧有模式。

【景海峰】儒家文明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

儒家文明在历史上扮演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角色,深刻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人本性、道德性、伦理性、悠久性、包容性、教化性等特点,构成了中华文明特性的主要内容。随着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的展开,儒家文明的特质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所应有的贡献,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也在逐渐···

【褚蓥】市场寒冬中,儒学书院还有活路吗?

目前,儒学书院普遍面临付费学员人数较少的困境。……以上两个问题,制约了儒学书院的发展。我想,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再配合适当的营销,扩大一下影响力,应能催生出持久的购买力。针对这两个问题,近些年来,我也一直在探索、试错。经过数年的不断试错,我推出了规范儒学。

关于2025全球“云祭孔”——“《论语》共诵”短视频的征集函

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2025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活动,作为祭孔大典的重要内容,将联动国内5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对海内外60余所孔庙、文庙、书院以及文化机构的祭孔活动进行集群式直播。活动特别设置了“全球《论语》共诵”主题内容,将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短视频,并在直播活动中播出。

【儒家邮报】第35期

孔历2558年(西历2007年)10月29日邮发

【儒家邮报】第34期

孔历2558年(西历2007年)10月24日邮发

【杨紫灿】从杜华伟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走向文化自信

在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杜华伟老师是一位特别的存在。她不仅深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更以一种温暖而执着的方式,将另一座中华思想的高峰——孔子文化,带进我们的心灵。她不仅是理论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践行者。怀着传播传统文化,让经典“活”在当下的初心,她亲手创立了明德书院。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