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鸥 著《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的演变》出版

《诗经》的自然史(“诗”的结集)与周礼相始终。诗的创作和规范应用与周礼的关系如下:一部分诗是应礼的需要而制作,成为礼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也是在礼的规范下创作,在礼的规范下应用的,换言之,即是礼的具体实践。

姚小鸥 著《诗经与楚简诗经类文献研究》出版暨自序

本书是姚小鸥关于《诗经》及楚简《诗经》类文献研究的文集。本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关传世本《诗经》的研究。由于作者《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献的演变》一书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所以本文集主要是有关国风和大小雅的文章。

穿越时空!2022全球“云祭孔”元宇宙新闻发布会举行

虚拟展馆、线上会议、实时直播、多人互动,一项项现代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让虚拟与现实融合。9月20日上午9点,由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中国孔子网、齐鲁晚报鲁南融媒中心、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共同举办的2022全球“云祭孔”元宇宙新闻发布会在齐鲁壹点•齐鲁天元元宇宙新闻发布厅正式启动,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到了两千年儒家文化与现代···

美国北加州举办第41届祭孔大典,颁奖表彰优秀教师

北加州第41届祭孔大典 25日早上在南湾华侨文教中心举行,由驻旧金山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旧金山湾区齐鲁会馆、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金山湾区华侨文教服务中心联合主办。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社科普及进企业暨纪念王船山诞辰403周年活动举办

2022年9月16日,由衡阳县委宣传部、衡阳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南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衡阳县社科普及进企业暨纪念王船山诞辰403周年活动在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举行。

【徐梓】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劝学

有一次,年幼的孟子逃学回家,他的妈妈割断了正在织的布,教诫他,一个人如果不勤于读书学习,怠于修德习业,就如同一个靠织布为生的人半途而废,就不能供给一家人的饮食衣服了。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核心思想是勉学,即劝勉子弟刻苦攻读、努力学习的意思。

【陈来】儒家思想与宗教会通

近二十年来。“宗教对话”较为流行,得到大家的肯定,宗教对话是一种方式,目的是求得宗教间的沟通和理解,妥适地理解对方的信仰与实践。宗教对话是适用于当今世界宗教严重对立的境况的沟通方式,是发展宗教的相互理解的最基本亦即最初级的方式,也是使宗教间严重冲突、对立走向缓和的基础步骤,值得肯定。

【专访】陈来:“为官要修好私德”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德治为本”,这种思想主要针对当时“以刑法为本”。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是理想的治国方法,只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才是理想的社会。因此,从孔子开始,儒家提出了“以德为本”的治国理念。今天“以德治国”的思想根源就出自儒家。

【丁进】以为民极:中华经学的责任担当

《周礼》本名《周官》,原有六篇,西汉武帝时期由河间献王从民间征得。这个民间本抄写于秦统一文字之前,与当时通行的“今文”有别,《周礼》因此被视为“古文”。《周礼》现存前五官都有一段序言性质的文字:“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这段文字被宋儒称为《周礼》“二十字总纲”。在这二十字中,“以为民极”是《···

【乔辉】礼图文献研究的当代价值

礼图为注释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之一支,与文字之注疏相辅相成,故明代王应电曰:“书所不能言者,非图无以彰其形,图所不能画者,亦非书无以尽其意,此古人所以不偏废也。”礼图作为礼之新疏,具有“图像”之特质,观之则一目了然,用之则文意涣然冰释。当前,礼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礼图是解读礼学之要籍,对礼图的研究显···

【吴丽娱】中古彝典 盛世华章 ——《大唐开元礼》的成书及特色

中国古代礼典以《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为基,后世也陆续有以五礼(吉、凶、嘉、宾、军)为名的制作。修成于开元二十年(732)的《大唐开元礼》(以下简称《开元礼》)150卷,是现今所见年代最早、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中古官修礼书。在其之前,已有两晋南北朝历代的五礼编修,隋唐以来,又有《开皇礼》《贞观礼》《显庆礼···

彭华 著《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出版暨后记

该书是作者所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会通与建设:贺麟文化思想研究”(12YJAZH099)的结项成果。

【高小强】孟子与梁惠王 ——壬寅年《孟子》研读札记(之四)

孟子行王道仁政的实践,也曾与梁惠王有过一段交际。《孟子》开篇以及我的研读札记之一,即孟子初见梁惠王,便遭遇“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之问,孟子则明确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高小强】孟子与伊尹 ——壬寅年《孟子》研读札记(之三)

在《孟子》中,数度提及伯夷、伊尹、柳下惠,最典型的莫过于,评判“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与此同时而尤称“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所谓“圣之时者也”,那则是当清则清,当任则任,当和则和,而不“各极其一偏”,或者谓“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此乃谓“集大···

台湾台中市东势文昌庙举行祭孔礼,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主祭

9月18日上午,在台中市东势文昌庙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三献礼。由孔子第79代嫡长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担任主祭,在“立法委员”江启臣、市府客委会主委江俊龙等陪同下,向孔子行三献礼。而在台中客家乐活园区运动馆,举行了盛大的“时哉时哉穿越千年孔子与你同行”成人礼敬师礼活动。

屈子书院讲坛第27期开讲,肖永明谈朱张会讲、朱张之绪与湖湘文化的发展

9月18日下午,屈子书院讲坛第27期在汨罗屈子书院沅湘堂开讲,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肖永明在朱张会讲855周年之际,为线下与线上47.7万听众朋友们分享了《朱张会讲、朱张之绪与湖湘文化的发展》,追慕朱、张二贤风采,探寻湖湘文化源流。

【许圣卓】天道、鬼神与礼乐:中西文明传统中的超越性思想

在中西文明传统中,鬼神虽极其神秘难测,但又是与天道和礼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西方哲学与宗教传统将神的问题转化为精神性存在等哲学问题,鬼被遗留在炼狱和巫术的剩余文化中,却始终无法清除。

【姚小鸥】《关雎》《泽陂》与周代礼乐文化的传播

《关雎》篇系于《诗经·周南》之冠,《诗大序》由对它的阐释而生发。无论《诗经》的编排,抑或《诗》教之传统,皆以其为首,决定了它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关雎》则堪称周代礼乐文化传播的经典,值得专门予以研究。从《诗经》内部诸篇的比较切入,从地域文化传播形态的角度出发,探讨周代礼乐传播的方式与···

【彭志】《阙里孔氏词钞》 的词史价值

在千年词史中,清词的整体呈勃兴态势已成为学林共识。这种定论性的推溯,源于清朝词人倾注心力于倚声之学,词坛高水平巨擘相继出现,词籍刊刻蔚起且流布极广,词学批评深入得当,从而形成创作、传播、批评的良性互动。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