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小镇做题家”有寸进的社会,才会充满活力

研究者一般用“代际收入弹性”来评估一个社会的阶层固化程度,“代际收入弹性”最高为1,指子代的经济地位完全取决于父代;“代际收入弹性”最低为0,指子代与父代的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关。“代际收入弹性”为0,必定是急剧变动的乱世;“代际收入弹性”为1,则必是死寂、凝固的社会,两者皆不可欲。正常社会的“代际收入弹性”一般都处于0与1之间,···

【高小强】“仁义之道”与儒家道统 ——壬寅年《孟子》研读札记(之二)

韩子首明儒家道统,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而且,“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

【徐建】克己与成己

《传习录》记载,王阳明弟子萧惠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己私难克,奈何?”王阳明回答:“能克己,方能成己。”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克制自己内心的私欲,并时常反省、检讨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成就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好。

【赵迎辉】君子如何为学

“君子”是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典范。“君子”的本义是指“君王之子”,是就社会地位而言的,广泛见于先秦典籍当中,用来泛指贵族。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贵族的衰落,“君子”一词开始具有道德品质的属性,人们将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称为“君子”。君子人格的养成和君子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君子之学”的潜移默化。

【李浩然】从朱熹的华夷观念看中国哲学的归统与建统

夷狄所象征的作为“他者”的文化在面临着回归华夏固有思想统序的任务的同时,亦通过自身的融汇完成了对华夏思想统序的重建。而由宋代“华夷之辨”所引申出的归统与建统问题,亦是我们理解当代中国哲学的书写的一把锁钥。

【郑家栋】“牟学”前景何在?——兼谈两岸儒学纷争与“儒”在现时代的自我定位

现时代无论是教育体制及其内涵、社会基础及其格局、人格造就及其象征,可以说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契接于传统的“圣贤政治”。如果“王圣儒学”的理想国不幸言中,也只能是另一个“太平天国”。没有哪一种政治体制是十全十美的,可是民主政治或许是最接近于现实版的“圣贤政治”。

“慢庐·慢读”之《孟子》通讲第七期开讲

慢是一种节奏,更是一种心态,它倡导亲近经典、敬畏经典,希望在对经典的亲近、敬畏中,抚慰心灵、纯洁心灵、高尚志向、高尚行为。

【孔新峰】儒家文明根脉 中华民族原乡 ——评两集纪录片《三孔春秋》

近日,两集纪录片《三孔春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引发公众积极热烈的反响。该纪录片是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和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作为一名出生于“三孔”所在地山东曲阜、在学术界耕耘的孔子后裔,深感这是一部匠心独运、制作精良且深切契合时代···

探访四川资中文庙武庙:文风武韵代代传承

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有一条全长860米的街道,沿街房屋主要是明清南方民居建筑风格,目前保留较完好的有红军大院、孙家祠堂、钟家祠堂等院落。这条初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的“状元街”,因历史上曾出过两名状元而得名。

【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经久不衰。直至近代,中华文明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全方位超越中国的西方文明,使得中国人发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悲叹。于是,为了寻求富强御辱之路,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器艺、制度直至思想文化及其基本逻辑。现代西方文明的契约论传统,本质上就是“重构”了人类···

【张兴武】刘子翚道统论新解

有关“道统”的阐释,是唐宋儒学家普遍究心的重要论题。崇安刘子翚探幽析微,超越时流,撰《圣传论》以倡新说,在南宋学坛独树一帜。不过,自朱熹做出刘屏山“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的解释性评价,后世学人便以之为“杂学”之书,鲜有深究者。上世纪80年代,陈来先生通过文本细读,明确认识到“···

【吴亚波】对“大陆新儒家”因误解而傲慢?——与郑家栋先生商榷

郑家栋先生视西方民主制度与价值为全人类的价值,要求儒家必须削足适履的去符合。郑先生虽曰服膺唐、牟两先生学问,虽说要复兴儒学,然观其言行,信仰上归于耶教,政治上服膺民主,既然如此内外兼备,自然功德圆满了。儒学又有何容身之地呢?所以,无论把儒学改造为基督教模样只作为少数人信仰的宗教,还是作为一种无所依傍的学说游荡···

【何益鑫】表象与真实——颜子“好学”新论

从颜子内部视角看,无论是“好学”,“不违如愚”,“闻一知十”,“不迁怒、不贰过”,“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乃至“孔颜之乐”,都是对颜子生命状态的现象描述,是颜子好学的自然效验,不是他用功与存心的真实所在。颜子之所以如此,源于自身义理体段之融释,及其与实践生命之统一。

【谭安奎】家-国之结与家哲学的黯淡前景

现代国家需要家庭发挥教化之功,乃是以家庭的中心从纵向的世代关系转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为前提的,此时,作为人为产物的家庭为我们提供了把国家理解为建构性政治共同体的伦理范式。但以横向关系为中心的家庭观,恰恰又意味着现代政治在本体论上的无根性。

【吴钩】东京十二时辰

你穿越到宋代城市,首先需要有一个栖身之所。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对于一名生活在宋朝的人来说,外出经商、旅游、赶考,不用太担心会露宿街头或野外,因为宋代的旅店业很是发达,“州府县镇,驿舍亭铺相望于道,以待宾客”。只要你有钱,就不愁找不到舒适的宾馆、旅馆、民宿(今天出土的宋钱非常之多,你大可携带一麻袋穿越回去)。

至圣礼乐书院为海曙凯丰酒店打造节气礼: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长存之道

中华文明以其伟大、古老和延续至今而著名于世。人们自然会追问,如此伟大的中华文明,到底源于何时何地?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答案。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神农教民稼穑,黄帝一统天下,大禹划分九州,历代中华先祖的伟大功绩彪炳史册,见诸传说,绵延不绝。中华文明当然就是源自“三皇五帝”,基于中华大地。但近几百年以来,情势大变···

【宋立林】礼的要义在尚谦

鄙校曲阜师范大学在1996年就树立了一尊孔子铜像,立于高台之上。记得有大学生这样形容孔子:弯着腰,挎着剑,威猛高大台上站。其实,这尊像所呈现的身体姿态是“磬折”,一种谦恭有礼的形象。确实,孔子作为圣贤人物,其所呈露的一定是如此一种“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形象。孔子的这一形象,其所反映的恰恰是礼乐文化所熏染出来的典型···

【张新民】“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最终成果概要

主体成果清水江乡民家藏文书的搜集考释,乃是花费十年心力精心结撰的重要学术成果,不仅改变了乡村社会研究的史料环境,而且推动了古文书学的建构与发展。而依据大量原始契约文书展开分析与研究,采用契约文书、传世典籍、田野调查三者互考互证的方法,也催生了一批质量一流的学术论著的出版或发表,显示了可与敦煌学、徽学媲美的清水···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