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顺福】传统儒家心论及其反思

作为源头的气质之心,兼有善恶两种气质,因此可善可恶而不可靠。理学家主张将相对的气质之心与绝对的天理相统一,人心变为道心。道心内含天理,道心指导下的人的生存因此成为合乎人性的生存,这便是真正的人类本质。心理合一的工夫是一种普遍性超越,它强调了普遍天理对人心的主宰地位。

【段重阳】“继之者善也”:万物一体与天理的发生机制

对于宋明理学中广义的心学传统来说,善意味着在人对自身的行动规定中对生生之天理的“继之”,也就是将万物生成的根据作为自身行动的根据,由此世间的礼法之善才有了超越根据。天理不再直接是各种当行之则,而是要通过心的无内外所达至的万物一体才能显现,并且经由这种状态下的主宰之心而发生为不同的当行之则。

百名学者集聚湘西草堂公祭船山先生

本次活动由石头记读书社和湖湘文化研究会、船山学社共同举办,衡阳市新媒体协会、衡阳县社科联协办,湖南雁峰酒业有限公司承办,湖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执行、湖南夫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衡阳市船山助学志愿者协会、衡阳市朗诵艺术协会、湖南王船山故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单位予以大力支持。

【陈鸿儒】《大学章句》中的“自新新民”理想

《大学章句》是朱熹在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的《大学》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文本。朱子以调整句序、增补段落再加注疏的方式重构了原本《大学》,使之成为儒家最有系统的一篇文章,并置于《四书章句集注》之首。不仅如此,他一生中还反反复复修改这部书,直到临终前的一天,其情形正如他自己所说,“平生精力,尽在此书”。结合《朱子语类···

【张明辉】“以直报怨”辨正

从词义发展角度看,“直”初义指双方在空间相对。《说文》:“直,正见也。”正见指两方相对。《墨子·备穴》讨论当发现敌人挖隧道攻城时,守方需“急堑城内,穴其土直之”,意思是说应赶紧在对着敌人所挖方向挖隧道以防范之。《仪礼·士冠礼》也说:“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南北以堂深,水在洗东。”郑玄注:“洗,承盥洗者,弃水器也。”“荣,屋···

【钱念孙】孔子谈“诗”说“文”及践行

孔子主要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记载反映其思想成果和人生风仪的《论语》,不过是他和弟子日常言行的对话记录。这部对中华文化浩瀚长河起到挖掘河床、疏浚河道作用的早期元典,虽然并非文学类著述,但它于不经意间谈“诗”说“文”的布局落子,却如经天日月,不仅强光聚焦文学源头《诗经》,让我们领略中华文学开场大戏的精妙绝伦,而···

【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紧密相关,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中我最喜欢···

【程景牧】魏晋南北朝礼学新变与文体论的发展

文体论的产生与发展固然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的发展演进密切相关,但这只是内缘因素。就外缘因素来说,政治格局、社会文化、学术思潮均对文体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为文体本身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全国政协常委王学典:建议编定《国民通礼》

近年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实力显著增强,但部分国民素质并没有随之提高,出现低俗婚闹、铺张浪费、高铁占座等乱象。针对这类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编定《国民通礼》,重建“礼仪之邦”,建构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核、以温良恭俭让为外在表现的礼仪社会。

青岛城市学院孔子学堂《先秦诸子导读》课程开讲

2022年3月4日下午,青岛城市学院孔子学堂中国文化系列课程《先秦诸子导读》举行首讲,孔子学堂指导老师姚海涛担任主讲老师。本课程是上学期末征集孔子学堂小伙伴们的意见之后开设的。让姚老师颇为感动的是,2022年春季学期刚开始的第一周,没人通知孔子学堂小伙伴们,他们完全凭着“文化的直觉”来到孔子学堂。这“文化的直觉”是,每到周···

【李天伶】立善与明伦——刘咸炘《内书》伦理思想探要

善与伦常是刘咸炘《内书》诸篇涉及较多的两个重要主题,两者在理解传统与反思现代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刘咸炘基于天地生生之自然阐明善,明确善为人的本性,来自于天地生物之德,又参照天地分合之道,阐明伦常以天地为典范,为人群之根基。从刘咸炘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他是朱子理学传统的继承者和阐发者,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对···

【王顺然】“乐崩”现象的背后:“大乐教”到“小乐事”转向中的“学统”再造与礼乐关系重构

发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乐崩”,关系到自周初至战国中晚期整个礼乐传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从外在看,它代表着有完整乐制设计、支撑的周初“大乐教”,向着春秋以降注重“乐”的艺术性、娱乐性的“小乐事”状态的转变;从内在看,它代表着从依赖于制度支撑的“学统”,向着基于历史叙事以凝聚道德德性的形态转变。

“汉服女孩”与妈祖文化的不解之缘

位于泉州市惠安县新亭尾小区内的“一瓣香”妈祖文化展览馆里,摆放着约千尊的妈祖古造像,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它们始终对游客免费预约开放参观。

温海明、路则权著《安乐哲比较儒学哲学关键词》出版暨前言

《安乐哲比较儒学哲学关键词》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海明和孔子研究院研究员路则权等人整理而成,书稿汇集了安乐哲对中国哲学概念的解读和梳理,具体内容是从安乐哲历年所撰成、出版的儒学著作中摘选汇总,并附有相对应的英文以供参照。

【杨会清】凤巘书院:一支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

凤巘书院在哪里?来修水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的游客往往皆有此问。熟悉情况的当地同志就会指向对面:“街对面的团部旧址就是。”为什么会如此关注这个书院?不仅因为它曾是修水书院之“总汇”,是至今保存较好的少数书院之一,更是因为它曾作为秋收起义之主力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驻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书写了一段红色传···

【龚浩 王涛】义庄族田: 我国古代宗族的慈善模式

古代中国,“宗族”既是一种具有血源性的民间团体,又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基层组织,宗族组织“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宗族成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一定规模结合起来,依托财产共有的族田义庄,为宗族成员提供包括衣食、教育、恤孤、养老、医疗、婚嫁和丧葬等各方面的保···

【徐铖】景贤作圣:中国圣贤的多学科探讨

2021年12月19日下午,“北大文研论坛”第154期在北京大学静园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景贤作圣:中国圣贤的多学科探讨”。文研院邀访学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永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赵丙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李霖,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东杰,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鞠熙作主题报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田兆元】龙抬头,是龙的传人的“元宇宙”

和节日节气相关的民俗,传承了上千年,蕴藏了祖先的智慧和文化。在现代社会,我们与传统民俗渐行渐远,但在某一个时刻,我们仍会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惊艳,会被元宵的“花市灯如昼”打动,会在春节和中秋从遥远的他乡奔赴故乡。民俗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属于中国人的记忆。

闽南理学经典《北溪先生全集》点校出版暨校理前言

目前《北溪字义》已有较为普及的通行点校本行世,而《北溪先生全集》则尚未有今人整理本,斯亦引起不少有识之士重视。此次整理,即以福建省图书馆藏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北溪先生全集》为点校底本,以国家图书馆线上古籍本、《四库全书》本、明钞本、明清《漳州府志》《龙溪县志》《朱子大全集》等为主要参校本。

龙抬头:昂首向上,是生长的信仰

二月二又被称为龙抬头,这个称呼的由来可谓历史悠久,最初与农耕生活中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有关。早在西周时代,古人就会根据星辰日月来判断季节,提醒农时,这在《礼记·月令》中有大量记载。比如当古人看到“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就说明仲春之月已经来了,这时候就要“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民社。命有司省囹圄,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