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年朱子之路的启动仪式已经开始了,主办者让我跟大家讲几句话。我想讲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是青年朋友,而且朱子之路走过的这几个点都是朱子青年时代经历过的地方,所以我想讲讲青年朱子的成长之路,也可以说是涉及朱子的成长史吧。
《群书治要》是魏征等社稷之臣从唐前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精选的六十六部典籍中撷取最精粹的治国理政智慧,汇集而成,其内容涵盖“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以及诸子百家,如墨、道、法、农、兵家等。所以,称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毫不夸张。
《论语》总章三六八:“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莫我知也夫”乃夫子自道。其实,即不论自知与知人,或人与人之相知问题乃为《论语》之一大主题,如朱子所谓“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总章三六三集注);单以句式之近似而言,《论语》一···
中国经学的思维,具有极其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它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比拟和复制的,例如“疏不破注”、例如“述而不作”等等。这是一笔中华民族可贵和可观的精神遗产,是谁也不能抹煞的。随着我们对外来先进学术思想与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我国以经学为核心的传统学术思维方式一定会在与世界学术的融合和贯通中得···
朱熹知南康军修复白鹿洞书院,自任洞主,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出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一系列书院教育的教规,作为实际生活与思想教育的准绳,为学生指明了书院教育的基本内容,教学生如何为学穷理、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劝善规过,修身养性,提升品格
小康,作为时代主题词,它真正为大众所熟知不过近40年的事。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小平同志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后,亿万中国人一下子有了“奔头”。甩开膀子加油干,勤奋努力“奔小康”,成为了时代的风景线。“小康社会”的提法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为国人接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2月18日晚,新一期“慢庐文化沙龙·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在洙泗书院慕圣文化如期举行。本次沙龙由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宋立林教授担任主讲,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孔子研究院魏衍华副研究员担任与谈人,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房伟博士担任主持人。来自曲阜师范···
“主体性”的建立,在先秦儒学的基本语境中,实质上就是将作为绝对的最高实在之道的自在内向转化为个体自身的本原性实在,这一本原性实在经由个体的自觉认同而被确立为个体的“主体性”,同时也是对最高实在之外在的绝对性的内向消解,故“主体性”与最高实在本身的存在性相同一。正是这一“主体性”建立与意义输入的内在“程序”,构成了儒学之···
儒学虽有完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但士大夫的教、政二重身份致其易偏于教化,以教化消解、替代政治,疏于国家能力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思想补上了现代国家能力建设这一关键环节。
从现代哲学解读,“余”可被视为藏密之体、生生之源、根本之故。藏密之体如冬之收敛退藏、至日闭关,冬至一阳来复,导出生生之源;生生之源包括声音的旋生与大一天地的返生,形成旋出与旋入的混合双旋结构;由死与生之喻引出根本之故,追问“何以”,牵带出“所以”。
士大夫以君德圣治成就为旨归的经典诠释、君臣经筵学问与治道的切磋、经筵留身后的时政探讨与信息交流,不仅拓展了士大夫参政议政的渠道与帝王政治决策的信息来源,而且为君臣在价值理念与治国策略上达成共识提供了契机。
黎智英保释案裁决体现了香港司法哲学的某种“国家法”转向,这是其制度理性与政治成熟性的体现,是对香港司法独立更高层次的理解与坚守,具有香港司法及“一国两制”实施的里程碑意义。
民间孔教事业,起于儒家教化既衰之后,任重道远,事繁必艰,故必须通过"孔教会"以组织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力量来承担。由是,正如蒋庆指出的,中国将再度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文明属性的"文明国家",而不是一个一味模仿西方的亨廷顿所说的"无所适从且自我撕裂"的现代民族国家。
不仅“经”或“书”不能穷尽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不能穷尽圣人之“意”,而且即便圣人之“意”也不能穷尽“道”本身。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言说,需要“意”、“言”与“经”。
儒家网己亥年(2019)拜年卡,金纲书写,李泗榕设计
儒家网戊戌年(2018)拜年卡:仁、孝、节、忠、信、诚、勇、义、和、智、温、良、恭、俭、让。
儒家网辛丑年(2021)拜年卡,严荣华书写,韩缓之设计
儒家经典的背后,温柔敦厚、知书达理、和平理性、社会和谐、乐善好施、刚健积极、注重人道人生人性的儒家文明观,这样的文化所熏陶的人,可能是中国人未来十年走向世界而更受欢迎的形象。
近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赠由江西师范大学张艳国教授所著“中国文化的现代魅力书系”丛书之《<论语>智慧赏析》《中华家训讲读》《<颜氏家训>精华提要》。该书系所含丛书为作者承担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科研资助项目《中国文化的现代魅力》书系(项目编号:中宣干字【2020···
这本书充满着一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和新鲜的思考,表达了其对中西文化某些普遍观点的大胆质疑。这种域外视角对中国儒家传统的当代重构,不仅勇敢地刷新了西方人对其自我传统的麻木认知,同样也给予我们中国的研究者以巨大的冲击和启示,而这必将在更新的高度上开启中西方哲学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