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邮报】第340期

《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杨国荣著《再思儒学》出版

儒学在今天渐呈复兴之势。儒学究竟是什么?儒学在今天应引向何方?它对于解决当代面临的社会问题和理论问题具有何种意义?本书收录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关于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展现了他在儒学趋“热”背景下的冷静思考。书中关于儒学的论析,在形式和实质两重意义上体现了对儒学的“再思考”,并为进一步考察儒学提供新的出发···

【蒋庆】“虚君共和制”是古典与现代政治精神的完美结合——答美国明克胜教授问(中)

“虚君”在政理上拥有国家永久性的所有权,是古典政治精神,即“君主制”精神;“虚君”不具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议会)、行政权力(政府)与司法权力(法院),是现代政治精神,即“共和制”精神。这两种古今政治精神在“虚君共和制”中得到了有机结合,不能不说是一种古人(如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混合政体”。

【贝淡宁】中国领导人需要再解释其传统思想——评潘岳“战国与希腊”

也许中国领导人应该强调,今天的“大一统”主要指向具有儒家传统的国家之间友好共赢的关系,因为中国并不谋求利用这种儒家传统来挑战包括韩国、越南在内等其他东亚国家的主权;中国所能做的是在与其他东亚国家共享包括儒家传统在内的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合作和共同安全上的双赢解决方案。

【姚中秋】重估荀学——读潘岳《战国与希腊》一文

纵观今日天下格局,颇近乎春秋战国,则可行于今日之道,其为杂乎王霸之荀学乎?反对帝国主义,不能不有力量;安百姓、安天下,不能不行仁义。潘文之掘发荀子,意在斯乎?

【姚洋】发掘儒家传统思想并使之现代化——评潘岳《战国与希腊》

中国需要、也可以走出一条既拥抱世界主流价值、也保留自身文化特征的现代化之路。在这方面,发掘儒家传统思想并使之现代化,恐怕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性一步。潘岳先生对荀子的论述很有启发意义。把荀子的追求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要以儒家的政治哲学为基础实行法治,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刘强】论阳明心学及其诗学与“诗教”

阳明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完美实现了自己“根本盛而枝叶茂”的诗学主张。而其“寓教于诗”的诗歌教化实践,则不仅继承了《诗经》以来的“诗教”精神,而且打破了“以《诗经》为教”的“诗教”传统,堪称一种独具阳明心学特色的“新诗教”。

李海超 著《心灵的修养:一种情感本源的心灵儒学》出版暨序跋

这本小书是围绕“心灵的修养”这一线索展开的。本书讨论的内容很多,且较为粗简;虽然粗简,但也大体勾勒出一个体系性的理论,我称之为“情感本源的心灵儒学”。

朱勇著《儒者论法》出版暨自序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所有正途入仕的官员都面临着一种困境:从私塾到县学,从院试到乡试,其所诵读为《论语》《孟子》等经书,所阐发为修齐治平各宏论。

束景南 著《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出版

束教授花了五十余年的时间潜研,收集到大量关于的新资料,发覆抉疑,考证辨析,在的生平行事与思想上都有许多独到的新发现、新开拓,特别是在对思想的研究上提出了十大新发现,颠覆了五百年来人们对的传统认识与看法。该著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之书,而堪称是一部宏大的思想史著作,具有很高的性、学术性。

【黄若舜】从“名法”到“名教” ——论董仲舒对名法之学的批判与改造

秦汉“名法”之治存在着过分依赖法令制度的弊端,董仲舒通过批判、改造“名法”之治的哲学根基“黄老刑名”学说,探寻一种足以激发民众道德自觉的软性治理手段。借助《春秋》公羊学说,他以《春秋》“以义正名”的理论法则改造了“以形检名”的“黄老刑名”学原理,以变革过度制度化的治理体系,其政治哲学有效地促成了汉代治理实践从“名法”到“名···

【李存山】孟子思想与宋儒的“内圣”和“外王”

唐宋时期的“《孟子》升格运动”,尤其是《孟子》被列入“四书”,具有了“经”的地位,这与宋代理学的兴起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孟子思想是宋代理学的思想中坚,宋儒的“内圣”和“外王”都与孟子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予以说明:一、性善论与理学家的判教;二、工夫论与高尚的道德境界;三、民本思想与“格君心之非”。

【谢茂松】中医思维:破解中西医之争的关键点

丧失自己独立的中医思维,是中医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中西医思维之争,主要是“以西律中”,即要求中医思维全面接受西医思维标准的检测、证明,因此中医思维处于完全不对等的、绝对的弱势位置。

黎红雷对话廖晓义:新儒商的家风建设

中华文化守望者与与回归者的坦诚交流,世界环保达人的家风情结,百姓家风与企业家风的交融互动!2020年6月11日晚,博鳌儒商论坛研究院主办的新儒商学堂,推出“新儒商论道公益直播系列”,由博鳌儒商论坛理事长、中山大学黎红雷教授与世界环保奖“苏菲奖”得主、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廖晓义老师对话“新儒商企业的家风建设”。

【王立斌】叠山书院 精神生辉

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号“叠山”,以其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儒家风范而震古烁今,因其而建的叠山书院如同智慧的灯塔,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宝库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谢叠山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同殿为臣,文天祥号“文山”,他俩并誉为南宋爱国志士的“二山”,被视为我国历史上两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

【吴钩】答读者问:你说,宋仁宗有什么缺点?

我认为我的这一部仁宗皇帝的传记呢,能够让你更加接近历史真相地去了解宋朝的这么一个帝王。

【李敢 叶美兰】粤浙苏“新乡贤”:农村基层治理的新力军

深入发掘新乡贤文化内涵,需要更多关注其在乡村振兴新时期乡村治理中的具体运作方式,注重阶段性、类别化归纳总结。其中,功能性、便利性、情感性、社会性和教育性等内容均值得在实践中予以探索。多方位认知乡贤文化在历史新时期的潜在功能发挥。

【杨万江】灵知主义的中国幽灵——牟宗三道德形上学批判

本文在概述牟宗三“道德形上学”主要思想的基础上,就牟宗三“道德形上学”的方法论、灵知主义特征及其对儒家思想传统的遮蔽与扭曲展开批判。

涂可国著《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出版

作为一种儒学的新兴形态,社会儒学须顾及源远流长的儒学历史形态,从而建构一种贯通古今、中外的儒学形态。社会儒学的建构何以可能?意义何在?其基本意蕴、方法论路径是什么?掀开本书,全面了解“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

颜炳罡著《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出版

书稿收录了颜炳罡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的思考方面的代表性文章,系统梳理自明中晚期以来的中国儒学现代转化的求索历程,以及中国儒学的“三期发展”,深刻阐明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并未完成、处在不断新生和完善过程中,并提出未来发展和转化应该关注的问题。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