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于11月7日至10日在韩国精神文化之都——庆尚北道安东市成功举办。本届会议主题为“儒学与亚洲文明”。
11月27日,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议会在该市“2月3日”公园联合举办孔子雕像揭幕仪式,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邹肖力、布市议会第一副议长福尔切利、阿众议院阿中议员友好小组主席波列多、布市政府秘书长斯特拉法塞、布市华人议员袁建平、山东黄金集团董事长陈玉民、由山东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中国孔子基金会组成的山东省政府代表···
西汉《春秋》学有以下几个特征:神化孔子作《春秋》,为汉代政治合法性服务;以《春秋》经世,为汉代政治和改制提供蓝图和具体指导;《春秋》流为史学,为后世的历史书写提供了较为成熟的范式、体例。
在儒教中,天人合一是基本信念,信命、信道、信经典相统一,希贤成圣是人生理想,经学思维是基本思维方式。天授和受命、奉天和尊神观念,与天不变道亦不变观念,构成董仲舒儒教思想的核心信念;用有宗教性能的天人感应论为“三纲”制度提供理论说明,是董仲舒儒教思想的现实目的。
2019年11月30日上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9”在曲阜尼山圣境开幕。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关志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主持论坛开幕式。开幕式上,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山东大学分中心揭牌成立。
11月30日上午,韩国孔子文化中心朴洪英会长和宣传部长全春花教授应水原市外国人福利中心的邀请,进行了以"通过货币了解儒家文化故事"为主题的特别讲座,受到了参加此次讲座的40多名在韩中国人及其子女的好评。
据日媒报道,24日,日本栃木县壬生町居民举行了一场多人同时背诵《论语》的活动,748人在5分钟内完整背诵了18句《论语》中的语句,被成功认定为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何看待不断兴起的国学机构?少儿该不该读经以及如何读经?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碎片化的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应该如何进行?诸如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国学热”背景与语境之下进行“冷思考”。
2019年11月23日至24日,“现象学与儒学——张祥龙先生《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新书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515会议室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商务印书馆、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协办,邀请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澳门大学···
1月29日,2019“敦和·种子基金”终评会在杭州落下帷幕,经过组织自述、评委提问、合议、投票表决等评选程序,最终,8家组织脱颖而出,将在未来三年内获得种子基金的持续支持。
张新民先生从事史学研究近四十年,在地方志、阳明学、区域史、黔学、清水江学、文献学、文化史、思想史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本文对张新民先生的史学成就进行初步总结,以展示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张新民先生之佛学研究因缘乃受中国文化热之时代影响,其直接原因是对生死问题之追问,并在博大精深之中国文化智慧海洋尤其是佛学中找到了解决人生迷惑与生命迷惘之答案,而走入了佛教之历史、文化和思想研究新天地,且走进了中国文化之意义世界。
孙应鳌是王阳明第二代弟子,系黔中王门集大成者,一生著述颇丰,多达二十余种。《四书近语》是孙应鳌关于“四书学”和心学理论的代表作,在阳明后学中建立起颇具特色的“仁本”心学思想体系,包括“仁本论”、“求仁论”、“工夫论”。通过对《四书近语》一书的研究,具体探析孙应鳌“仁本”心学思想的内涵、特点,及其在阳明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先生的儒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维度,注重天命直觉的内在体验,讲求汉宋佛道的贯通和大小传统的互动,主张以活泼泼的生命境界为导向的政治生活秩序的建构。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诚如方克立先生所说,“在全球性生态危机和文明冲突问题十分严峻的当今世界,深刻理解、阐扬和大力宣传、提倡‘文明以止’的文明展观,对于人类和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本文通过对比殷周两代的信仰因素及殷商与西周的“天命”信仰的异同,总结出殷商迅速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西周制度和文化的创新,解释其成为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基本格局的原因。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公之所以为圣、周朝之所以能王天下,是因为周公通过立子立嫡制等,把尊尊、亲亲等观念落实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以安国家、定人民。与制度变革相伴随的是世界观的变化,因而学者对周公天命观多有探讨,并有不同认识。一种观点从变革角度言,认为周公天命观中重德保民、吉凶由人的思想是从自然宗教向伦···
儒家邮报
本辑开辟“社会科学视域中的先秦经典”专题,以先秦经典为基础,从社会科学视角考察儒家思想、制度与人物,旨在发掘儒家治道的恢弘气象与时代价值。“儒学研究”既训诂经义,又广涉苏轼、陈舜臣、朱熹、廉希宪、王船山、孙奇逢等人的思想与实践。“百家论道”论及宋代“故事”、明清“三教合一”、清末“礼法之争”等。“处士横议”综议密尔自由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