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鶂)退飞,过宋都。
[春秋]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
[春秋]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春秋]十有四年春,诸侯城缘陵。
[春秋]十有三年春,狄侵卫。
[春秋]十有二年春,王三(正)月,庚午,日有食之。
[春秋]十有一年春,晋杀其大夫㔻郑父。
作为人存在的精神形态,德性在意向、情感等方面展现为善的定势,同时又蕴含了理性辨析的能力及道德认识的内容,它为道德实践提供了内在的根据。道德行为的普遍指向与评价的普遍准则离不开一般的规范,而规范的现实有效性又与德性联系在一起。德性既表现为内在的精神结构,又体现于现实的行为过程,与化外在规范为内在德性相关联的是化···
本书《经典修辞学——东亚三国的经学认识》采用了与此前经学研究不同的方法,通过研究中·韩·日《孟子》修辞学解释来探明其特征和价值。揭示了前近代东亚知识份子把修辞作为一经学研究方法的事实,并以东亚三国的代表性《孟子》注释书作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角度切入,寻找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礼法是观念的产物,而这种观念又无不萌发于各种具体生存需求,其逻辑联系多见于文字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本书试图通过对文字的解读和分析来呈现这种联系,深入历史语境,挖掘蕴藏在古文字背后的文化因素,以使我们达到对于中华文明的更好理解。书中经由对“射”“法”“宀”“道”等具体汉字的字形结构演变的考辨和梳理,展现其背后诸如“射礼”···
士子希望获得科举成功,其选择本经时就绝不能盲目,而通常要考虑家庭及地域的科举风气。久之,便形成了某个地域范围内士子研习同一部经典以应科举的传统。这种一个地域集中地研习某种经典以应科举的现象,可称之为明代科举的“地域专经”。台湾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教授张艺曦曾谈到:安福《春秋》学与浙江会稽、湖北麻城并称为全国三大《···
康熙朝日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御前讲席,依次进讲了《四书》《尚书》《易经》《诗经》,其中,十六年以后又兼讲《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停止日讲之后,《礼记》《春秋》二经则只是进呈讲章供皇帝阅读。在长达十五年的日讲期间,为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康熙帝尽可能在日理万机之余照常开讲,其好学之程度,有目共睹,显示···
王阳明江右弟子邹守益为正德六年会试第一名,所谓会元。天一阁藏《正德六年会试录》录有其会试文字凡三篇,今录其《春秋》义一篇,并札记数事于下。
8月31日至9月1日,由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礼乐文明的精神”——第十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孔子研究院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国古代母教起源于原始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类在认识母教之前,母教就已经存在了。母教文化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她植根于中华元典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中,发展于西周宗法制度建立之后。母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内容及其丰厚,是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目前,母教文化复兴的形势是严峻的。传承母教文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复古,更不是···
君子之道植根于中华元典精神之中。中华元典精神所涵盖的“乾道”与“坤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君子”一词的含义在文明进程中逐渐演进为“品德与才能”的象征,从此“君子人格”的内涵跨域了社会阶层的局限,君子形象更为立体,故而君子人格的内涵理应跨越男女性别的局限。女性也可以成为“君子”。由于坤道懿德的熏陶,君子人格也是中华女性向往···
春秋战国时代,在整个天下及各基本领域中发生了一场同构性变革,即从中介性转向直接性、从群体性转向个体性。封建倾向于中介性、群体性,郡县则体现直接性、个体性。周秦之际的这场同构性变革,可称为从封建模式向郡县模式的转变,这就是周秦文明变革的实质所在。
本书运用历史政治学方法,对中国古今的国家形态进行贯通性研究,并将其概括为“文教国家”。全书揭示了中国型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了文教国家的结构与其比较重要的治理制度与机制。本书自觉、全面地运用历史政治学研究方法,就中国型国家的构成和形态提出了一系列全新命题,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运用历史政治学发展政治学理论的方法。本···
本书系统考察了梁启超1896—1903年之间的思想历程,从政治思想的视角突出梁启超以教育为核心的变法主张,通过对《变法通议》《新民说》等核心文本的分析,刻画出梁启超早期政治思想从侧重民智转向侧重民德;着重讨论了孟德斯鸠、卢梭、耶林和伯伦知理对梁启超所产生的影响,特别强调孟德斯鸠对政治美德的论述构成梁启超公德思想的主要···
本书在对钱穆论著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大一统、政教关系和历史政治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复古”和“西化”都不可能成为现代立国的实践立足点,应当在共和立国的大方向上来看待传统与现代性、中华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关系,在大一统现代升级的视野中来理解晚清以来的变革、战争与治理。可以说,治体新论是在开放吸收中西传统启示的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