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琦】木铎金声:明清的徽州书院

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和学术传播阵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于唐、五代,前后存在了一千多年。书院的数量成为衡量宋代以后区域教育发展程度和学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书院的发达,对明清徽州的学术发展、教育繁荣和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激活经典 熔古铸今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出版成果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开展

7月28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承办的“激活经典 熔古铸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出版成果展”在湖北省图书馆开展。

【孔祥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儒家的经济干预主义及其限度

不同于完全的自由放任主义,儒家将“富民”作为政治的第一要务,认为国家干预对于矫正自由竞争的缺陷和弥补私人生产能力的不足是必要的,如为劳动者分配必要的生产资料,指导生产活动,提供资本支持,维护经济秩序,应对经济危机,建设基础设施,救助弱势群体等。

【毛朝晖】论“五经”在朱子理学建构中的地位

当代朱子学研究有必要对作为理学的朱子学和作为经学的朱子学进行区分。就作为经学的朱子学而言,朱子主要通过“五经”诠释回应了其他学派的挑战并完成了对汉唐经学与北宋理学的融合;就作为理学的朱子学而言,《易经》构成其重要的经学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单纯建立在“四书”的基础上。

【郑双】孔庙礼制空间的近代转型

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孔庙的传统定位愈发难以满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需要,其逐渐从一处奉祀孔圣魂灵兼及社会教化的礼制空间,被改造为嵌入民众日常生活的世俗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孔庙不仅服膺于现代社会的建设,更随着政权更易被当政者有意识地形塑为展演强势政权意志、增强国族认同的现代民族教育空间。

陈居渊 刘舫 编纂 《周易图像汇编》(全5册)出版暨前言

本书选取周易图像6000余幅,依时代为序,以图像作者为线索编排,全面反映历代易图学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同时直观地呈现了历代易图学者的易图创作特点,是对历代易经图像的一次全面的梳理,为易经图像学的全面深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在搜集图谱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明人、清人文集,从中这些明清学者的非易学著作中···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8): 孔子德至圣人,一以贯道,王道成焉

孔子已修德,至一以贯道,虽不得位,兼备其德如此盛且大也。故自《卫灵公》以下四篇为一列,专举圣人仁知之行,明孔子所行皆不出于此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7): 举贤与能,行仁于家国天下,仁政具焉

上十篇为内,主学而修德,故其文简而奥;下十篇为外,主修德而行之,故其文整而畅。修德而行之者何?朱子谓“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也,故以《先进》篇置之。《先进》篇所记类于《学而》篇,《学而》篇主学,《先进》篇主行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6): 孔子之道,不离乎日用之间也

上九篇分三列:一曰学先王之道,二曰修德而行仁,三曰厚德于天下。此皆为外行也。故以《乡党》篇次之,举孔子之内行也。盖以孔子之内行,对于前九篇之外行,以明治家国者,内行以成外行,外行以成内行,内外相合,以成大业也。杨氏曰:“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故夫子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记之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5): 圣贤之行,厚德于天下,道成肉身也

成德之至若何?圣贤之行也,厚德于天下也。得贤成圣者谁?孔子也。《近思录》论圣贤气象,程子谓仲尼“元气也”,“无所不包”也,“天地也”,“无迹”也,“尽是明快人”也。叶采注云:“夫子大圣之资,犹元气周流,浑沦溥博,无有涯矣,罔见闲隙。”是孔子德为圣人,《中庸》谓“与天地参”是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4): 择人而学仁,修德而行仁,信在其中矣

如何学而生信?学仁而修德,修德而行仁也。古之人行政事以仁,行人事以仁,所行莫非仁也。君子体仁,必能行前三篇要旨,故以《里仁》篇起端也。故云“里仁为美”,“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也。又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下学而上达也。又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义、···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3): 孔子以学生信,学先王之道,成孔子天命也

《论语》者,孔子论道之言也。论道者,不敢损益于先王之道,活然行于当世之谓也。古者先王创业垂统,有三道焉:一曰典,谓典礼制度也;二曰谟,谓修文德之方也;三曰论,谓制义应时也。夫先王既建典礼制度,修之以文德,行之于其世,以为天下垂范也;又立论道之方,以诗书礼乐教之,论之以制义,以成后人也。故《论语》者,诗书礼乐之···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2): 《论语》是六经的精要

孔子之学在六经。《史记·孔子世家》叙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晚而赞《易》修《春秋》,及门之徒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此六艺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1): 二十篇篇目概要

上十篇(内篇):主学而修德,故其文简而奥

侯昱文 著《西周的王权、典仪与宗室思想》出版

西周一直被奉为中国典仪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王室建立了诸多为后世王治传统奠基的典仪。在本书中,侯昱文(Paul Nicholas Vogt)通过考察青铜器铭文,在变化多端的西周王室地缘政治中重新发现了早期中国典仪之本。作者揭示了周王如何承袭原有的典仪以建立和维系政权,同时作出修正,影响了后人对周王室仪式的记忆,并塑造了中国史上的治···

马志亮 著《秦礼仪研究》出版

《秦礼仪研究》通过对秦人婚礼、宾礼、丧礼、祭礼四种礼制活动的考察,探讨秦国和秦朝诸多礼俗的主要仪节和演变历程,重新审视秦国和秦朝的礼乐文明,以修正战国以来人们对秦“虎狼之国”“无礼义之心”的误解,复原秦人民风古朴、谨守法礼秩序的礼义形象。

马昕、米臻点校《三家诗遗说考》出版

《三家诗遗说考》是陈寿祺、陈乔枞父子两代经学的大成之作,其征引三家《诗》佚文遗说合五千馀条,完全超越之前所有的三家《诗》辑佚著作。陈氏父子在汉儒师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考证,建构出一个庞大的三家《诗》学师法网络。

[清] 段玉裁撰、彭慧点校《诗经小学二种》出版

段玉裁撰《诗经小学》一书原三十卷,经臧庸摘编其精华为四卷,收入拜经堂丛书梓行于世,是为四卷本。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二十二年

[春秋]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庄公二十二年

[春秋]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省)。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