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张载曾有四句心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此说概括为“横渠四句”。
《诗经》十五《国风》的地域文化特点是一个古老话题,也是现代《诗经》研究中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的《国风》地域文化研究,始终未能涉及它与底层民间风俗的关系问题。同《楚辞》相比,《国风》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
唐朝时,城市实行里坊制,居民居住的里坊都是封闭式的小区。长安有一百多个坊,每个坊方方正正,名字也很整齐。
6月12日,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并对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人民报》、“霍瓦尔”国家通讯社发表题为《携手共铸中塔友好新辉煌》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古人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互信是中塔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正是基于互信,中塔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
中国穆斯林得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滋养,既保持伊斯兰教的独特信仰,也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通过以儒诠经,赋予伊斯兰教以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鲜明的中国气象。同时,通过以经诠儒,用伊斯兰文明丰富儒家文明。伊斯兰教以先天来降、后天复归的环形世界观理解宇宙变化及人的生活世界的转换。伊斯兰教的存在论有关···
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的柳公权,在劝谏唐穆宗时,曾说过一句名言:心正则笔正。颜真卿可谓这种气质的巅峰
时下正值春夏之际,天气已暖,又未到酷热时节,万物复苏,百花盛放,正是出门旅游、玩乐的好时节。宋朝人跟我们一样热爱旅行,寄情于山水的士大夫自不待言,寻常百姓也满怀趁时出游的兴致。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全面生动地呈现了孔子的思想。阅读《论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孔子身上的文化使命感。孔子有“从周”情结,推崇周文化。他认为,周朝的礼仪制度在借鉴夏商二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灿烂光辉。孔子一生致力于复兴周文化,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开创了影响中国最为深远的儒学。
王安石的咏史诗中,不乏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评价历史上著名事件的诗作。这类诗作无论是从评价的角度、思考的高度还是议论的深度来看,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价值。
“大德必受命”是儒家经典《中庸》提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这一命题涉及儒家思想的终极承诺问题,既关乎儒家思想在理论上的逻辑完整性,更关乎其在实践中的价值效用问题。借用西方现代哲学家奎因的说法,“大德必受命”正是儒家思想的本体论承诺。
学与思是中国哲学传统中的重要范畴,在中国儒家传统的致知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与“思”均是人获取“德性之知”以成德及塑造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从先秦至明清,儒家学人对“学”“思”及其关系均多有阐发。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明言:“致知之道有二,曰学曰思……二者不可偏废,必相资以为功。”他在深刻继承旧有···
传统儒家思想主张一切认知活动都有其身体基础,而身体深受社会文化价值所渗透,“身心一体”概念正是构成儒家身体哲学的重要支柱,儒家因此强调心性对肢体行为的节控作用。受其身体观影响,儒家认为“体”不只是形体的存在,故而强调一种身心的修养;“育”不仅是传授的过程,更是一种德性的培养。由此,先秦儒家在身体训练中注重心的主导作···
在传统孝文化中,始见于敦煌遗书,由元代郭居敬编定的“二十四孝”,是极为流行的孝道典型。今天看来,其中涌泉、卧冰、哭竹、尝粪、恣蚊的迷信或自虐,局限都颇明显,郭巨埋儿的愚孝更遭到宋代林同与明人方孝孺、林俊、戴君恩、何塘、李默、李世雄、刁包,清人李光地、袁枚、洪亮吉直至“五四”时期鲁迅等人的质疑抨击。而民间影响最大的···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特别是思想家们既有政治批判的传统、精神独立的传统,也有政治合作的传统。此外,还有文化保守的传统、文化变革的传统。而政治合作的传统、文化保守的传统以及文化变革的传统要实现,要由思想方案转化为现实社会的力量和具体现实,就必须得到政治家的理解和支持,双方协同,方能完成。
在历史上,儒家对道教、佛教经过宋明新儒家的整合,实现了“三教合一”,形成了宋明理学这一儒学的新形态,以儒为主、道佛辅助,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
张养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自号“齐东野人”,晚号“云庄老人”,籍贯山东济南。张养浩自幼以拾金不昧、勤奋读书而闻名乡里,先后被荐举为学正、礼部令史、御史台掾属,授堂邑县尹。
个人德性的修养一直是儒学关注的中心,梁启超认为儒家哲学中心思想“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中庸》提出的“成己成物”也是这个意思。所谓成己,就是成就自身的德性,在儒家学说中个人德性的成就不是无根据的,而是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实现的。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毛泽东曾把他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并称,他们的功绩各有千秋。但是纵观历史,宋太祖赵匡胤是最不好嗜杀的君主。下面讲述几个为人熟知的故事。
在卷帙浩繁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名传千古、闻名于世,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古人云:“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可以说,司马光奉献给后人的《资治通鉴》是史书,更是古人修身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