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从《周易》出发的生存境遇与天下共生

《周易·系辞》讲:“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国哲学更多强调“生”的本源价值。《说文》云:“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郭壮】“贤”:事功标准与德行评价

汉字“贤”,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才观的一个重要符号。一直以来,“贤”是评价人才的重要范畴,如选贤举能。在一些语境下,“贤”更是被提升到了评价人才根本标准的高度,如任人唯贤。相较于“德”“勤”“廉”等评价概念,“贤”的意义相对模糊,而又相对复杂。考究“贤”字字源,可为我们理解其内涵提供参考。

朱子文化在福建“活”起来

但对于福建人来说,孩童们嬉戏跑过的公园,狼吞虎咽吞下的一碗面,经过祖祠时偶然抬头看到的家训,也许都跟朱熹有关。朱子文化这本大书,该从何读起?读进圣贤书后,又如何用古人之规矩开今人之生面,使得文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在福建,这些问题也许都能找到不一样的答案。

【张声保】关学中的哪些思想或精神适合营造和滋养和谐之家

眉县横渠书院正蒙读书会第50期——“让张载关学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活动成功举办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本次活动得到了全国张载后裔关学思想文化学会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杨传召】“中庸之道”与儒家财富观

与孔子关系最为密切、在儒学中最为核心的典籍,显然当属《论语》。《论语》中只有一处直接提及“中庸”。

【夏剑钦】庆幸我与船山的结缘 ——贺《船山学刊》创刊110周年

我有幸结缘船山,参与《船山全书》的编校和修订工作,并涉足船山学的研究,应该从1982年算起。那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人民出版社辞书编辑室工作。

【常会营】儒家境界超越的伦理道德意境

境界超越作为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学的独特超越类型,是一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超越,有别于单纯的宗教神圣或哲学理性意义上之超越,又与二者关系密切。从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三教并立再到宋代三教合一之后,道佛二家本属宗教神圣意义上之内在超越,受儒家影响,亦具有了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境界超越。西方的一些宗教其实亦包含着对道德境界超···

【李祥俊】中国传统哲学超越思想的核心精神

“超越”一词在日常语言中的基本含义是对现实存在局限的突破,将其置于哲学语境中,则成为一个普遍范畴,标志着突破现实存在的局限而趋向绝对存在。

【彭磊】《左传》纪事中的礼与德

《左传》是考察先秦时期礼德关系的重要文献,因其言礼、言德颇多,且多次将礼与德关联或并置,如“德、礼不易,无人不怀”(僖七年传)、“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文七年传),又云“恕而行之,德之则也,礼之经也”(隐十一年传)。

《我如此努力地活着》出版暨译后记

本书由哲学教授克兰西·马丁创作,内容部分是回忆录,部分是哲学文本,部分是行动指南。作为回忆录和哲学的结合体,它带有自我帮助类书籍的少许特征。作者在本书中做出了一种诚实的尝试,向读者展示他的挣扎和逐渐克服这种思想困扰的历程。

【杨朝明】“君子豹变”成就人格

《周易・革卦》有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短短数字,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与道德期许。

【杨朝明】“君子豹变”成就人格

《周易・革卦》有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短短数字,却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与道德期许。

【朱勇】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中正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通过个体情感与行为方面的“不偏不倚”,反对走极端、行偏激的“过”或“不及”,推动人际关系的和谐允协与社会秩序的平稳安定。

【刘冬颖】孔子眼中的人与自然

综观《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文献,孔子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以仁心观照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他“乐山乐水”,徜徉于大自然的美好;他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环保主张;他“杏坛设教”,以天地自然为课堂传道授业,还常常以大自然为喻,类比论证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生态价值观。

【邹家兴】从周道看西周国家治理

交通道路作为重要的战略设施,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先秦时期,西周王朝为实现对广阔疆域的有效统治,便已构建了连接王都和四方边域的道路交通网络。这些道路在《诗经》等周代文献中被称为“周道”“周行”。

【魏恒】孔氏南宗文献数据库:探索儒家文化的南方脉络

在中华传统文化版图中,儒家文化地位举足轻重。孔氏南宗作为其重要分支,可追溯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孔子第48代嫡长孙孔端友率族人南渡,奉楷木像避乱江南,宋高宗赐家衢州并敕建孔氏家庙,衢州由此成为孔子后裔世居地,衢州孔庙成为与山东曲阜“北宗”相对的“南宗”。“孔氏南宗文献数据库”的诞生,为探索这一南方脉络提供了全新路···

【钱念孙】《爱莲说》睿识的由来及影响

北宋大儒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小品文的名篇,历来被各种散文选本所看重,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此文不足120字,但在历代众多描绘莲的作品中,其内容别树一帜。

【钱念孙】《爱莲说》睿识的由来及影响

北宋大儒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小品文的名篇,历来被各种散文选本所看重,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此文不足120字,但在历代众多描绘莲的作品中,其内容别树一帜。

【丁为祥】“四为”与张载之造道追求

张载的“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说是对于宋明理学之理想追求精神的一种集中表达。所以,自其提出以来,从朱熹与吕祖谦之合编《近思录》到黄宗羲、全祖望之编纂《宋元学案》,也都在不断地征引并且也在不断地加以完善化表达;上述表达就出自全祖望最后的改定本。仅从这一跨越六百余年的继起性···

【丁为祥】“四为”与张载之造道追求

张载的“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说是对于宋明理学之理想追求精神的一种集中表达。所以,自其提出以来,从朱熹与吕祖谦之合编《近思录》到黄宗羲、全祖望之编纂《宋元学案》,也都在不断地征引并且也在不断地加以完善化表达;上述表达就出自全祖望最后的改定本。仅从这一跨越六百余年的继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