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以往总是希望可以把这些经历写出来,但一直没有时间。因为我觉得我从学的这个过程是有值得汲取的地方的。
近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做客陆家嘴读书会和北大博雅讲坛,围绕语录体的《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的哲学体系,为我们揭示了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由“天道”所引申出“仁”的最基本的内涵,即人的主动性,这一基本价值决定了后世千百年无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努力奋斗,在当下同样如此。以下讲座内容摘编···
许多朋友可能都会以为,宋朝女性地位低下,不许改嫁再适,因为宋朝盛行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人失节,即是失节。宋朝女性受程朱理学束缚,嫁人之后只能从一而终,如果改嫁,则为主流社会所不容。但,这样的看法,是完全不合史实的,至少存在着三重误解。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引起儒者的特别注意和关注。从唐朝时期韩愈、李翱推崇《大学》《中庸》以来,它才逐渐被一些儒者所重视。迨至宋朝著名的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将其编入“四书”,便与《论语》《孟子》《中庸》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且居“四书”之首,确立了其在儒家经学史上···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李二曲高弟王心敬(1658—1783,号丰川)所倾力述作的《丰川家训》,其声闻虽不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那样誉满天下,但作为布衣理学大儒之作,自有其独特价值和当代意义。《丰川家训》是身历顺、康、雍、乾四朝的王心敬“略仿古训、参以时宜”而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涵具“立身、治家、莅仕”,显豁出条贯秩然···
孔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开创者,不仅“集其大成”,而且“开其新统”,并创造性地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主张。现代人也学习诗歌、音乐、舞蹈等,但往往囿于学科壁垒,忽略了古人立教之诚。实际上,“器在道中,道在器中”是孔子教育的基本理念,我们今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要把握这一根本特性。
按照朱熹的理解,太极图每相邻的两层都有天地之心的作用,也就是说,太极图其实也可以称作天地之心图;朱熹特别重视天地之心的主宰含义,在其思想架构中,天地之心的理论功能是统合理气,也就是说,与工夫论层面的心统性情相应,宇宙论层面则是心统理气。
在宋王朝的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生活着大量外国人。13世纪的泉州就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一名来过泉州的意大利商人观察到:“在刺桐(即泉州),人们可以见到来自阿拉贡或威尼斯、亚历山大里亚、佛兰芒的布鲁格等地的商人,还有黑人商人以及英国商人。……在城里,人们还可以听到一百种不同的口音,到那里的人中有许多来自别的国家。”广州···
不管是汉唐,还是宋明,大臣写进呈皇帝的奏疏时,都是自称“臣”。惟独清王朝是个例外——如果我们去读清朝人的奏折,便会发现,他们总是自称“奴才谨奏”、“奴才跪奏”;接到皇上的圣旨,则赶紧表态说:“奴才跪诵之下不胜悚惧无地自容”,“奴才伏读再三更切悚惶”。
2019年9月26日上午10时,孔子文化月系列讲座第一讲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A204如期举行。本场讲座中,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金刚老师,以“朱子论气运之不齐”为题为在场二十余名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国际儒学院李春颖副教授主持。国际儒学院王威威教授、人文学院哲···
先秦诸子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子学说甚至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灵感来源。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结合诸子著述、探求基本经验,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
陈立明确区分了“衰周之鲁”与“《春秋》之鲁”,认为孔子作《春秋》,以《春秋》当新王,从而托鲁为王者乃“《春秋》之鲁”,而非“衰周之鲁”。同时,陈立在为何休《公羊解诂》作新疏时,不仅全面继承了何休的“王鲁”思想,并且顺着何休、徐彦的思路,对《公羊》本文的“王鲁”意蕴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与发挥,从而使得何休的“王鲁”思想被更为彻底···
东海曾提出一主三辅论:儒家为主,佛道和自由主义为辅。一主,坚持儒家文化的社会主体性和政治主导性;三辅,是承认三家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优秀性,道德上值得尊重,政治上值得参考,享有辅助儒家、辅相中华的文化资格。
最近,历史学家和记者麦克斯·哈斯汀斯(Max Hastings)在《卫报》撰文分析了保守党领袖候选人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的性格特征。
中华民族在复兴,传统文化没落下。从还算漫长的近代来看,这的确是个新近的现象,也自然有其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