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晖】弃其天伦:何休篡改《公羊》发覆

《春秋繁露·顺命》的部分内容见于《谷梁传》而不见于今本《公羊传》,引起学者争论。由《春秋繁露·观德》与《顺命》篇的文辞在结构与内容上的严格对应,可证《顺命》之文当出董学。进一步分析《观德》与《顺命》二篇的内容,可知“鲁庄公之不得念母、卫辄之辞父命”皆属“天伦”。“天伦”只见于《谷梁传》而不见于今本《公羊传》,《五经异···

【邓秉元】关于“第三期经学”的设想——经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在回到对未来经学的展望之前,应该点明的是,那种认为经学已死的观点在今天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了。现代新儒学的存在以及当前经学视角的复归,足以证明传统学术依然具有活力。经学假如要避免成为外在力量的工具,实现真正的复兴,反而应该像东周一样,从庙堂回到自由的民间,独立地面对整个世界。孔孟皆以师道自任,通过对经学大义的重新···

【专访】学者吴钩:我不是“宋粉”,而是一个“文明粉”

青年学者吴钩在他最新出版的《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不仅叙述了宋神宗与王安石的一生,更着重描述了王安石变法的完整过程,再现了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书中对变法举措的出台、推行、争议也都作了极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生动展现了北宋治国精英的群体面貌,再次引发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深入思考。

【李竞恒】孔门封建考:论孔门为模拟封建关系组建的小共同体

孔子教授门徒,并非只是后世意义上的“教育”或“教学”活动,孔门本身就是模仿封建时代君臣、宗法关系建立起来的小共同体。。君、亲、师有着共同的来源,封建宗法组织的“君”从血缘而言作为父家长是“亲”,作为首领又掌管领导和教化功能,角色为“师”,孔门则是以模拟血亲的关系,实现了君、亲、师合一的新方式,发展出适合新时代的共同体建···

【张昭炜】天泉证道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方学渐对于龙溪学的批判与方以智的统合

龙溪学显赫于天泉证道,方学渐追根溯源,辨析龙溪对于王阳明之教的误解与偏离,表现在“良”的本义、有无的对峙、道体功夫的一致、王阳明的开阖、证道的仓促等方面。方学渐之学由其子方大镇与同乡吴应宾推进,至其曾孙方以智集大成,在纠正龙溪学之弊的基础上,道体论发扬“潜无于有”“藏虚于实”,功夫论主张“藏悟于学”,形成阳明学理论发展···

【余一泓】论马一浮儒学思想之形成

在20世纪初的十余年中,马氏热心批评时政、讨论良政之理,但强烈的道德意识又使得他决意远离恶浊的现实政治。随后的二十年中,马氏致力研究了作为出世法的佛教,同时保留了自己的入世关怀,将大乘思想融入了所宗奉的性理之学当中。在此背景之下,马氏于1938-39年间所成之讲座文稿中系统展示了以道德自修兼济天下的学说,反映了他儒学···

【蔡祥元】中西哲学的始点与道路之辨——从丁耘和吴飞的论争说起

丁耘和吴飞从生育与制作现象的区别入手,对中西哲理的思想关系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论争涉及中西哲学的始点与道路两个方面。生育与制作现象确实可以视作中西哲学不同的思想着眼点,但只有结合取象与定义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才能对中西哲理的差异作出更全面的把握。

【钮则圳】孟子性善论的汉代回响

两汉诸子对孟子性善论多有讨论与阐发。韩婴汲取了孟子以仁义礼智为人之本性的思想,又主张通过圣王教化实现后天发展,体现出在荀学影响下对孟子性善论的择取。从两汉诸子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孟子性善论在两汉并未获得广泛赞同,也未成为汉儒人性论的主流,却依然构成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公羊学”第十四次会读记录

夏,五月,戊戌,齐人弑其君商人。

“春秋公羊学”第十三次会读记录

十有七年,春,晋人、卫人、陈人、郑人伐宋。

“春秋公羊学”第十二次会读记录

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齐侯盟于犀丘。笺曰:大夫及君盟正例时,此日者,公及盟例,起公称疾而使遂请盟。

【梁涛】在荀学的大池塘中捕鱼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作为主办方之一,在荀子的故里邯郸,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荀子研讨会,主题是“荀子思想的价值和地位”。

【任锋 雷升伟】参与型公天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的宪制筹划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有系统性宪制筹划的立国文献。他所调动的资源除了思想史和制度史以外,还包括历代政治经验。学校建制对政治实行全面领导,但在治理意义上又与后者构成一种二元体系,最终形成了以学领政的政教或政学一元而治理二元模式。黄宗羲实现了秩序理念上政治方案的替换以及宪制性调整,而参与型公天下在实践中发生···

“春秋公羊学”第八次会读记录

冬,公如晋。卫侯会于沓。

“春秋公羊学”第七次会读记录

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

“春秋公羊学”第六次会读记录

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盟于扈。諸侯何以不序?大夫何以不名?公失序也。公失序奈何?諸侯不可使與公盟,眣晉大夫使與公盟也。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