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更多的人可能询问“哲学为什么不能多样化?”而不是“哲学为什么要多样化?”但是,想做事和能做事仍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强大的障碍仍然阻挡在我们最好的意图前。让我们继续清理这些障碍,我们能最终超越任意性分裂,专注在哲学上:无论身在何处,对所有令人痴迷的知识和奥秘都感到兴奋和激动。
毕竟,从来没有瞬间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与永久性哲学问题---自由意志、对外部世界的怀疑主义、身心问题---不同,我认为女性代表比例偏低和其他边缘化群体代表偏低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我们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只有在思想多样性的时候,哲学才是最好的。在哲学课堂讲授交叉性能创造一种空间,让学生们能就很多观点、论证和视角进行苏格拉底式对话。
我知道我是「台湾」哲学家——我确定我是台湾人,也认为我是个哲学家。但我是「台湾哲学」家吗?这我就不太清楚了。
喜新成癖之人假设哲学是唯一值得做的事,如果哲学直接参与或扎根于普遍关心的问题或当今世界的问题。崇洋媚外之人则质疑西方哲学传统,仅仅看到其他文化的哲学的价值和兴趣,离西方主流哲学越远越好。每个偏见都反映和滋养了更笼统的元哲学的目光短浅和狭隘视野,他们未能或拒绝看到哲学探索的丰富性和价值。
早期儒家对人性的讨论,不是诉诸抽象的理论语言,而是直观的类比。其中,相关于结构、运动和声音的类比,揭示了人性作为自然本能的意义;关于生长、制作与培育的类比,揭示了人性作为行动条件的意义。因此将儒家的人性学说称为“人性论”,主要来自研究者对理论语言的偏好,但未必能对儒家论性的意项提供切实说明。
从儒家理学“本体—功夫”范式到现代“伦理学”范式的演进中,中国近代伦理话语体系渐成雏形。概念、价值与方法的三重革新是中国近现代道德转型的历史背景。严复等人通过译介西学,开始了近代伦理话语概念的革新,为顺利地接引现代伦理学体系奠定了基础,“义利关系”的再检讨初步形成了近代伦理学价值体系。
并非好东西就可以主义起来。在主义泛滥的时代,有必须主义化者,有不妨主义化者,有不能主义化者。必须自由化者,仁也;不妨主义化者,人也。其余都不能主义化。昊天上帝、性与天道、天地之性、天命之性、天理良知等等名相,与仁同义或近义,故主义起来,可同于仁本主义。仁本主义体现于政治领域,在民与国家、民与社会、民与君主的关···
家礼时代的宋代和仪礼时代的周朝宫室结构发生了变化,仪礼冠礼宫室结构是前堂,堂中后面西边是室,右边是东方,仪礼都是按这个结构来行礼,而宋朝宫室结构前厅,后中堂,后室,厅是接待宾客的地方,中堂是亲人活动的地方,室是休息或者女子待的地方。为了不忘本,家礼行礼,皆仿仪礼为之,冠礼在前厅举行,相当于仪礼在堂行冠礼,宋厅···
“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述: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说:你所问的“达”何所指呢?子张应答说:我所理解的“达”,是知名于国家,知名于乡邦。孔子说:这是“闻”啊,哪里是“达”。孔子强调,“达”为“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
生气一词很有意思,其义多重,或指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或指人之元气、正气,或指活力、生命力和生机;或指愠怒之气,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有时候怒气就是正气。正如龙在野厅友所说:“于初始操作层面而言,有一法亦可存养正气。苟非障蔽深者,于腔子里的心有所涵养,而遇艰难时世不公之事,自会生气,此气正是正气。”
孔子对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评议说,那七十多位大弟子“皆异能之士也”。并列举四科的十位代表人物:“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中的四科顺序则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其中“言语”大体上相当于现代的办外交,“文学”的内涵大···
2020年10月18日,第二届浙闽两省文化合作论坛“浙学与闽学:纪念朱熹诞辰890周年大会暨新安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千岛湖瀛山书院举行。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社科院、福建社科院、岳麓书院、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浙学、闽学、蜀学、湖湘学及朱子理学文化的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2021年7月1日下午,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四期在人文楼217举行。此次沙龙围绕邓国坤博士的论文《自存物·意在物·一体物:论阳明的三类存有及其认知》展开。沙龙由邓国坤博士主讲,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张娅博士主持,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邓国元、刘荣茂副教授,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邓国宏副教授,青年教···
由“贵州学者文丛”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所著《儒学的返本与开新:张新民文选》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于2021年4月出版。该书获2017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纳入“贵州学者文丛”(第二辑),全书34.8万字。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交流史,共同构筑了东亚文化圈的主干部分。在中国,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作爲正统学说,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自然少不了对儒学的吸收和转化。研究日本儒学,不仅有助于理解日本的思想和文化,更有助于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来研究儒家思想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问题是大家比较熟悉和关心的一个问题。中国哲学中“知止”这个观念,涉及到“文化认同”的问题。因此,我想从“知止”这个观念,引申出对“文化认同”问题的讨论。谈认同,就要先对“认同”这个概念作一个界定。认同,是“我”在一种共在的形式中实现并认出自己。个体自我的认同,必然与父母、血缘、家族、社群、职业、民族、···
孔祥林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世界书院研究”于2014年获得立项。“世界书院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朝鲜、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意大利和美国等地区的书院历史及现状,完整呈现了世界书院的宏观图景。在分编研究中国、朝鲜、日本和南洋及欧美书院的基础上,该课题还进一步从历史、类别、教学、师长···
山东大学向以文史见长,在中华古典学术教学和研究中有着悠久的文脉传统。儒学高等研究院,作为山东大学古典学术研究的重要支撑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一个以古典学术为重心、以儒学研究为特色,同时致力于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的综合性人文科研机构,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学研究实体单位,现为教育部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大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应的是,大陆的学术研究也稳步推进,在人文学科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经学研究的重新开展。从二○○四年各种民间「读经热」的兴起,到《论语》热、国学院的开办,乃至民间祠堂的兴建、旧城的重修,传统文化在大陆社会的各个层面,自发地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