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感(empathy)是当代道德心理学和道德哲学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同感当然古已有之。但对同感现象的哲学讨论,则相对不那么古老。根据从哲学角度研究同感现象最重要的学者斯洛特的观点,西方哲学中的同感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哲学家休谟(1711-1766)的著作中,那是在十八世纪。斯洛特承认这个概念在中···
江南经过魏晋南北朝开发,逐渐成为中国大陆的经济中心。经济的繁荣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江南儒学生长的基础。南宋又回到了南朝,立国江南,政治和经济中心再度重合,北宋士大夫政治催生的理学,经过自然浸润与庆元党禁的刺激,张大为道学,既根植于地域,也为朝廷所崇奉,带来了儒学前所未有的复兴。尽管经历了江山鼎革,江南的···
汉武帝建元五年春,始置五经博士[1],元朔五年夏六月,诏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2]。从此,以博士学官制度确立了汉代经学的传授与官僚的选拔,此可参考王国维先生所撰《汉魏博士考》、《汉魏博士题名考》[3]二文。值得关注的是:博士之职虽为教授五经,课试弟子以补充官僚···
旧历年前,蒙钱婉约教授惠赠其据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整理的《钱穆致徐复观信札》。由于职业原因,笔者近年有幸从事《钱穆先生全集》(九州出版社,2011年,以下简称《全集》)的编辑工作,并曾数次校正《素书楼余沈》(《全集》正文最后一册)所收录之钱穆“致徐复观书”,故而对于钱教授此番馈赠感到别样惊喜。
本书收录了湖北省博物馆藏钱穆致徐复观私人信札108通,其中绝大部分为抢先发售公开。这批信札的写作时间主要集中在1948—1957这十年间,话题则涉及新亚书院早期的日常运作特别是新亚书院台湾地区分校的筹建,《民主评论》的经费筹措和编辑出版,学术问题的交流切磋,以及钱穆与胡美琦从相识相知到结为夫妇所经历的风波等。
2016年上半年,我受聘成为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五年来,专家团队在陈来、王志民先生的倡议与带领下,兢兢业业,群策群力,通过一句句、一章章的解读方式,先后完成《孟子》《中庸》《大学》《论语》的解读。我有幸全程参与《四书》解读,负责解读《孟子·滕文公篇》、《中庸》第17—20章、《大学》传七章与传八章、《论语·先进篇》与《···
1933年“良知是个假设,还是个呈现?”的公案,经1981年“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的公案,最后演化为1995年“牟宗三是理性主义,还是反理性主义?”的公案。这桩三重公案,对理解牟宗三哲学“先验论”与“经验论”的交融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牟宗三同黑格尔一样“否定”了康德的物自身界线,“呈现”了良知,让国家成为文化物和神圣作品,从而超越···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主持的“慈善文化行动性研究”项目,致力于以“体用”范式为指导,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性研究,创建、践行、传播“体用合一”的现代中华慈善。“慈善文化会讲”作为本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旨在为交流慈善文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搭建开放的公共平台。自2018年12月以来,“慈善文化会讲”已连续成功举办七期,···
2021年的2月,我第一次见到了周应之老师。我跟周老师聊了很久,约莫两个小时。由儒家到道家又归于儒家,由《论语》到《大学》,由《大学》到《中庸》,最后到《孟子》。由义利之辨谈到浩然之气,又从告子谈到杨墨....当时我问了一个问题——“您认为,是怎样之人,其精神与诠释,才能深刻体会圣人之心,阐发圣人的光辉呢?”听到这句话,···
在不违背韦伯理论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聚焦于他关于中国宗教的论述,对比杨庆堃从制度性宗教/弥漫性宗教对中国宗教的分析,来重新思考韦伯用正统/异端划分中国宗教的理据和意义所在,或可为探讨中国宗教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以及中国的政治组织结构提供了何种动力支持和形塑力量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东海客厅有厅友认为蒋庆先生对民主事业不仅不支持,而且贬西方为夷狄,大加喝斥。东海特隆重提醒:蒋先生儒门前辈,弘儒辟马,厥功至伟。后生小子若不同意蒋先生观点,不妨异议商榷,不得无礼轻薄!事君事父事师事长辈以及对朋友,礼有不同,精神相通,都离不开尊敬二字。
董仲舒的名言“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惯常被误解,以为它是对于社会全体成员的一条普遍的道德要求;其实,它只是特别针对政治权力与政治精英而言的一条特定的政治伦理。“义”与“利”的对立乃是基于两种主体的对置,即“君”与“民”或“官”与“民”的对置,意味着:民众谋利乃是天然权利,权力谋利则是不义
董学为《春秋》学,按某个维度看,相当于今日的历史哲学;公羊学,是宗教性历史哲学,即王道学。董子的历史使命是重修王教复旦大学,于六艺中特重《春秋》。他响应时代的要求,探讨治国思路与治国活动内涵的宗教性——合乎天命,试图从《春秋》学中整理出礼学的基本结构——国家体制包含“天、君、民”三个层面。当代学者多半未把天看作国家···
我在文字人生中,多次写到岳麓书院这一座足以代表中国书院发展历程与菁华的千年学府。站在千年学府讲堂前,犹能听见张栻、朱熹开坛会讲、辩说精义的论道;犹能看见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拨又一拨的岳麓学子经世致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创造了多个中国史上的第一:陶澍第一个把···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对文化发展关系甚巨,并且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的不少国家。凡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视书院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书院文化建设丛书”包括5种,由邓洪波教授担任主编,从书院历史、书院教育、书院经费、书院精神、书院建筑等方面总结传统书院精华,探讨书院千年来弦歌不绝的原因,解读新···
志学书院由明代南阳知府段坚所建,《明史·列传》中称他:“创志学书院,聚秀民讲说《五经》要义,及濂、洛诸儒遗书。”可见段坚创建志学书院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为此被郑重写入了正史中。段坚乃兰州皋兰县人,他在明宪宗成化八年至十五年任南阳知府,他乃是南阳历史上较有影响的知府之一。
2021(辛丑)年甘肃公祭伏羲大典活动领导小组会议1日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杰介绍说,今年公祭伏羲大典更加注重增强现场庄重感和仪式感。考虑疫情因素,今年公祭大典现场规模控制在300人以内,大典规格、祭祀仪程不变。
当下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形势需要教育学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保障,而中国本土教育学理论的建构也有赖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源泉。当前阶段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研究,可以从明确问题域、建立有效的研究对接方式、对教学实践展开多样化探索等方面寻求突破,尤其要强化方法论层面的文化自觉。
5月18日上午,伴随着悠扬的古乐曲调,庄严的奉座典礼,纪念创建东林书院9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东林书院拉开帷幕。为昭文教之重,全国四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无锡,共同纪念东林书院创建910周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一些人口学研究者会将人口当成社会发展的累赘与负担。但宋朝的政府与主流社会显然不是这么认为,他们更相信人口是国家的财富。因此,宋朝政府并不支持民间自发的生育控制行为,而是鼓励生育,将人口增长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首要指标:“守令满替,并以生齿增减,为殿最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