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与中小学经典教育”座谈会举行

5月6日-7日,“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与中小学经典教育”座谈会在尼山黄济学馆举行。来自韩国檀国大学、北京人文研修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首期《论语》研习班成员,尼山学者核心团队成员参加了座谈会。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建福和曲阜市传统文化···

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泰山学者易学读书班举行

5月17日上午,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泰山学者易学读书班举行。孔子研究院易学研究中心是继孔子研究院礼乐文明中心、海外儒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及韩国分中心、论语学研究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儒学研究中心之后提炼的又一研究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孔子研究院学术水平的提升。

第六届(辛丑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在山西举行

5月19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民革山西省委会主办的第六届(辛丑年)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在山西高平炎帝陵举行。当日9时50分,拜祖大典正式开始。全体肃立,击鼓九通、钟鸣九响,恭启圣门,敬献花篮。庄严肃穆的炎帝大殿前,恭读拜祖文,现场民众行施拜礼,台湾同胞视频拜祖祈福。随后,举行了祭拜神···

【吴仰湘】皮锡瑞的生平、学术与著述

皮锡瑞字麓云,后改字鹿门,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今属长沙市),生于道光三十年(1850),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因他自署所居曰“师伏堂”,后学尊称“师伏先生”。皮锡瑞于同治二年(1863)考取秀才,年方十四。同治十二年(1873)获选拔贡,但翌年朝考因病报罢。继而三应乡试(1875、1876、1879),均名落孙山,直到光绪八年(18···

【吴钩】王安石与司马光,谁说的更有道理?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私生活方面存在诸多共同点,比如都不贪图享受,都不好美官,都不纳妾,都不喜乘坐轿子。宋人说:“荆公、温公不好声色,不爱官职,不殖货利皆同。……故二公平生相善。”但他们在政见方面却存在着几乎是全面的分歧:司马光维护祖制,王安石强调变法;司马光赞同“藏富于民”,王安石重视“富国强兵”;司马光主张“节流”,王安···

【陈来】“国学”的内容体系与分类

称中国学术为国学,这里的国即本国之意,学是学术之意,国学是本国学术之意。“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涵义经过近代学者的使用,已成为“国学”的通常定义。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定义:“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这可···

【吴思寰】人性论的转变与明清儒学的思想突破

2021年5月15日19:00——21:00.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辅仁国学研究所、辅仁读书会举办的京师哲学系列讲座在线成功举办,本场讲座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吴震教授主讲,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主持。校内外学生及学界同道20···

【赵永春】中国古代的“天下”“中国”观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下”主要有三义:广义用来指称世界,中义用来指称九州、四海,狭义用来指称王朝国家;“中国”的内涵也主要有三义:广义用来指称九州、四海,中义用来指称王朝国家,狭义则用来指称华夏汉族和中原地区。中义和狭义的“天下”分别与广义和中义的“中国”内涵相对应。中国古代用“天下”指称九州、四海的“中国”,虽是一···

话剧《孔子》在长春上演 重现先贤伟大一生

18日晚,话剧《孔子》在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上演,该剧运用穿越的表现手法,呈现了孔子少年好学、青年励志、中年授业,宣扬礼乐仁政的伟大一生。该剧编导辛宛泽介绍,话剧《孔子》从2018年开始创作,历时一年半时间,团队对剧本几次推翻创作。“想让这部戏更加通俗易懂,让少年儿童等广大观众都能够接受。”

《诗礼传家》纪录片启动研讨会在京顺利举行

2021年5月16日上午,《诗礼传家》纪录片启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荣誉会长兼执行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会长、世界孔子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悦家繁荣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孔炯,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垂长代表、会长助理陈泰旭,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常务副···

五一假期 “孔子学堂”与传统文化的初夏之约

为了丰富青少年的假期生活,增强观众的观展体验,孔子博物馆“孔子学堂”特别推出了为期五天的社教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孔子博物馆,感受跨越千年的儒家文化。5月1日、2日,“正当文武双全小少年”社教活动。活动分为室外写生、射箭、投壶、《论语》描红等一系列的趣味文化体验环节,来参观的游客纷纷现场报名,热情参与。

【谷文国】博闻约取 敦厚崇礼 ——凌廷堪的治学之道

凌廷堪(约1755—1809年),字次仲,祖籍安徽歙县。据《清史稿》所载,凌廷堪是乾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凌廷堪博闻强记,贯通群经,尤精于礼学,被江藩推为“一代礼宗”。凌廷堪所著《礼经释例》一书,用力至勤,寒暑不辍20余年,五易其稿始成,多发前人所未发,为世所推崇,后人治礼,莫不从中取益。

中国·绍兴(上虞)第五届孝文化节将启 传世中华孝德

孝德传千古,淳风润今朝。5月20日至21日,2021中国·绍兴(上虞)第五届孝文化节将在“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围绕“孝”这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业内专家学者将共研“以孝鉴治”课题,中华儿女将同祭“孝女曹娥”,共同勾勒孝德传承新画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作为中华···

“返归六经:重光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高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

2021年5月15日,“返归六经:重光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高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隆重召开。论坛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浙江大学文史哲各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华读书报、凤凰网国学频道等40多位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出席了论坛。

【李竞恒】汉服可以是一个开放系统,但被强制接受的内容不算

现代汉服的日常形制可以改良和演化,作一些现代的变通,使得其更适合现代生活节奏。但在比较正式的节庆、礼服、祭服方面,则还是遵守古制。

【王正】论思孟学派的“天人之辨”

子思学派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天人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尤其通过“天命之谓性”等观念实现了天道性命的贯通。但子思学派在心性和工夫的论述方面比较粗糙,无法将天人的贯通完美实现。孟子则在此基础上“十字打开”,一方面通过积极和消极两面的天人关系更好的证成了天人之道的贯通,另一方面完善了内在的德行修养功夫,从而将思孟学派的天人之···

【陈晨捷 李琳】“仁”与祖先祭祀:论“仁”字古义及孔子对仁道之创发

在“仁”之意涵的发展与转向进程中,孔子对“仁”作出了新的诠释:一是以“孝”代替“祭”为“教之本”,体现其重现世人伦的精神;二是以“爱人”定义“仁”。

【李庭绵】蘸墨绘孔——墨子与康有为的“孔子创教改制”说

本文认为,康有为在论证上采取“诸子学转向”的策略,运用先秦诸子尤其是墨子来支持他儒学理论。这一论证策略回避了丐题与循环论证的问题,还因其解释力而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论证效力。

【邓青】技术时代的“生生”与“物化”论题 ——丁耘先生《道体学引论》读后

“生生”是近来学界讨论的热点论题之一。丁耘先生2019年出版的新作《道体学引论》即是对其《生生与造作》一文之论题与主旨的推进[1]。其文发表后,2018年《哲学研究》刊发了吴飞先生的评论文章《论“生生”》以及丁先生对于吴文的回应[2]。此外,杨泽波、孙向晨等学者也都从不同的进路切入了对“生生”论题的义理阐发或理论建构。其中尤可启···

【叶国良】《仪礼》重要仪节中的几席位向

华夏民族,相信人有永存之神魂,故有祭祀祖先之礼。《仪礼》十七篇中,或论及人与神魂之关系,或仅涉及人事,而无关神魂。其无关神魂者,有《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仪》五篇。此五篇之内容,虽与神魂无涉,而相关人物有君、臣、宾、主、男、女、贵、贱之别,故其行礼之时,亦有几、席、位向之分。易···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