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瑜】《资治通鉴》论用人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历时十九年编写而成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继《史记》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史学巨著,因此有“两巨著春兰秋菊,雄视千古;两司马双峰并峙,流誉天下”的美誉。《资治通鉴》书名取自“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璀璨结晶。其中,《资治通鉴···

【杨润东】《论语》与我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个人原因,在高中没有对传统文化过多地投入,同时加上环境的原因,在生活伦理方面又有所欠缺,因此就选择了该课程,也希望能在选修的同时适当学习东西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因为专业课程还有外语学习的压力,自己的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下意识想通过这类课程来调节心态。

【金渡镒】荀子是否容忍霸道?

孟子与荀子对王道与霸道持不同立场,学界经常将二者互为对比。既有的共识通常认为,与坚决反对霸道的孟子不同,荀子多少有些容忍霸道,有妥协的倾向。甚至有学者认为荀子认可了霸道的道德性。那么,荀子是否是对现实妥协的思想家?事实上,虽然与孟子不同,荀子对霸道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但他只是在分析非儒家或者甚至可以说是反儒家的···

【李记芬】荀子“成人”思想研究 ——基于成人与成己成物关系的辨析

成人与成己、成物密切相关,学者或持成己包含成人成物说,或持成物包含成己成人说。但基于荀子成人概念的辨析,应当是成人包含成己成物说。成人,是指成为一个全人。全人既要成己也要成物。成己指向的是“内自定”,突出的是自我身心的德性成就。成物指向的是“外应物”,突出的是类意义上的整全发展。成人不是与成己相对的概念,成己与成···

【许石林】婚庆,拿多少新婚夫妇、双方父母辈当猴耍?

看到一条海南乡下婚礼视频:新娘与婆家门口下车,刚下过雨,道路泥泞,婆家几个妇女急忙用蛇皮袋子铺垫,前后倒换着让新娘踩着一步一步走。抖音视频下面,几百条评论留言,很多人嘲笑新郎家铺不起红地毡。现在的人真是不读书、没文化还不知谦虚请教,反不知羞耻地以自己为标准,轻易发问,浅薄愚蠢,无知骄横。

古城泉州“活化”古书院 延续千年文脉

作为古城泉州“旧八景”之首,小山丛竹古书院因欧阳詹、朱熹、弘一大师三位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贤哲在此留下足迹而闻名遐迩,点滴之地却承载着一段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成为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专访】龚鹏程:汉服节和景区一样须要文化提升

但凡复古的形式,若无当代意义,就会成为假古董。我们当代人,面临民族文化复兴的机遇,要秉持的精神是什么呢?就是“敬天法祖”。要缅怀祖先开拓的精神、继承其功业而贡献于新时代。同时,疫情严重,我们也要彼此祈福。所以我们的启幕仪式,恢复了东汉的傩舞趋疫,逐疫净场。然后又依汉制礼敬先祖,奏《嘉至》《永安》、跳佾舞。这些歌···

【方达】“成圣”即“王道”——荀子思想的还原与建构

事实上,荀子思想中的人间秩序既不来源于现实时间线索上的先王法度,也不植根于抽象逻辑链条中的某一先天概念,而是通过对三代以来“宇宙论”秩序模式的翻转而来。但在荀子思想的秩序模式下,每一个“涂人”都可以从天地之间获得接近“圣人”的资格,继而通过自身实践活动获得人世间差等秩序架构中的具体位置,并最终成就“王道”政治。

【陈赟】荀子思想与中华文明的精神突破——序方达《“成圣”即“王道”——荀子思想的还原···

荀子所处时代,乃是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开始了“精神突破”,并以此为“轴心时代”奠基,而突破的核心是从以帝王为中介的“宇宙论帝国秩序”向以圣贤为担纲者的“精神秩序”的结构性转变。在具体秩序内容上,这一转变意味着从“治出于一”(“治”“教”的浑沦未分)到“治出于二”(“治”与“教”的分化)。

【蔡祥元】感通成象与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根基——兼论中西哲理差异的根源

“感通”是一种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认识能力,感通所成之“象”在超出感觉经验的同时又不走向概念。由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在感性与理性二元区分的框架下展开的,因此,以“感通成象”为认识论根基的中国古代哲理从根本上溢出了西方传统哲学的视野。

【西蒙·克里奇利】哲学家是什么人?笑柄还是心不在焉的小丑?

哲学家的自由就是出于困惑、着迷和好奇可以随意地从一个话题转向另一个话题,也可以花费多年时间再回到从前的话题上去。

【罗杰·斯克鲁顿】无相关性的美德

在当今大众传播的世界,人们被引领到社交媒体的信息海洋中,来自所在群体之外的意义信息以前所未有的、不受限制的方式闯入你的生活,会让你感到越来越厌烦。不知不觉闯入教育世界的这种群体心态可能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威胁。

【亚历山大·斯特恩】骗人的真实性

几个世纪以来,从僧侣到存在主义者和嬉皮士, 寻找真实自我都一直是乐此不疲的工程。我们应该放弃它吗?

【刘乐恒】“推扩”“坎陷”还是“虚通”?——现代新儒学的一条知识论线索

学界往往重视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而忽略了熊十力与唐君毅的观点。事实上,熊十力的“良知推扩”说与唐君毅的“良知虚通”说,以及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共同构成了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的一条思想线索。

【玛丽莲·派亚蒂】闪哲学

非常简短的短小哲学论文能真正具有开拓性。

【袁彦】新冠疫情下国学教育的思考与使命 讲座回顾

2020年11月10—13日,全球私塾联谊会组团,前往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调研。期间,袁彦老师为全体师生做了一场专题讲座,深刻分析了新冠疫情产生的原因,对中国和世界影响的前瞻思考,并提出应对解决之道正是今天国学教育的使命!他勉励且期望国学院着力民间国学教育,为其全程打通起到关键性作用!此次演讲受到了国学教育界以及私塾行业···

【袁彦】耕读好礼 修齐治平 ——访广西贵港松柏书院有感

创办人是甘老师与安慈老师伉俪,曾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多年,分别在家庭教育及临终关怀机构任职,辅导帮助了相当多的个人和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深刻感受到:当下异常的生理及心理问题非常高发,多源自教育的偏差。因此在六年前,义无反顾创办了松柏书院。立志在乡村办学,通过回归天地自然的耕读方式,来培养出身心健康、元气充沛、···

【周扬】内外兼修的学习旅途

1.学习文化知识,离不开学思结合。在我这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没有任何一门课只需要学习就能掌握,只有不断地学习外加自己的思考,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正如“温故而知新”提到的一样,复习、学习、思考三者相辅相成;2.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关于这方面就更加方便去理解和考虑了。每一门课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自己要去思考什么样的···

【蔡志栋】理学名臣抑或儒学异端? ——关于陆陇其的若干思索

在清代理学史上,陆陇其地位甚高。然而,如果我们结合历史背景,难免会发生若干疑问:陆陇其究竟是理学名臣,还是儒学异端?他如何看待清初的夷夏之辨?如何看待商品潮流萌芽背景中的义利之辩?如何处理民间的自发暴力?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索、探讨。作为一个个案,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发展自身的努力与挣扎。

山西高平邀海峡两岸同胞、全球华人共拜中华始祖

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将于5月19日(农历四月初八)在山西高平炎帝陵举行。晋城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利锋向海峡两岸同胞、全球华人及国际友人发出邀请,欢迎到高平共拜中华始祖,共享中医药文化盛宴。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