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卡尔克】反对道德圣人

美国著名哲学家苏珊·沃尔夫写道,“我很高兴我本人和我最关心的人都不是道德圣人。”这则声明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笔的开场白之一,沃尔夫在该文中设想了道德完美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参与沃尔夫的思想实验以及她从中得出的结论,你就会发现,该声明能够把人从道德完美的陷阱中解放出来。

钦明书院招生简章

书院每年冬至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招生活动。品行端正,具备一定传统儒学教养者,届时可申请注册为院生。申请者须对书院宗旨、学规知悉认同,并得无碍参与书院全员必至之教学活动(即月会)。

海内外人士冬至日齐聚山东邹城 追思亚圣先师孟子

农历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22日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海内外孟氏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孟庙,追思亚圣先师孟子。

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研究院举行

12月21日,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研究院举行。活动由孟子研究院、“学孟子·行善举”志愿者协会、孟子思想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

【儒家邮报】第300期

《儒家邮报》主要为各界人士提供与当代儒家有关的各类信息,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所刊登的文章并不完全代表编者的立场和观点。《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

《桑榆匪晚集——朱杰人学术论文自选集》出版暨自序

本书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朱杰人教授的学术论文自选集,收录近三十篇文章与讲稿,为其数十年来在文史研究领域耕耘成果之集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书所收录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涵盖经学、《诗经》学、宋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等多个领域,既有作者早年在宋代文学史、宋代文献整理等方面的论文,也有跟随程俊英先生后深入《诗经》学研究···

朱杰人著《朱子学论集》出版暨前言

《朱子学论集》是朱杰人教授有关“朱子学”研究和组织实践的集大成之作比较全面而具体地记录了朱先生一些颇具学术特色和学术影响的学术观点也比较立体地呈现出朱先生不断思考和全力组织推广朱子学的事功成就。

【吴钩】金庸武侠世界中的侠客过圣诞节吗?

一名网友在网上发帖问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有佛教徒(如少林高僧)、道士(如冲虚道长)、摩尼教徒(如明教教主张无忌)、回教信徒(如霍青桐便是一名回部女性),为什么却没有提到一个基督教徒?

【李巍涛】“法与时转则治”:汉代法律思想的嬗变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从未中断,而没有中断并不意味着没有经历变化,相反,恰恰是这种应世而变造就并彰显了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韧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而不断自新,能够依靠理性来寻求自我突破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五蠹》),这种强调法度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的思想作为文化自新的···

“清代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为推动学术界深入研究清史,引导清史研究健康发展,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清代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湖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辽···

《九九消寒图》绘红梅、聆听二十四节气主题讲座、学包饺子……同济大学这样过冬至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聆听二十四节气主题讲座、学包饺子、品鉴自己亲手包的饺子……21日,在中国传统节气“冬至”到来前一天,同济大学启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150名学子分别齐集该校四平路校区西苑食堂面食部、嘉定校区春禾苑食堂面食部,通过耳听、手动、口尝等多种感官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贺冬祭祖大典在苏州市姑苏区泰伯庙隆重举行,准备了整整五年

“鸣锣九响,击鼓九通;开启山门,恭迎先祖。”21日,随着阵阵鼓乐声,传统的贺冬祭祖大典在苏州市姑苏区泰伯庙隆重举行。据了解,这是近百年来,苏州市举行的最大规模贺冬祭祖仪式。

【独家】专访林安梧:“圣诞节”应该叫“耶诞节”,儒教是觉性的宗教

西方的重点在“神”不在“圣”,必须回归常态;耶诞节过度的浓郁,其实是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在整个中国的话语权更胜;儒教是觉性的宗教,基督教是信靠的宗教;应该把“天地君亲师”牌位立起来,塑造神圣教化空间;文化认同危机最主要是来自于话语权的不平衡,要通过彼此交谈对话来解决;必须对现代性给出一个新的反思,防止以“全球化”之···

南通知止堂举办「冬至思古话美德活动」,古礼民俗与现代生活融合无间

12月22日,由南通知止堂义学、北濠东村社区及社区科普班的老人联合举办了“冬至思古话美德”民俗活动,老少同乐,在活动中再一次完成民俗文化的传递。 ”

【宋立林】优入圣域:颜子对孔学的生命诠释

山东曲阜复圣颜子庙右侧有一道石坊,上书“优入圣域”四个隶书大字。这显然是后人对孔门弟子颜子之极高赞誉。然而位居“四科之首”、深得孔子厚望的颜子却“不幸短命死矣”,其身后并未留下可资后人研读的著述,以至于今天有人在提及孔庙配享时有“退颜进荀”之议。这就警示我们,对于古人津津乐道的“孔颜”道统及“优入圣域”之论,需要有一个真···

吴光在长春举办“儒学的根本精神、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发展方向”学术讲座

今年5月,吴光在长春举办了一场题为《儒学的根本精神、核心价值观与当代发展方向》学术讲座。这场讲座概括了吴光30多年来对儒学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基本观点,其中心思想是:儒学可以定位为道德人文主义哲学;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一道五德”,即“仁”道以及体现“仁”道的五常大德——义、礼、信、和、敬;儒学的当代发展方向在于建设适应新时···

【许石林】辩论不过黄道周,崇祯帝怒斥:“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辩论不过黄道周,崇祯帝怒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闻此言,黄道周豁出去了,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

【吴钩】冬天来了,宋朝人吃狗肉火锅吗?

中国人自古就有吃狗肉的习惯,至迟在先秦时期,狗肉就进入了我们祖先的食谱。《礼记》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狗肉在先民食谱上的地位如同猪肉,是士以上的贵族才有资格享受的美味。

如何走出中国慈善领域“体用分离”的困境?第一期"慈善文化会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会讲缘起于中国慈善领域“体用分离”的现状。透过中国传统的“体/用”思维分析中国慈善乃至中国文化会发现,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之“用”与“体”大举进入,而中国传统之“用”与“体”则全面退却,当下中国慈善领域同样面临慈善之“体”混乱交织与西方慈善之“用”水土不服的双重困境。

【李守力】从经学视野看慈善

2018年12月16日,李守力先生参加由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第一期“慈善文化会讲”,受聘为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并发表就职演讲:《从经学视野看慈善》。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