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杰:“天下观”为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卓越创造?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陈来】从“儒墨不相用”到“儒墨必相用” ——在“儒墨对话高端论坛”开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刚才听了四位专家学者的报告,我这里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算不上是总结。当然,这个感想不是以坚实的研究为基础,而是因第一位报告者梁涛先生的题目,与最后的一位报告者薛柏成先生的题目,都是讲“儒墨互补”的问题,我想就以此来谈谈自己关于“儒墨互补”的感想。

【专访】杨朝明:学术是一种生命的归宿

儒学在这方面如何发力,就涉及儒学研究的问题,一个是登峰,另一个是落地。登峰即讲清楚儒学的特质、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果我们对儒学知之甚少,我们就无法真正了解中国。就像今天谈文化自信,中华文化自信一定基于中华文化自知。没有文化自知,就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谈不上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也就无从谈起

【专访】德国汉学家谢林德:《易经》如何影响西方世界?

17世纪开始,中国经典《易经》通过耶稣会传教士传入西方,此后被译成英、法、德、俄等语种在欧美发行,并受到西方哲学界、科学界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专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何以全球共鸣?

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所悟核心思想之一的“知行合一”至今被海内外各方推崇。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畅谈阳明心学的起源,探究“知行合一”的真谛和当代价值,解析阳明心学全球共鸣的缘由。

【专访】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赵馥洁:尊德性 道问学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绿树婆娑的北京大学校园,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专门就“价值观”同青年学子进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用“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生动比喻,来形容青年养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青···

【杜华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论语》是最佳选择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论语》无疑是最佳选择。将《论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能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而且《论语》所折射出来的古人智慧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专访】杨万江:正是花开春满园 ——就儒商文化答记者问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这是山东人最自豪的文化光荣和历史光荣。如果你思考这个地方历史上为什么能够产生那么多的圣贤,为什么它成为儒家的福地和龙兴之地,为什么孔孟之乡的人民多耿直豪爽,那么,这好像需要一种发生学的思维来理解一个地方的传统。

【韩建业】“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对中华文明有何影响?

在上一篇中,韩建业教授指出,“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或“早期中国文化圈”萌芽于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正式形成于6000前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时代。这与人们所熟知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有何关系?“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对中华文明有何影响?

【专访】江西省朱子学会副会长、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所长徐公喜:朱子学如何···

祖籍江西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的朱熹,是中国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及其门人后学创立的朱子学,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还跨越民族和地域,传播至许多国家和地区,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影响力和时代价值。

【专访】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中国“三大倡议”蕴含怎样的东方智···

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项重要全球倡议。

【徐小跃】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2023年3月24-26日,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中国文化书院作为学术支持、三智书院承办、晨星项目特别资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七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南京大学中国哲学、宗教学教授,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三智书院院长徐小跃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主旨演讲,今天,小编与您分享其中第一部···

【专访】徐在国:“安大简”何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拼图”?

2015年,安徽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早中期楚简(简称“安大简”),数量较多、保存良好,是先秦文献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具重要价值。

复旦大学第24届Sophia人文节,白彤东讲座“从中国哲学角度反思人工智能发展”回顾

从中国哲学的角度看,现在对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和毁灭人类的担心,可能带有西方文化的偏见。但是以孟子对人之为人的理解来养育类人之存在,也有其问题。在应对现有的人工智能的挑战上,我们应该加强的,恰恰不是创造性教育,而是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

讲座纪要|以沃格林的视角看早期中国文明的生成与转型(陈赟、唐文明、李文堂、何···

2023年4月3日晚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主办的“历史与真理”——人文博雅高端讲座青年学者系列第一讲,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赟教授现场做了题为“以沃格林的视角看早期中国文明的生成与转型”的学术讲座,文史部全体教员以及部分研究生、在校学员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交流深入。

【专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朱建军:炎帝神农文化何以凝系今人?

炎帝神农文化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为何能成为两岸同胞的重要情感纽带?近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朱建军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专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黄帝陵祭祖为何是两岸同胞血脉相···

位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为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世称“中华第一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祭祀黄帝陵已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专访】天水市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宁民、天水师范学院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霍志军···

一年一度清明节将至,寻根问祖、慎终追远,以“同根同祖、中华共祭”为主题的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成为乡愁的寄托。台湾民众跨越海峡前来伏羲诞生地甘肃天水,甘肃天水亦组织伏羲文化交流团赴台参祭,已是有来有往。

理智止步的地方,爱还能前行——张祥龙先生谈中西文明中的神秘体验

理性止步的地方,爱还能清醒。所以关键就是说爱怎么理解,它只是一种原发的情感,还是说情感里面已经包含了终极的真理,就刚才我们说的神秘体验,往往就说你感到你达到了一个终极。这是一点感受。

【专访】舒大刚:厚植传统文化根脉,培养儒学高等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大学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先后完成《汉语大字典》(徐中舒主编,与湖北学人合作)、《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儒藏》(舒大刚总主编)、《儒学文献通论》(舒大刚主编)、《中国儒学通案》(舒大刚、杨世文主编)、《朱熹文集编年评注》(郭齐、尹波编注)等大中型成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