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学说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朱熹相比较,王阳明的思想方法更多的是浑融的、综合的、不断有新的进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8月11日
北宋大儒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小品文的名篇,历来被各种散文选本所看重,也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此文不足120字,但在历代众多描绘莲的作品中,其内容别树一帜。
近年来,我国学界积极推动建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阐释学,阐释学已然成为一门显学。
宋明儒学是儒家发展史上的高峰,由于要回应佛道的冲击,所以对于“性”与“天道”这些曾经“子不语”的议题,有十分“哲学化”的表述,因而成为传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最为受人重视的部分。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无不源自文化和科学的巧妙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宝贵滋养,更蕴藏着调和矛盾对立的深刻智慧。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
近十余年,“工夫”或“工夫论”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和关键词,成为新的思想实验场及新的理论生长点。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哲学”突破“西洋哲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原初禁锢提供了想象。
最近一些年来,中国经济学界提出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的目标和任务,不少经济学家也为此做着各自的努力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周永西,独立作者,从事中国哲学及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研究兴趣亦包括儒家思想与西方哲学之沟通。
张载的“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说是对于宋明理学之理想追求精神的一种集中表达。所以,自其提出以来,从朱熹与吕祖谦之合编《近思录》到黄宗羲、全祖望之编纂《宋元学案》,也都在不断地征引并且也在不断地加以完善化表达;上述表达就出自全祖望最后的改定本。仅从这一跨越六百余年的继起性···
从战国至汉代,儒家经典在传抄过程中多有舛误。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议郎蔡邕和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等人,鉴于当时儒家经藉辗转传抄,多生谬弊,乃“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
传自远古的河图洛书究竟为何物,先秦经籍中没有明确的说法。到了西汉末,随着谶纬之术的兴起,出现了大量冠以“河图”“洛书”的图谶之作,也就是一些预言吉凶的神秘性作品。由于后世王朝禁绝图谶,这类著作在隋唐之时就渐渐散亡无传了。北宋以降,在易学领域出现了一种黑白数点图像样式的《河图》《洛书》。
“经学与秩序:中国传统的现代化之道”——第十一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闭幕。研讨会由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南开大学哲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主办。
君子言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比皆是。践行君子文化,需要在日常着手。人生平凡的日常,的的确确平凡无奇,可是日久则从平凡趋向非凡的境界,孕育和体现了君子人格理想。
《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中,展览向观众们系统讲述儒家文化的形成历史脉络,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仪礼郑注句读》是清代张尔岐所编撰的一部关于《仪礼郑注》的“读本”。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
5月24日,湖南省船山学社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船山学社、《船山学刊》当下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在南岳区举行,我校文学院二级教授朱迪光当选为社长。
如果将先秦诸子的思想看作是指点未来的道路,荀子之道无疑是其中无法绕过的那条。若不经过它,中国思想史又怎么能从先秦走到秦汉呢?
宋末元初之后,经由朱子改造后的黑白点《河图》《洛书》很快成为图书易学中的权威范式,其文化影响也逐渐拓展到了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