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的新作《中国人的生死观》汇集了自先秦到近代众多思想家的生死哲学,追寻并考察了中国人的生死智慧。全书分四个主题展开:生命有限与重生养生、超越死亡的理想与追求生存的乐趣、道德价值的凸显与精神价值的追求、中西生死智慧的近代会通。
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青岛城市学院孔子学堂利用暑期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结合专业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孔子卒后,七十子及其后学的离散,对于推动儒学南传具有关键作用。楚国儒学之所以能够兴盛,不仅得益于鲁、魏儒学文化圈的辐射影响及其“为王者师”传统的光大,更离不开吴起变法所引起的楚国士风、学风的转向。吴起入楚在楚国儒学发展史上起着关键性的转捩作用。
作为人存在的精神形态,德性在意向、情感等方面展现为善的定势,同时又蕴含了理性辨析的能力及道德认识的内容,它为道德实践提供了内在的根据。道德行为的普遍指向与评价的普遍准则离不开一般的规范,而规范的现实有效性又与德性联系在一起。德性既表现为内在的精神结构,又体现于现实的行为过程,与化外在规范为内在德性相关联的是化···
7月30日-8月2日,国际儒联之友——“大成心境 爽心之约”2024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活动走进贵阳孔学堂。此举是今年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基地共建工作之一,是双方继成功举办2024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后的进一步合作。借此契机,记者围绕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等话题,专访···
[春秋]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明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面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华民族为全人类贡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调整情况的通知》,增补524个图书出版项目。由孔子研究院推出、济南出版社·汉唐书局申报的“中华礼乐文明大系”入选。
长期以来,近代知识方法(名言方法)主导的“名学”研究于宋代关注不多,且贬斥其伦理政治(名教)意涵。
春秋战国时代,在整个天下及各基本领域中发生了一场同构性变革,即从中介性转向直接性、从群体性转向个体性。封建倾向于中介性、群体性,郡县则体现直接性、个体性。周秦之际的这场同构性变革,可称为从封建模式向郡县模式的转变,这就是周秦文明变革的实质所在。
8月23日,林存光儒学著作集新书发布会在孔子研究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孔子研究院主办,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就该丛书的学术价值、出版意义,展开热烈探讨。发布会由孔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刘续兵主持。
8月23日上午,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2024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亚圣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会理事长、联合研究生院院长靳诺主持典礼,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联合研究生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林尚立出席活动。
“关中书院郁郁葱葱,西安鼓乐悠悠扬扬。这座古老学府如同古树,圈圈年轮记录着历史,见证着文化薪火相传。”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大四学生傅昱澄6日感慨道。
[春秋]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洮。郑伯乞盟。
[春秋]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迄今为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已发布13辑清华简整理研究报告,凡64篇简文。清华简公布以来,以其丰富内容和珍贵文献价值,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极大反响。清华简向以经史类文献而著称。
我国法律实务界和法学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体案例中的理解、研究和应用,让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司法实践中绽放出新的智慧光芒,也为其他国家法院审理类似案件、为国际社会制定相关规则提供重要参考。
考察《河南程氏遗书》中程颐的言论,可以推断出程颐并不反对妇女改嫁。当代学人对程颐产生误会的直接原因在于将“节”字解释为“贞操”。根据“节”字在古籍中的使用情况,将“节”解释为“贞操”并不符合中国传统古籍经典中“节”字的使用习惯。分析程颐语录中“节”字的内涵,“节”指征人的品格、操守时,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于行为而言,是外在行为···
近代闻人章士钊亲历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政治、文化巨变,也是长期保有相当地位的旧派文化人。他晚年所成的《柳文指要》,正是在藉柳宗元之文为媒,面对趋新世变调和新旧的论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