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五年(1780),翁方纲与丁杰商议聘请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画一幅郑玄像(《复初斋文集》卷十二《送顾文子进士归兴化序》)。
我对湖南长沙有着很深且特殊的感情,与湖南的刊物《船山学刊》也有着很深的缘分。
2025年11月1-2日,“2025衡水·董仲舒儒家思想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在遍布华夏大地、象征儒学道统的无数孔庙建筑中,有这样一套完备的儒家传承谱系:正中的孔子像前,“四配”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轲肃立两旁,“十二哲”依次列坐东西两庑,时间跨度穿越千年。令人惊叹的是:朱熹作为其中唯一一位南方人,与其他人均相隔着千余年光阴,却也能入列且常被与孔、孟相提并论,被后世尊称为“朱···
2025年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古代文学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办的“前经典时代的书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5年7月24日,岁时乙巳年六月三十日。叙永陇西堂李氏赴舒城寻根问祖团在祠堂隆重举行舒城寻根告祖仪式。这是自大明天启二年仕奇公入川后,四百年来首次组织族人重返故土。
在中国家训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宋代无疑是一个成熟且璀璨的阶段。这一时期涌现出众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著作,南宋学者袁采所著的《袁氏世范》,堪称继《颜氏家训》之后的又一里程碑。
王船山,即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晚年隐居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2024年,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王船山》出版后,引发广泛关注,曾长时间占据着当当网和京东图书历史类书籍排行榜首位。
中国哲学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产物,从近代以来在西方哲学影响下自觉书写中国哲学史、新中国建立后受苏联哲学范式意识形态化,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多元的研究发展中形成新范式,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学问。
经筵作为一种以古代帝王为授课对象的特殊文化教育活动,萌芽于汉唐,而成型于宋代。如汉昭帝曾命蔡义讲《韩诗》,杨赐在华光殿为汉灵帝讲《尚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侍读”“执经”,唐代设置的集贤院侍读、翰林侍讲学士等基本可视为是对汉代经筵的承袭与革新。
近期湖南卫视与芒果TV联合推出的纪录片《船山先生》,讲述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传奇人生。该片深入挖掘这位思想大家的精神世界,以创新的方式实现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表达。在审美向度上追求极致,在情感温度上细腻动人,在精神力度上深邃厚重,三者的有机融合拓展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达空间。
10月29日上午,2025礼法与秩序——荀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兰陵开幕。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国承彦致辞并宣布开幕。
关于王船山哲学研究,学界曾经流行一种说法:王船山哲学思想长期湮没不彰,直至清末民初约300年后其才“被发现”。
本书是从“经学哲学”角度对张栻思想开展的新研究。“经学哲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理念,最早在向世陵先生《宋代经学哲学研究》中被提出和使用,其基本观念和理路也可以看作是对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广与扩展。
2025年10月18日,欣逢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史学家郭齐家教授米寿之喜,中国教育史研究话语传播暨郭齐家教授从教65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建勋报告厅成功举行。
10月14日,连绵秋雨初歇,孔庙的青砖黛瓦间还萦绕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清冽又带着几分古朴的厚重。循着这份静谧步入位于孔庙西路的金丝堂,便见晏清正俯身立于场中,指尖轻引着动作轨迹,腰背缓缓下沉作示范,目光却始终落在舞生们身上,不时轻声纠正:“躬身时,后背一定要打平,半点松懈都不能有。”
来临沂孔庙,您看什么?
由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第七讲暨“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文集”新书发布会近日在北京大学举办。
“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2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两岸暨港澳以及来自美、英、日等国近百位专家力求在更广阔研究视野和更深入学术对话中重新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
王船山是中华文明史上集“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于一身的杰出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