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欢】从欧阳修的家书里,读懂了什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一封信笺,深情满怀。先辈写下的一封封家书,有谆谆教诲,有缱绻情意,也有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是言说不尽的襟怀、千重万重的情思,虽经历岁月磨洗,仍鲜活如初,令人动容。

推动“船山思想进校园” 涵养青年精神力量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教学和社会实践,让大中小学生更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延续文化血脉、建立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船山学社党支部以船山学为学科建设主要方向与特色,持续擦亮船山思想文化名片,建立起大中小学一体化协同育人、···

【专访】林安梧:文明互鉴如何突破“冲突困局”?

从近现代到后现代的科学革命,再到人工智能时代,这一过程不仅是科技的进步,也意味着全球文明交流和互动方式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跨文化交流更为便捷高效,也带来了诸如文化同质化、算法偏见等新挑战。人工智能时代为文明互鉴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文明互鉴如何突破“冲突困局”?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专访山东大学易学···

中国哲学史学会2025年年会分论坛综述

2025年3月14-16日,“世界历史”中的中国哲学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25年年会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武汉大学《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协办。

【董成龙】毛泽东的虎猴论与革命的辩证法

毛泽东在革命时期着重强调“猴”所代表的革命精神对“虎”所代表的统治集团的反抗,主要针对国内反动派和国际上的帝国主义这两种“纸老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血雨腥风淘洗的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中国的“虎”,为避免因糖衣炮弹的进攻而堕落为“纸老虎”,毛泽东频频呼唤“猴”的精神,即主张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

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年度盛典成功举办

本次盛典以“经典共鉴·和合之美”为主题,在原创话剧《跨越千年的对话》中拉开序幕,通过《天地仁和》《朋自远方》《和合天下》三个篇章,深度解读儒家经典的永恒魅力,演绎诠释“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现场揭晓了“国际组一等奖”“成人组一等奖”“青少年组一等奖”“第二届山东省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赛一等奖”“优秀作品指导”“优秀演绎作品”···

【里寺西】人受体与心性主体:朱熹理学与阳明心学的分野及其与基督教圣灵论的比较

本文试图通过"受体-主体"的分析框架,系统比较朱熹与阳明在良知问题上的根本差异,并以基督教圣灵论作为参照系,在跨文化的视野中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廖璨璨】方以智儒教思想中的经世治教观

方以智融释了易学的思想资源来阐发经世之学,通过对治道与治法关系的重审,在明体达用的哲学层面回应了如何重塑儒教价值来“以实救虚”。方以智的治教观提出了“治心”与“治世”并举的经世思想、修身与致用并行的实学精神,肯定了儒家设立名教的合理性,详述了有为之治的必要性,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出世与入世、无名与正名、无为与有为···

洙泗书院楹联征集启事

洙泗书院,位于泗水南岸,前身是孔子晚年返鲁后修书、讲学之所,原名“孔子讲堂”“仲尼燕居堂”。孔子在此删述六经,立坛讲学。

虢国考古拓展两周历史文化研究新视域

8月9—10日,虢国和两周封国考古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会议以考古学与文献历史的深度融合为主题,与会学者围绕“虢国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两周封国考古新发现与研究”“虢国和两周封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研究”等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前沿学术观点。

“段玉裁与清代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5年是我国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诞辰290周年。7月26日—27日,“段玉裁与清代学术”研讨会在段玉裁家乡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儒学高等研究院与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交流座谈会成功举办

7月7日下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与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交流座谈会于知新楼A座2106会议室顺利举行。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学术协调员达芙妮·埃斯特斯托、研究员朱莉叶塔·玛丽娜·埃雷拉,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王加华、副院长陈峰、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赵卫东、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副主任科员李会静、儒学院外事秘书裴朦出席···

【杨晓玉】体验“射礼”培养君子品德

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运动让人强身健体,也让人纾解压力、修身养性。在古代,人们的运动项目便已经是多种多样。其中,“射”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项活动也被孔子纳入“六艺”之中,成为君子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才能和技艺。

立德树人·文明传承:第三届公益国学亲子夏令营圆满结营

2025年盛夏,由尼山圣源书院和丹阳市中华传统文化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公益国学亲子夏令营,在朗朗书声与浓浓温情中,于8月4日上午圆满落下帷幕。一场庄重而充满文化韵味的结营仪式,为这十天的成长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点,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成长印记与温暖回忆。

山东大学学者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数百名嘉宾学者围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旨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共同繁荣进步贡献智慧。

《曾子学刊》(2025)人文高端论坛“出土文献与儒家哲学”学术研讨会

2025年8月2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曾子研究院、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曾子学刊》编辑部、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曾子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曾子学刊》(2025)人文高端论坛:出土文献与儒家哲学”在青岛圆满召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2025工作坊在邹城举办

7月26日至27日,由孟子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2025工作坊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办。

张学智 著《王夫之的易学世界》出版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其学问“博大恢宏,幽微警警”(钱穆语)。

关于举办“第六期释奠礼传承培训班”的通知

正定文庙释奠礼恢复举办于2005年,是我省恢复最早的祭孔礼仪活动,也是国内恢复较早的祭孔礼仪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正定文庙释奠礼已经成为我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深具影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第七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前沿论坛举行

8月10日至11日,第七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前沿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的八十多位学者围绕中国古代诗歌与歌诗研究、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学研究、中医药养生学与文学研究、中国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等论题展开深入研讨。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