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民 钟晨宁 金星宇】家国情怀的哲学根基与当代思考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在凝聚中华儿女的思想与情感、保卫中华民族的家园、维系国家领土主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劢庵】天下学校行释奠礼议

敬顺无违,莫急乎礼。古之大学始教,皮弁祭菜,以示敬道,春秋二仲上丁,必释奠至圣先师孔子。今上方兢兢为治,然传统割裂逾百年,彬彬之盛,遐哉邈矣。予之于天下学校,昌言复行释奠之礼,严师尊道,俾乂斯民,知敬学焉。

广西儒学学会2025年祭孔大典在桂林博雅双语学校举行

9月28日上午,秋高气爽,儒风浩荡,广西儒学学会乙巳年祭孔大典,在桂林博雅双语学校君子兰广场庄严启幕,隆重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76年。

【张恒】君子志于道

“君子志道”是中华文明早期就提出的成就理想人格的基石,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道”居首。“志”即心之所向,是发自内心的追求与持守。人通过立志实现自我主宰,抵御环境和流俗的裹挟。

【孙磊】经史传统与现代中国政治理论的构建

基于经史传统实现中国政治理论的自主创新,既可以通过经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构建,重建“新经学”,即如何在重新反思西方政治哲学的基础上,重新挖掘和阐释传统经学的义理和价值;又可以通过经史之学与现代历史政治理论的构建,重建“新经史之学”,即如何在重新反思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将深受其影响的现代中国政治理论重新纳入到中···

【赖大稳】性善再辨:生生之意的天人相契

性善论是圣学之大本,不是无关紧要的,今儒生大抵也能持性善之论,然或多出于尊崇先儒,未能尽信其道而光大于今世。

人民日报关注丨退休教师华介友办读经班,激活东林书院

有一个下雨天,华介友路过东林书院,里面静悄悄的,他想,诵读班办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他找到书院负责人,诚恳地说:“东林书院曾是读书人汇聚的地方。如今,这里少了读书声甚是遗憾。”这份诚意打动了对方,很快,诵读班就在东林书院办了起来。

【王传林】《周易》象数思维的理路、关联与启示

《周易》中的象思维与数思维是支撑古代中国哲学纵深发展的两种基本思维范式。其中,象思维源于直观、感识与经验,具有“观象”“法象”至“立象”的运思理路,充满诗性气质;数思维源于抽象、逻辑与超验,具有“倚数”“极数”至“错综其数”的运思理路,充满理性特征。不过,象思维与数思维并不是孤立的,二者间的关系犹如象与数的关系。

【儒家邮报】第42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10月14日

首届中国庙学论坛在无锡举行,江南大学主办

10月11日,由江南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庙学论坛在无锡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庙学制度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的转化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高瑞杰】经学的突破与普适——以《春秋》经为核心展开

孔子作为精神突破后文明秩序的担纲主体,既“贤于尧舜”,又“乐道尧舜”,呈现出开新、普适的特质,突破性与连续性亦集于一身。要之,突出孔子的革命性是强调孔子制作新王之法的合法性;而突出孔子制作的普适性是强调此万世之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既正当又永恒,是经学所追求的核心诉求。将这种张力推向极致,便会衍生出晚近以来的经学革···

【雷恩海】阳明心学对晚明戏曲及创作之影响

阳明心学与文学思想对明代文坛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王阳明及其后学对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持开放态度,特别是中晚明戏曲批评,与阳明心学存在更为清晰的互动关系。

【唐文明】天理与天心——朱子太极说发微

朱子基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提出太极为理说,是吸纳张栻的太极为性说的结果;朱子在解释周敦颐的太极为神说时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这一点可以由朱子思想中隐含的太极为心说得到恰当的补充。这一补充表明,朱子思想中的太极,应当被理解为天心涵天理,或天理居于天心。而这也意味着,朱子思想中的太极,就是以主宰而言的天。以主宰之天···

孟子研究院举行“《中庸》通讲”开讲仪式

10月10日,由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曾子研究院、山东孔子学会主办,孟子研究院邹鲁文化开发应用研究部、洙泗书院、孟子书院、子思书院、大学书院、里仁书院、邻圣明德学会承办,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支持的“《中庸》通讲”开讲仪式在邹城市子思书院举行。

陈来教授当选国际哲学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陈来教授成功当选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

【徐正英】自省与自信:《论语》所记孔子的自我评价

《论语》所记孔子言论中,有18篇48章涉及了对自己的评论,颇值得研究。这部分言论蕴含的最主要精神是孔子的自省意识与文化自信。

原创音乐剧《南孔》首次开启国际巡演 将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原创音乐剧《南孔》将开启首次国际巡演,10月24日至25日在新加坡、10月27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各连演两场。

【彭卫民】礼仪文明共同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描绘中华文明的底色,那么“礼”可能最具辨识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孟子研究院举行经典传习与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仪式

10月10日,孟子研究院在子思书院举办经典传习与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仪式,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袁汝旭,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孟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鲍鹏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宋立林等七十余人出席了本次仪式。孟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毛景卫主持本次活动。

【儒家邮报】第42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10月27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