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会营】儒家境界超越的伦理道德意境

境界超越作为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学的独特超越类型,是一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超越,有别于单纯的宗教神圣或哲学理性意义上之超越,又与二者关系密切。从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三教并立再到宋代三教合一之后,道佛二家本属宗教神圣意义上之内在超越,受儒家影响,亦具有了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境界超越。西方的一些宗教其实亦包含着对道德境界超···

【荆雨】孔子刑德观念的多维视域及其德性归趋

孔子及先秦儒家高扬“敬德”“明德”精神,将“德”作为为政之本,提出“为政以德”“道之以德”的根本的德性主张。孔子及儒家的视域、历史的纵向视域及黄老道家的横向视域的多维结合,使孔子的刑德观念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程志华】两类三层超越论——基于时空观念对超越问题的辨析

所谓“超越”,实有宗教的超越与哲学的超越两类,而两类又可分为三层。在两类三层当中,牟宗三所谓“内在超越”实乃哲学的超越,为内在的、境界的超越,而非外在的、实体的超越;在内在的、境界的超越当中,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达到了理论高峰。两类三层超越论,既可以维护高扬理论之价值,亦可以对理性施以限制。

【陈益】顾炎武手稿在抗战中的命运

2011年元旦,南京图书馆公布了十大珍品古籍,这是从该馆馆藏的150余万册古籍中评选出来的。据媒体报道,除了宋刻本《诗集传》外,其余9部均为海内外孤本。其中包括清手稿本《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稿是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顾炎武撰写的稿本,为记载明代各地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

【程志敏】韩愈的思想史价值

上古被赋予了瑰丽的想象,后人著书造论皆以三代之治为圭臬,旌表品评都以三圣为标杆,尧舜禹最终成了“治国平天下”这一最高理想的化身。

【李祥俊】中国传统哲学超越思想的核心精神

“超越”一词在日常语言中的基本含义是对现实存在局限的突破,将其置于哲学语境中,则成为一个普遍范畴,标志着突破现实存在的局限而趋向绝对存在。

【石海光】中国思想史上“周代启蒙”图景的全新描绘

2020年,祁志祥教授提出“重写中国思想史”的宏大命题,引起学界关注。

越南国家社会科学院翰林院哲学所所长阮才东到访孔子研究院

8月30日,越南国家社会科学院翰林院哲学所所长阮才东一行到孔子研究院考察访问,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研究员孔德立会见并陪同考察。

【郭壮】“贤”:事功标准与德行评价

汉字“贤”,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才观的一个重要符号。一直以来,“贤”是评价人才的重要范畴,如选贤举能。在一些语境下,“贤”更是被提升到了评价人才根本标准的高度,如任人唯贤。相较于“德”“勤”“廉”等评价概念,“贤”的意义相对模糊,而又相对复杂。考究“贤”字字源,可为我们理解其内涵提供参考。

【图卡】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杀贼——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余一泓 著《经世:清季新学史论》出版暨导言

本书是对清代中后期开始的趋新儒学以及学人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从学术转型等角度来解读近代中国社会特别是历史哲学等学界整体状况。研究的主体是以朱一新、梁启超、文廷式和刘师培为代表的学人群体在清朝帝制时期的思想,以及陈黻宸、柳诒徵为代表的学人群体在民国时期的论说,又考察了魏源、熊十力等学者的新学思想, 展现了清代中后期···

朱子文化在福建“活”起来

但对于福建人来说,孩童们嬉戏跑过的公园,狼吞虎咽吞下的一碗面,经过祖祠时偶然抬头看到的家训,也许都跟朱熹有关。朱子文化这本大书,该从何读起?读进圣贤书后,又如何用古人之规矩开今人之生面,使得文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滋养?在福建,这些问题也许都能找到不一样的答案。

【韩涛】古典儒家均平思想的内涵及历史演进

均平是儒家思想中十分关键的伦理范畴,均平观念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认同,均平已经成为中国人认可和追求的价值标准和伦理规范,体现出中国文化追求正义和谐的重要特征。

【金东敏】王夫之《春秋家说》的权道论——以尊王与霸道之关系为中心

所谓“超越”,实有宗教的超越与哲学的超越两类,而两类又可分为三层。在两类三层当中,牟宗三所谓“内在超越”实乃哲学的超越,为内在的、境界的超越,而非外在的、实体的超越;在内在的、境界的超越当中,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达到了理论高峰。两类三层超越论,既可以维护高扬理论之价值,亦可以对理性施以限制。

【李文昌】理学革新与经学转向:理学官僚与清代前中期的学术转型

清初理学官僚从国家治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始重新认识程朱陆王诸学说,重建儒家道统脉络,注重发挥理学的经世功能,推动理学官学化,试图修正和革新理学。他们因阐发理学而研究经学,复由研究经学而反思理学,融传统经学于理学教化之中,以经学弥补理学之不足,促使理学向着经学化的方向转变。

第四届“实学·气学·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高平召开

2025年8月16日~17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主办,民革晋城市委会、民革晋城市委会卧龙湾基地承办,老挝今日国际学校、深圳明德书院协办,主题为“心学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创新”的第四届“实学·气学·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高平召开。

问道齐鲁 以文铸魂 ——尼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2025级专项研究生研修活···

洙泗河畔,千年文脉奔涌不息;尼山脚下,文化薪火再续新章。

张天杰 著《尊朱辟王思潮与明清学术转型:道、学、政之间的程朱陆王之争》出版

本书适当照顾时序线索,作整体“面”的研究,将清初“由王返朱”思潮过程相关问题一一讨论,全方位地梳理思潮相关的源流、特点、影响得以清晰呈现,反映出学术思想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然后以问题为主,作细部“点”的研究,推动清初“由王返朱”思潮的理学家有民间也有官方,他们都关注“辟王”与“尊朱”,都对程朱、陆王之异同作了···

邵东方 编《竹书纪年研究(1917—1979)》出版

本书稿延续《竹书纪年研究(1980-2000)》《竹书纪年研究(2001-2013)》,集结了1917—1979年间海内外研究者陈梦家、刘盼遂、蒙文通、屈万里、钱穆、杨宽、杨树达、姚际恒、朱希祖等二十几位专家对《竹书纪年》研究的重要成果。

“蜀道与诗礼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8月26日,“蜀道与诗礼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阆中市隆重召开。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