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基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提出太极为理说,是吸纳张栻的太极为性说的结果;朱子在解释周敦颐的太极为神说时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这一点可以由朱子思想中隐含的太极为心说得到恰当的补充。这一补充表明,朱子思想中的太极,应当被理解为天心涵天理,或天理居于天心。而这也意味着,朱子思想中的太极,就是以主宰而言的天。以主宰之天···
性善论是圣学之大本,不是无关紧要的,今儒生大抵也能持性善之论,然或多出于尊崇先儒,未能尽信其道而光大于今世。
该公案首先涉及的冲突在于亲亲与尊尊的轻重权衡,但儒家伦理学不是普遍义务伦理学,判断时不是仅依凭抽象原则,而是在不同的分位名号与具体情境中寻求中道。礼制可以被用来理解轻重亲疏的常态结构,但是当现实遭遇秩序崩坏或者伦理困境时,就不能顺畅兼容现实中一切复杂情境。
一是史思互动中的文明论哲学成果不断涌现;二是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复兴未艾方兴;三是继续基于生生思想创构思辨性哲学体系;四是对诸子学与经典的多维研究持续推进;五是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以及中国思想的现代诠释取得新进展。
张载提出“道器之辨”的独特见解,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太虚与气的关系,以及气与神、性的关系,回应了宗密对儒、道的批判,建立气论形上学理论形态。阐释张载与宗密的思想互动,可以为理解张载哲学提供新的依据,有助于厘清长期以来学界聚讼不已的“太虚即气”命题的内涵,进一步呈现张载哲学思想结构的内在逻辑。
《周易》中的象思维与数思维是支撑古代中国哲学纵深发展的两种基本思维范式。其中,象思维源于直观、感识与经验,具有“观象”“法象”至“立象”的运思理路,充满诗性气质;数思维源于抽象、逻辑与超验,具有“倚数”“极数”至“错综其数”的运思理路,充满理性特征。不过,象思维与数思维并不是孤立的,二者间的关系犹如象与数的关系。
近日,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Confucius Says】“子曰”Facebook账号发布的祭孔大典相关推文,阅读量突破100万大关,成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文化传播热点。这条爆款推文不仅展现了祭孔大典的庄重场景,更吸引了全球网友对儒家文化的深切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10月14日
阳明心学与文学思想对明代文坛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王阳明及其后学对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持开放态度,特别是中晚明戏曲批评,与阳明心学存在更为清晰的互动关系。
清华大学陈来教授成功当选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
10月11日,由江南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庙学论坛在无锡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庙学制度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的转化路径展开深入探讨。
《论语》所记孔子言论中,有18篇48章涉及了对自己的评论,颇值得研究。这部分言论蕴含的最主要精神是孔子的自省意识与文化自信。
10月10日,由孟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曾子研究院、山东孔子学会主办,孟子研究院邹鲁文化开发应用研究部、洙泗书院、孟子书院、子思书院、大学书院、里仁书院、邻圣明德学会承办,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邹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支持的“《中庸》通讲”开讲仪式在邹城市子思书院举行。
10月18日上午,第二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开幕。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原副校长吴振武,牛津大学皇后学院院士、写本与文本文化中心主任麦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5年10月31日,以“阳明心学与文化力量”为主题的2025阳明心学大会在绍兴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与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开幕式上全球顶尖学者,通过主旨发言与“稽山论道”两大核心学术活动,展开了一场跨越历史与地域的思想对话,深入探讨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与文化力量。
君王推行礼法制度,进而礼教大成、政教风行,人道与天道和谐统一,天下善治,长久亨通。以礼注《易》的相关内容,承载着郑玄对社会现实的深沉关怀,寄寓着正定天下秩序的儒者期许。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描绘中华文明的底色,那么“礼”可能最具辨识度。“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10月10日,孟子研究院在子思书院举办经典传习与家庭教育讲师团成立仪式,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袁汝旭,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孟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鲍鹏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宋立林等七十余人出席了本次仪式。孟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毛景卫主持本次活动。
原创音乐剧《南孔》将开启首次国际巡演,10月24日至25日在新加坡、10月27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各连演两场。
2025年9月20日下午,书院师生见面会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313室举行。院长杨国荣教授,书院讲席教授虞万里、吴根友,特聘教授傅杰、吴仰湘,博士后研究员吴斌斌及在读博士生等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