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峰】儒家文明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

儒家文明在历史上扮演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角色,深刻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人本性、道德性、伦理性、悠久性、包容性、教化性等特点,构成了中华文明特性的主要内容。随着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的展开,儒家文明的特质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所应有的贡献,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也在逐渐···

【刘悦笛】荀子“情性建构主义”的建构之道 ——从“化情”到“化性”起伪的儒家情本哲学

荀子的“情性建构主义”,并不是理性化的“道德建构主义”,而是同样注重感性化之“情理合一”的社会建构主义,但的确与“道德实在论”殊途。荀子“情性建构主义”的基本思路,是以从外而内的方式来翻转“性恶”,这种道德转变的目的就在于“道善”,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性恶道善说”。

【褚蓥】市场寒冬中,儒学书院还有活路吗?

目前,儒学书院普遍面临付费学员人数较少的困境。……以上两个问题,制约了儒学书院的发展。我想,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再配合适当的营销,扩大一下影响力,应能催生出持久的购买力。针对这两个问题,近些年来,我也一直在探索、试错。经过数年的不断试错,我推出了规范儒学。

【梁山】形质、自然与历史——《观物内篇》的生生哲学

邵雍认为,只有圣人能够洞悉自然生生与历史生生的逻辑与原则,自然生生按照“加一倍法”的数理框架经历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的三个阶段,遵循“体以四分”的底层逻辑,展现了万物生、长、收、藏的循环过程。历史生生同样遵循“体以四分”的底层逻辑,元、会、运、世是时间性存在的基本单位。

2025全球祭孔图集(陆续更新)

金声玉振,天之木铎。唐代唐太宗下令各地州、县必须建孔庙,地方官必须岁时在孔庙祭祀孔子,自此孔庙成为中国古代政府官员祭祀孔子的正式场所。至清光绪三十二年,遂将祭祀孔子的规格升为国家大祀,与祭天之礼同等。近年来,中国各地纷纷恢复释奠礼,并在9月28日孔子诞辰同时举行。儒家网特将今年全球部分地区祭孔活动予以辑选,以共···

【曾海军】“生生”:作为一种哲学的开端

“生生之谓易”中以“生生”言变化,不同于存在形态的变化观,后者追求一种认识规律。“道”既不能作为某种超时空的实体而存在,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抽象原理,却能先于一切存在物。“生生”可以通过“道”获得同样的理解,而生生之理作为道理,不同于反映气之运行的规律。“无”不能成为一种开端,“生生”才是传统中不一样的开端方式。

祭孔大典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密码,及红色政权首次举办孔子诞辰纪念大会

如果有一种祭祀仪式,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认同感,两千多年来连绵不绝,即使被称作夷狄的少数民族政权,也要对被祭祀的那个人顶礼膜拜。

至圣先师,千古文庙: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

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谨以此文,致祭中华儒家思想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

【吴圣婷】回归中道——如何摆脱百年来的价值虚无困境?

近一百多年来我们不断学习西方文化,不断放弃我们中国的圣贤之道与君子文化,当我们学西方越来越像,越来越好的时候,大部分青少年却因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断层,而“价值虚无”,简单来说便是对传统价值的怀疑。

【郝苏彤 叶翰】构建当代中国古典学新图景——一种欧洲汉学视角的展望

专业汉学与西方古典学在学科属性和学术方法等方面存在渊源,又在研究领域及学术方法等方面兼具中国古典学的学科性质。当代中国古典学不但要达成现代性转化的学科使命,还要摆脱西方古典学范式主导世界古典学发展的旧有模式。

【曾海军】“道”何以不远?——“道不远人”的时空演绎

道与人不相远,或道与人合一,不是空间距离上的远近,也不是当下洞见这种意义上的合一。只有置于一个时间的跨度上,比如当下、日月、三月之类,这才会由于某种偏离而产生或远或近的现象。颜子“三月不违仁”,实乃日复一日“克己复礼”之功。

【许家星】晚明朱子学的新发展——以高攀龙的《大学》诠释为中心

在朱子学遭受阳明学冲击的背景下,高攀龙力主尊朱辟王,维护程朱为孔孟道统之传;继承李材、崔铣等说,持《大学》“古本”错简论,肯定《大学》的核心地位;以“知本”“格物”作为《大学》中心范畴,强调心理与物理的同一,以回应阳明对朱子的批评;反对阳明无善无恶之说,捍卫儒家性善论,突出复性的重要意义。

【曾海军】“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形上之辨

“有生于无”的形上之思,孔颖达在由韩康伯开辟的道路上陷入困境。“无”本身必须得到改造,才可能找到出路,这正是周子所论“无极而太极”的精妙之处。现代哲学凭借其思问方式,对“一阴一阳之谓道”开启了多种多样的探究模式。以观念的方式重建形而上学,或许就能围绕着“一阴一阳之谓道”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形上之路,从而会通“无极而太极”的传···

湖南大学期刊社召开经学研讨会

2025年9月19日-21日,湖南大学经学研讨会在湖南大学期刊与出版社隆重召开。这场学术盛会由湖南大学期刊社主办,《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敦和基金会提供支持。

【杜吹剑】与孔子回归这个伟大目标相比,某些争议轻如鸿毛

在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要继续推动孔子回归,儒家同仁一定要着眼大处,尤其是做事,要有道有术,守经达权。做事不同于做学问,千万不要苛求完美。先把孔子立起来、让民众拜起来,最为重要——这是第一步,至于其他方面诸如祭孔日期、何种仪式等等,完全可以待时机成熟后再议。

【赵德高】《性自命出》认识论新解——以“语法”概念为中心的考察

通过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性自命出》所表达的“天—命—性—心—物”的认识论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层层深入的递归结构,即物的确定性可以递归到心的无限性,心的无限性可以递归到语言的确定性,语言之心的确定性又可以进一步递归到性的无限性,而性的无限性又可以递归到命的确定性,最终,命之确定性可以递归到终极的天的绝对···

关于2025全球“云祭孔”——“《论语》共诵”短视频的征集函

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2025全球“云祭孔”网络直播活动,作为祭孔大典的重要内容,将联动国内5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对海内外60余所孔庙、文庙、书院以及文化机构的祭孔活动进行集群式直播。活动特别设置了“全球《论语》共诵”主题内容,将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短视频,并在直播活动中播出。

【段重阳】“智的直觉”:道德何以能够为形而上学奠基?

牟宗三将康德的“先验对象=X”误解为“普遍性相”,否认了知性通过先验统觉创造自己对象的可能,从而将理性实现的道德法则和行为的创造视为真正的创造性活动。进一步,他将道德法则能够在情感中真实呈现视为智的直觉之可能的证明,指出了智的直觉是存有论的创造原则,即创造作为行为物的物自身,而此原则同时就是万物的创造之根据,这就是···

【杨紫灿】从杜华伟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走向文化自信

在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杜华伟老师是一位特别的存在。她不仅深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更以一种温暖而执着的方式,将另一座中华思想的高峰——孔子文化,带进我们的心灵。她不仅是理论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践行者。怀着传播传统文化,让经典“活”在当下的初心,她亲手创立了明德书院。

乙巳年孔子后裔纪念先祖诞辰2576年家祭大典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

2025年9月28日,乙巳年孔子后裔纪念先祖诞辰2576年家祭大典在曲阜孔庙隆重举行,海内外孔子后裔代表、圣贤后裔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600余人参加了此次家祭大典。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