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教小组与蒋庆的讨论、辩论,始终是在一种平等、尊重、尊严的氛围中进行的,到最后的结果是:学校尊重蒋庆保留个人观点,蒋庆不再公开发表激进言论。上级所期待的转化“问题学生”的政治卫星,始终没能从歌乐山升空。毕业后,学校特意将蒋庆留校,领导和老师们认为,只有西政得天独厚的平等、宽容的学院氛围,能够包容蒋庆,使他尽情地···
黑色与白色是至简至纯、相反相成的两种颜色,黑夜与白天的交替,很容易让人类感受到这一点。对于人类来说,黑夜与白天的交替是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无论是仰望天空还是星空都会引发他们的无限思索,而这一无限思索是哲学的重要源泉。
辛丑年入川,为余人事一大变。又逢庚子年大疫,世事沧桑迭易,遂命里汤汤。三年大疫,身寄蜀地,不得辗转,有悠游退逊之闲,生闲云野鹤之望,自留访三川之美物,逐少陵之夕阳。而川渝所产之可食可戏可味者,莫不染及,自此两袖清风,七分可映蜀色。
“见之于行事”作为中国历史意识的原则,内嵌到中国的经史传统之中,形成了不是以空言(概念、理论、学说等)显明道义,而是即事明理、寓道于事的“道事合一”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意味着儒家历史形上学的在道与事之间建构的原初关联,道的显现不能脱离人所行之事,道之显现优先于道之存在,以事显道凸显了儒家历史形上学的实践品格。
2023年11月4日至5日,第九届中国经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和嘉礼堂共同主办。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篇章,每一篇都有独特的主题和教诲。在诵读过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述而篇、雍也篇、尧曰篇、子罕篇、颜渊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先进篇、阳货篇、公冶长篇、季氏篇、泰伯篇这些篇章后,思维的启发让我对为人处世有了更多思考。
宣圣颂与文成颂
11月4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庐山市政府、江西中医药大学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协办,白鹿洞书院承办的以“中华心学的当代价值”为主题的第二届“实学·气学·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庐山白鹿洞书院举办,7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天津大学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心朱康有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2023年11月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组织的来自8个国家的11名“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到四海孔子书院研学,此次研学活动以中国古代教育为主题,融合历史知识学习与传统课程体验。四海孔子书院冯哲讲解了唐代以来书院从萌芽、繁荣、废止再到复兴的发展史,并分享了书院的核心教学内容——考德、背书、习礼、歌诗、演乐。课程结束后···
以对西方历史哲学的检讨为基础,立足中国传统,努力发展新型历史观:以多元交织的意义之网替代近代西方的线性进步论,以“天下归仁”扬弃以自由为中心的历史叙事,以历史生生论克服历史终结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以多元一体的共生意识替代文明冲突理论等。在世俗化时代,这是一种在历史内部把握历史意义、建立历史性生存的开放历史观。
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接待完报信者,徐徐就座,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继续讲解。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接待完报信者,仍徐徐就座,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有人请教得胜之术,阳明说:“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
将情作为礼的基础根源必然推导出亲亲优先于尊尊的礼制原则,但当礼要落实应用于具体场景之时,亲亲与尊尊原则亦当根据实际情形而有所考量权衡,是以万斯同提出“情固宜从厚,礼贵乎得中”的理念,以调适平衡亲亲与尊尊的适用范围。
通读《论语》,可以发现许多警句,如“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工于语词,前后成对。还有一些出自《论语》的名联,因其“文化含量”之高让人玩赏不已。
为培育社区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石门书院联合中国哲学新青年沙龙,于癸卯年秋冬举办石门读书会。读书会以“《论语》与孔子”为系列主题,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进行专题导读和互动讨论。读书会共计四期,第一期为导读,之后三期将围绕“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展开,期待与热心传统文化的社会各界朋友共同学习···
2023年11月4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嘉礼堂联合举办的“经学、礼乐与古典美学——第九届中国经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礼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开幕。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出“《春秋》者礼义之大宗”的著名命题。这一命题深刻而中肯地揭示了孔子作《春秋》的指导思想和《春秋》经的思想内涵都是以“礼”作为价值标准。南朝梁人皇侃强调礼在六经中的统摄地位说:“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皇侃的这一论述与司马迁关于《春秋》为“礼义之大宗”的命题是相通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非常···
薛瑄重视默识的概念,是因为贯通性与天道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从薛瑄对默识工夫的重视,可以看出他在工夫论上明显有注重内向体验的倾向。薛瑄对默识概念的使用仍然是继承程朱,他所说的默识并不单纯指默坐澄心、体验未发的工夫,而是兼具内外的默识心通。在薛瑄的工夫论中,默识与体认又是相通的概念,默识主要是心地工夫,体认则···
湖南大学、台湾大学两校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正式启动!11月12日,研讨周首场活动——师生学术论坛在岳麓书院举行,来自两校的三十余位师生参会。“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与台湾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
学界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释义渐有趋同之势,但仍有分歧。实际上,“不可使知之”句中的“知”当作“知晓”解,不宜破读。此“知”字之意涵和《墨子·经上》对“知”的定义相同,在与“民可使由之”相对立的语境中,“不可使知之”句中的“知”含有采取强力手段或空洞说教使人知晓的含义。“民可使由之”句肯定了民智足以知“道”、人性之向善,“不可···
11月9日,由中国书院协会与韩国书院协会作为指导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办,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万松书院承办的“第十届东亚书院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书院学会2023年年会”在杭州万松书院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