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走进迪拜”成功举办

这场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多家机构发起的国际文化盛会,自2021年举办以来,历经四届精心锤炼,已发展成为吸引全球青年深度参与中华文化传播的现象级IP。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广泛开展的“校园行”“城市行”“海外行”系列活动,精准触达全球青年群体,使他们成为这一品牌活动···

【范瑞平】儒家价值观下的人工智能发展

本文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三项儒家价值观回应和论证:应该将人类与机器严格区分开来;不应该让智能机器影响甚至改变人类五伦,使得人际关系变成人机关系;在利用具有人工智能属性的照护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性爱机器人等新型机器人时,需要创建不同于人际礼仪的新的人机礼仪。本文还论证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对人类价值构成严重威···

【李竞恒】三星堆的核心是中国文明——论三星堆文化与早期中原文明的关系

在世界范围内,唯独只有中国古代文明通过“青铜—玉器组合”来表现最高政治、宗教和礼仪权威。三星堆文化和早期中原文明一样,都使用“青铜—玉器组合”作为礼乐制度的最高表达。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与太阳鸟,表明早期文献中扶桑—十日的中原式的宇宙观已传播到古蜀,并被三星堆人群所接受。三星堆文化中既有来自中原“夏礼”的元素,也有来自“殷···

【刘冬颖】孔子眼中的人与自然

综观《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文献,孔子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以仁心观照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他“乐山乐水”,徜徉于大自然的美好;他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环保主张;他“杏坛设教”,以天地自然为课堂传道授业,还常常以大自然为喻,类比论证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生态价值观。

【黄诚 王新明】百年王阳明研究综述

近年来,阳明研究聚焦阳明学之本体论深化与当代价值转化,并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科与专业交叉、学理与应用融合的立体性研究格局,彰显了阳明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以及在文明对话中的生命力。研究立足学术史脉络,从哲学思想、文化传播、文献考据、概念史、区域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维度,并聚焦于阳明学概念、现代学科语境、研究方法···

山东大学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8月9日,由山东大学主办,人文社科研究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威海举行。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现强出席会议并致辞,校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主持开幕式。

【李景林 程旺】信义论

“信”的真诚义,表现为一种基于内在情感的实有诸己,却并不局限于一种单纯的内在性;诚于中必形于外,“义”作为达到或实现“道”的一种客观性准则,代表了德性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公共性维度。

【陈明】意义深远的败笔——方旭东《伴侣机器人:一种儒家辩护》读后

人工智能、形形色色的硅基生命的出现诚然可以极大满足个体需求而降低其对共同体的依赖,但与其说这将拉开个体狂欢之未来新世界的序幕,不如说很可能物极必反,促成个体向共同体的回归或二者关系的再确认,由脱嵌而重嵌。因为拥有超维智慧甚至可能升华出自我意识而成为人类蓝星竞争对手的弗兰肯斯坦显然不是个体所能对付,唯有依托人类···

【张贺】“弦歌不辍”略说

《论语》记载了一则趣事,孔门弟子言偃任武城宰,孔子携众弟子前去探望,刚入城便听到弦歌之声,孔子笑说:“杀鸡何必用牛刀。”言偃回答道:“我曾听老师您说过,‘君子学道则爱护百姓,百姓学道则易于管理。’”孔子马上正色说:“同学们,言偃说得对。我刚才是和他开玩笑。”

【黄玉顺】“妇道”的古今之变: 儒家夫妻伦理及其现代转化——与方旭东教授商榷

古代儒家真正的伦理原则,实质上并非简单的“妻顺从夫”,而是以“从道不从夫”或“从义不从夫”为前提的原则。当然,应当承认,在古代伦理关系中,夫妻之间并不平等。唯其如此,近代以来的儒家,大多数都反思和批判古代夫妻伦理,主张“男女平等”和“夫妻平等”的现代价值。这其实是由儒家的社会正义理论的原理所决定的。

孔子博物馆入选“山东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

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山东省首批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名单,确定60家单位为山东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孔子博物馆成功入选。

“董子杯”征文大赛启事

“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杰出思想家,亦是从衡水走出的大儒。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文化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弘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擦亮衡水“大儒之乡”“董子故里”的···

【吴飞】陶渊明的神灭论与精神境界——兼与唐文明教授商榷

陶渊明与何承天、范缜等人一样,都既反对佛教的报应论,也反对神不灭论。其“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所揭示的,并不是承认精神不朽,而是在身心一体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这种精神追求不依赖于某种精神实体的永生,而是在顺应自然生灭变化之中,得到更大的精神快乐。

陈来 著《好学心知集——中国文化与哲学》出版暨自序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来先生的文章选集,共20篇文章,内容从殷商的宗教类型、汉代儒学、郭象和王弼的哲学到宋明理学、船山哲学,再到梁启超、梁漱溟以及冯友兰哲学的研究,长时段和大跨度地覆盖了陈先生的研究领域,反映了他的研究格局、特色以及面貌。

【陈赟】“言性命必究于史”:黄宗羲与晚期心学的历史文化向度

晚年黄宗羲在撰写《明儒学案序》文时,对道德形而上学的局限有了深切的体会,他以一本万殊为核心,对本体和工夫、道与人、性命之学和历史文化等等提供了一种不同于道德形上学传统的系统化新理解。这一理解将道体的敞开,从内在化的超越性意识体验转向以文化创造活动为指向的广大生存实践,在以生存实践化“死本体”为“活本体”的同时,也···

“文脉承新:智能融入人文肌理后的学术新境与育才远思”座谈会在岳麓书院举办

2025年7月27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如何与人文教育交融”的思想对谈在岳麓书院展开。本次主题为“文脉承新:智能融入人文肌理后的学术新境与育才远思”的座谈会由岳麓书院战蓓蓓主持,邀请北京大学袁晓如、中国人民大学梁继红、南京大学王涛、华东师范大学王长波、吉林农业大学毕春光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人文教育与人···

乙巳年龙场祭地记述

乙巳年夏历六月初六,修文阳明精舍、儒士社与贵州省女企业家协会诚意和合,共举龙场祭地之礼,以祭敬地、以祭厚德、以祭合众

重庆南岸福民社区孔子学堂,为即将入学孩童举办开笔礼

2025年7月31日上午,在重庆南岸福民社区论语公园,福民社区22位即将入读一年级的孩子茶敬尊师、朱砂启智、开笔习字,在隆重的开笔礼中正式成为学童,迈入人生一个崭新的阶段。

珍稀善本焕新生,《阳明先生则言》新书首发式暨心学精粹分享会引热潮

7月26日,由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西安图书馆、西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西安市长安书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读览文脉,书香西安”系列活动之《阳明先生则言》新书首发式暨心学精粹分享会在长安书院举行。活动现场嘉宾云集,读者热情高涨,共同见证了这部源自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薛侃刻本的珍贵心学典籍首次在陕西系统出···

【乔飞】论董仲舒“三纲”思想的法理构成

揆诸典籍,董仲舒的“三纲”以天道阴阳为其法理基础,主张人伦关系以“合”为前提,也以“合”为目的,其人伦之“分”是“和合”前提下的“分”,其人伦之“合”是在“分”基础上的“合”。在司法实践中,董仲舒也注重对卑幼权利的保护。“天道阴阳”“象天受命”“分合和兼”“关注卑幼”是董仲舒“三纲”思想不可分割的法理构成。学界之所以对董仲舒的“三纲”产生···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