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洙泗书院举办中韩易学学术会议暨易学圣地联盟揭牌仪式

2025年7月17日至7月19日,中韩易学学术会议暨易学圣地联盟揭牌仪式在山东曲阜举行。

上饶师范学院第九届“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活动暨“朱子文化在书院”田野调查之白鹿···

“山川之不朽也以人”,从铅山到庐山,由红鹅到白鹿,研学师生一路探寻圣域贤关的气象境界。我们在探访“海内第一书院”的过程中,共同感受唐文宋理渊源,思索文化教育前景。

2025中国曲阜孔子研学旅游节开幕

洙泗流芳,圣城毓秀。7月14日上午,2025中国曲阜孔子研学旅游节在孔庙奎文阁前盛大启幕。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曲阜市文物局、曲阜三孔文化旅游服务公司相关领导及来自全市研学基地、旅行社代表,新闻媒体和广州南粤学堂的300多名师生参加了启动仪式。

【张峥】论以“诚意”理解“知行合一”的可能性

王阳明关于《大学》“诚意”章的说明是知行合一最清楚的材料,这一“本来如是”的“知行本体”,其知、情、意统一的关键点便是“诚意”。他后期在《大学问》中对《大学》八条目“精一”一体的诠释,也是“知行合一”架构的延续发展。阳明对《大学》“格物致知”的诠释实际为“意诚而后知至,知至而后物格”,“诚意”仍然在“致良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走进迪拜”成功举办

这场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多家机构发起的国际文化盛会,自2021年举办以来,历经四届精心锤炼,已发展成为吸引全球青年深度参与中华文化传播的现象级IP。第四届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通过广泛开展的“校园行”“城市行”“海外行”系列活动,精准触达全球青年群体,使他们成为这一品牌活动···

【范瑞平】儒家价值观下的人工智能发展

本文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三项儒家价值观回应和论证:应该将人类与机器严格区分开来;不应该让智能机器影响甚至改变人类五伦,使得人际关系变成人机关系;在利用具有人工智能属性的照护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性爱机器人等新型机器人时,需要创建不同于人际礼仪的新的人机礼仪。本文还论证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对人类价值构成严重威···

【李竞恒】三星堆的核心是中国文明——论三星堆文化与早期中原文明的关系

在世界范围内,唯独只有中国古代文明通过“青铜—玉器组合”来表现最高政治、宗教和礼仪权威。三星堆文化和早期中原文明一样,都使用“青铜—玉器组合”作为礼乐制度的最高表达。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与太阳鸟,表明早期文献中扶桑—十日的中原式的宇宙观已传播到古蜀,并被三星堆人群所接受。三星堆文化中既有来自中原“夏礼”的元素,也有来自“殷···

走读广东古书院:龙湖书院

龙湖书院位于潮州市潮安区龙湖古寨中,是潮州三大韩祠书院之一。

【专访】朱杰人:“朱子之路”是一条什么路

作为“朱子之路”的发起人之一,朱子第二十九世孙、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深耕朱子学研究数十载,亲历了“朱子之路”从萌芽到兴盛的全过程。在第十八届研学营启幕之际,记者专访朱杰人教授,既是为回溯十八年“朱子之路”如何从海峡两岸走向国际舞台的成长轨迹,更是为探寻在科技迅猛发展、文明交流激荡的当下,朱子学如何为人类解决困···

“经学、理学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召开

2025年7月18日至20日,由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哲学系、经学研究院、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南开大学哲学院、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国学论衡》编辑部协办的“经学、理学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成功召开。

尼山圣源书院举办“第九届尼山新儒学论坛”,主题为“儒家形而上学的历史考察与当代···

2025年7月20日至21日,尼山圣源书院举办了“第九届尼山新儒学论坛”。本次论坛共分六场专家论坛和六场博士生论坛。其中,专家论坛由知名学者担任主讲,博士论坛则由在读博士生担任主讲。为了增加论坛的研讨性,在每一位嘉宾发言后,主办方都预留了充足的互动时间,供与会专家和学生互动讨论。

【刘冬颖】孔子眼中的人与自然

综观《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文献,孔子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以仁心观照自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思想。他“乐山乐水”,徜徉于大自然的美好;他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环保主张;他“杏坛设教”,以天地自然为课堂传道授业,还常常以大自然为喻,类比论证自己的学说,形成了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生态价值观。

“中国心学与世界”中德哲学对话暨孔学堂2025避暑季国际研修活动开幕式在贵阳举行

今天上午(7月23号),“中国心学与世界”中德哲学对话暨孔学堂2025避暑季国际研修活动开幕式在贵阳举行,吸引到国内外2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哲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4位海内外专家发表主旨演讲。接下来,中德哲学对话将以“心”与“精神”的中德哲学互鉴为主题,开展四场学术对话。

【李景林 程旺】信义论

“信”的真诚义,表现为一种基于内在情感的实有诸己,却并不局限于一种单纯的内在性;诚于中必形于外,“义”作为达到或实现“道”的一种客观性准则,代表了德性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公共性维度。

【胡文婷】识之以礼:《礼记》西传脉络及其特征考述

通过梳理《礼记》进入西方文化语境内不同的译本形态,在语言转化层面之外补充其译者信息及创作的历史语境,以期勾勒《礼记》西传的基本面貌;而分析各个译本中不同的译介学和汉学研究特点,则有助于从宏观把握《礼记》如何在文化互动中将其地方性知识嵌入到中西比较格局中。

【黄诚 王新明】百年王阳明研究综述

近年来,阳明研究聚焦阳明学之本体论深化与当代价值转化,并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科与专业交叉、学理与应用融合的立体性研究格局,彰显了阳明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以及在文明对话中的生命力。研究立足学术史脉络,从哲学思想、文化传播、文献考据、概念史、区域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维度,并聚焦于阳明学概念、现代学科语境、研究方法···

石洞书院参加第二届“东亚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并介绍书院发展的全国政协提案

2025年7月10日至12日,由河北大学、韩国书院学会主办,河北大学(莲池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河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东亚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保定市举行。

山东大学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8月9日,由山东大学主办,人文社科研究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威海举行。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现强出席会议并致辞,校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郑敬斌主持开幕式。

【黄玉顺】“妇道”的古今之变: 儒家夫妻伦理及其现代转化——与方旭东教授商榷

古代儒家真正的伦理原则,实质上并非简单的“妻顺从夫”,而是以“从道不从夫”或“从义不从夫”为前提的原则。当然,应当承认,在古代伦理关系中,夫妻之间并不平等。唯其如此,近代以来的儒家,大多数都反思和批判古代夫妻伦理,主张“男女平等”和“夫妻平等”的现代价值。这其实是由儒家的社会正义理论的原理所决定的。

【陈明】意义深远的败笔——方旭东《伴侣机器人:一种儒家辩护》读后

人工智能、形形色色的硅基生命的出现诚然可以极大满足个体需求而降低其对共同体的依赖,但与其说这将拉开个体狂欢之未来新世界的序幕,不如说很可能物极必反,促成个体向共同体的回归或二者关系的再确认,由脱嵌而重嵌。因为拥有超维智慧甚至可能升华出自我意识而成为人类蓝星竞争对手的弗兰肯斯坦显然不是个体所能对付,唯有依托人类···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