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拉格纳尔·鲍德松:和平与和谐是中国的文化底色

10月17日,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厦门筼筜书院召开。会议深入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总结第七届国际儒学联合会一年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点击查阅)会议期间,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冰岛驻华大使馆前公使兼副馆长拉格纳尔·鲍德松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他分享了对儒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纪要 | 应用伦理学研究中的儒家声音

2025年10月17日下午,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清华大学哲学系、《道德与文明》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应用伦理学研究中的儒家声音”论坛,在一场激烈的对谈中拉开序幕。

《孔子学刊》征稿启事

《孔子学刊》是孔子研究院主办的学术刊物。孔子研究院地处孔子故里曲阜,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研究孔子思想与儒学的专门机构,致力于建成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高地。为进一步发挥孔子研究院的在儒学研究的独特作用与影响力,加快学术建设成果的呈现与转化,自 2026 年起,《孔子学刊》将恢复出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两···

【张齐】天道的是非——《史记·伯夷列传》刍议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思考凸显于对天道之是非的探讨,尤其体现在《伯夷列传》一文。他特意将其置于列传首篇,以夷齐相让之事,彰显了理想政治应有的“贵让”之道,含蓄地回应了天命与政权鼎革关系的难题。他又通过独特的行文章法,引出天与善恶报应的关系难题,明确表达了对天赏善罚恶的质疑。在天道难以保证德福配称的现实处境中,司马···

【张大为】“函情”说:王船山对近古诗学的拓展与重构

作为明清之际的大儒,王船山不仅学问博大宏深,视野开阔,而且与一般的经学家或理学家不同,无论其本人的诗文写作还是诗话文论,对于诗文艺术问题都能自成体系、洞彻幽微。

【专访】马来西亚学者王琛发教授:五福书院如何书写中华文化传承故事?

马来西亚槟城的五福书院(五福堂)已有100多年历史,并在槟城州华侨华人发展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马来西亚道理书院院长王琛发教授——《五福书院》作者,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介绍五福书院的由来,其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及在文明互鉴、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邓洪波】拓展书院文化的“场”与“道”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书院,再到全国书院、东亚书院……可谓人不离书院,文不离书院、话不离书院、书不离书院,思维好像也围着书院转,近乎痴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邓洪波在采访中这样分享自己“邓书院”外号的由来。这个半是玩笑、半是敬意的称呼,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一生的研究道路。

陈来解读朱子发展理念:千年思想照鉴当代发展智慧

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举行之际,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儒联执委会副会长陈来在论坛中解读指出,南宋大儒朱熹的思想中蕴含着系统的“发展智慧”,其关于“发展为要、与民共享、物我贯通”的论述,与当代发展理念深度契合,可为当下提供传统思想滋养。

【杨雪】在经典中寻立身之本 ——明德修身

在大二伊始,通过马原课认识了杜老师,进入了明明徳读书会,开启了《论语》的诵读。每天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共同诵读,如同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围坐论道,那些简洁隽永的字句,历经岁月沉淀,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诵读满55天了,也读完了《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四篇,从治学修身到处世为政,字字···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编《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出版

中华文明的精神追求,是贯穿千年文明的精神纽带,也在“日用而不觉”中形塑着中国人的生命底色。

孔子文化研究院成功举办“2025古典学讲习系列活动之洙泗弦歌:礼乐文化传习与展演”

2025年11月1日晚,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孔子文化研究院、音乐学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承办,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策划的“2025古典学讲习系列活动之洙泗弦歌:礼乐文化传习与展演”在曲阜师范大学西校区音乐厅举办。

【冯哲 吴愁】“全民族抗战”背后的儒家思想与民族精神 ——兼论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

“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国际学术研讨会2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两岸暨港澳以及来自美、英、日等国近百位专家力求在更广阔研究视野和更深入学术对话中重新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与当代价值。

【中保和】《原始儒学——邹昌林老师著作摘编》序言——纪念我的导师邹昌林先生

我的导师邹昌林先生已经去世快五年了,再过几天就是五周年。我也已经五年未再看到他的音容笑貌。前两天从一位师兄那里听到邹老师生前的同事回忆他生前的一些事迹,我听到后油然产生思念之情。因此又打开邹老师的著作重温老师的思想,看着看着,似乎看到了他在灯下奋笔疾书的样子。

【专访】林安梧教授:治学的方法与文化理想的追求

思想史、观念史、哲学史、学术史,这些概念在学界来说,通常辨析得不是很清楚,往往一边混着用,另一边又刻意地去区分。当然也有很多交集的地方,但一般在传统来讲,我都把它归为学术史。我年青的时候,约1986-1992年,曾经在中国文化大学跟辅仁大学教授清代哲学这门课,就用钱穆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为教本。

【张俊纶】《文心雕龍》學習札記(一)

劉勰彥和之《文心雕龍》,作鄭箋者眾,今之流行不下數十餘種。世稱之曰龍學,注釋者曰龍學先生。余讀眾龍學先生注,見所皆誤者,則記之。日積月累,居然滿篋。欲以儒家網為平台,以所記求教於明師益友。蓋容我暢快文言者,惟任重先生之儒家網耳。見記諸公,不吝提耳,余再拜書紳。

故宫博物院专题调研孔庙文物安全工作

11月4日,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要求,故宫博物院专家组赴孔庙开展文物古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专项调研工作。曲阜市文物局、文物保护中心、消防救援大队、三孔派出所、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音乐剧《南孔》新加坡首演 浙江衢州“南孔”登世界舞台

衢州官方25日发布消息称,当地时间24日晚,原创音乐剧《南孔》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开启首场海外巡演。这部以儒学文化为题材的作品,不仅是该音乐剧首次在海外商业演出,更让发源于浙江衢州的“南孔”文化首次登上世界舞台。

孟子研究院开展邹鲁文化城市行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进一步推进邹鲁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加强邹鲁文化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凝聚邹鲁文化传承发展合力,10月13日至18日,孟子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毛景卫带队赴江西上饶,浙江金华、绍兴、宁波开展邹鲁文化城市行活动。此次活动以考察调研、座谈交流、收集资料等方式展开。

【李东珅】走向思想之河

4年前,我去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一间不大的屋子墙上展示了一页泛黄的纸,是曾国藩为《船山遗书》作的序,其中讲儒家文化传承时提到5个人:孔子、孟子、戴圣、张载、王船山。

吴仰湘 著《近代经学史论》出版暨后记

清代为传统经学与经学史研究一大盛时代,涌现了众多的经学家,对先秦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而至晚清,经学家更因应时代之巨变,在经学研究中寓涵着如何“经世致用”之反思,他们提出的问题、解读经典的思路,对我们理解经典、重新阐释经典,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