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永嘉学派的“理财”观探析

永嘉学派从南宋的现实状况出发,将财政管理升华为“治理手段”,强调其服务于民生与发展的终极目标;将经济治理的重心从“分配”转向“生产”,注重通过激发社会活力实现财富增长;突破了传统儒家“讳言财利”的传统,将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视为共生关系,主张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实现民富国强的双赢。永嘉之学的根本是“经世致用”,提倡“讲实事···

弦歌千年 再启新篇 ——岳麓书院从传统书院到现代大学书院制的转型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近年来在弘扬传道济民的书院文化上下功夫,在研究和推进“真理本土化”上下功夫,在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上下功夫,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千年文脉。

【陈立胜 陈磊】“接着讲”:现代新儒家宋明理学研究的新气象 ——郑宗义教授《从宋···

冯友兰《贞元六书•新理学》将做哲学方式归结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照着讲”,另一种是“接着讲”。并自称其《新理学》不是“照着”宋明理学讲,而是“接着”宋明理学讲。其所谓“接着讲”实际上是把“新实在论”思想引入中国哲学,以“真际”与“实际”一类思维范式建立一套新理学架构。

【儒家邮报】第416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8月11日

【潘斌】刘宗周的礼论与明清之际礼学的兴起

刘宗周重构的“本体—工夫”论将阳明后学所割裂的本体与工夫加以弥合,并特别强调工夫对于本体的意义。而刘宗周对礼的重视与对礼教的推崇正是其所重构的“本体—工夫”论的重要内容。刘宗周端肃严毅是礼教在人的道德和修身方面的体现,而以具体的、实有的礼为修身应事的准则是对阳明后学强调自发和流于肆情恣意的纠偏。刘宗周的礼论对明清之···

【张学智】王阳明的“致良知”与“无之不一”

王阳明的学说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朱熹相比较,王阳明的思想方法更多的是浑融的、综合的、不断有新的进境的。

【景怀斌】基于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知识构建行动策略

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相遇不是新现象,但基于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知识构建则是新的时代性学术任务,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础部分,更是中国心理学一百多年来的梦想。

李竞恒著《论语新劄——孔学的历史世界(修订版)出版

本书是作者于2014年出版之《论语新劄:自由孔学的历史世界》一书的修订再版,增订十余万字,另附作者《孔门封建考》《论周礼与习惯法》《试论原始儒学的重商和自由贸易思想传统》论文三篇(原刊《孔子研究》、《天府新论》)。许多考古知识丰富的读者,对经典阅读兴趣不大,很少关注《论语》的研究。而很多关注经典的读者,则常情怀有···

“经学与秩序:中国传统的现代化之道”——第十一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报告与···

“经学与秩序:中国传统的现代化之道”——第十一届中国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闭幕。研讨会由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南开大学哲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主办。

“东周和近代的特殊时刻与中国哲学的两次突破”学术研讨会

2025年7月26日至27日,由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共同主办的“东周和近代的特殊时刻与中国哲学的两次突破”学术研讨会在太原成功举办。

【周永西】流型范物——中国虚无思想的起源及其与形而上之道的关系

周永西,独立作者,从事中国哲学及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研究兴趣亦包括儒家思想与西方哲学之沟通。

周郢在《〈尚书孔传〉训诂研究》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邵妍老师是我的同事,平时接触很多。邵妍老师读博的时候系统接受了经学、训诂学的严格的训练,打下了极好的经学功底。

【王轶楠】探索中国文化与心理科学相融共生之道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无不源自文化和科学的巧妙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宝贵滋养,更蕴藏着调和矛盾对立的深刻智慧。

【干春松】在历史与生活中理解经典 ——读朱汉民《四书学的思想世界》

宋明儒学是儒家发展史上的高峰,由于要回应佛道的冲击,所以对于“性”与“天道”这些曾经“子不语”的议题,有十分“哲学化”的表述,因而成为传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中,最为受人重视的部分。

董平/余柯嘉著《<浙学大家>之王阳明:知行合一》出版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最重要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伟大儒学教育家——王阳明的生平与学术思想,内容包括年少故事、龙场悟道、治理庐陵、讲学故里和平乱武装,呈现了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根本精神和当代意义。全书以王阳明的生平经历为经,以其思想理论为纬,介绍了他一生各个时期的活动和政治、军事、教育···

【刘强】先秦诸子兵学源流述略 ——兼及儒家与兵家之关系

通过对先秦诸子兵学思想源流的梳理,不难发现,兵家在诸子思想谱系中地位特殊,兵学绝非兵家所独有,儒、墨、道、法、杂诸家皆有丰富而深刻的兵学理论。兵家与儒家、兵学与儒学有着清晰的源流承传关系,兵家的地位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得到提升。

清·张尔岐 编撰《仪礼郑注句读(全2册)》出版

《仪礼郑注句读》是清代张尔岐所编撰的一部关于《仪礼郑注》的“读本”。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

古典学研究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古典世界的自然与礼法”学术研讨会

2025年8月9日至10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古典世界的自然与礼法”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成功举办。

【赖岳山】现代学术视野下“工夫(论)”的几次转向及其疑难

近十余年,“工夫”或“工夫论”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和关键词,成为新的思想实验场及新的理论生长点。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中国哲学”突破“西洋哲学”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原初禁锢提供了想象。

【赵旭】经典“转译”:黄庭坚的“理语”诗

阅读黄庭坚的《山谷集》,我们会发现从元祐后期到南迁黔南、戎州期间,山谷诗的创作呈现出一种以经典为诗料进行说理的倾向。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