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禄】挖掘泰州学派思想的当代价值

9月13日,由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与江苏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泰州学派”当代价值与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理论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泰州学派的思想精髓、历史贡献与现代意义展开研讨。

【刘九如】寻迹南轩书院

端午的粽香还萦绕在鼻尖。

【林鹄】评吴飞《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

吴飞是近年来经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位学者,《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是他在这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收录了十八篇文章,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11年。

专家学者山村赴会,榉溪何以成为"儒学会客厅"

九百年儒脉绵延不绝,一座浙江圣裔古村正让经典智慧在乡土实践中焕发新生。9月28日,2025婺州孔子文化周活动将在磐安县榉溪村启幕,这场以"乡村儒学活态传承"为主题的盛会,将汇聚来自中国、韩国等专家学者,展开一场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实践的对话。探讨是什么让这座藏于浙东山水的古村落,成为儒学当代转化的"活态实验室"?

齐义虎 著《〈周官〉之制与大一统》曾亦序暨后记

《周礼》原名《周官》,以其来历不明本不在六经之列,西汉时刘歆校书秘府始发掘表彰之,向来被列入古文经学。作者定性正名,论述《周官》乃是一部混杂了历史元素和理想设计的制作之书,并非西周礼制的实录,恢复《周官》本名。继而尝试以今文经学的“大一统”视角解读这部古文经中的政制理想,从疆域格局、官制体系、信仰根基三方面深入···

“2025韩愈与中国古典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被誉为“百代文宗”的韩愈,以其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的建树,成为中国古典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巨擘。

《董仲舒研究文库》第十七、十八辑出版

近日,由衡水学院主编的《董仲舒研究文库》第十七、十八辑在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论文57篇,共计100万字,分为十一个主题,分别是:董仲舒哲学思想研究、董仲舒政治思想研究、董仲舒经学思想研究、董仲舒人性思想研究、董仲舒伦理思想研究、董学文本·资料研究、董学史研究、张岱年对董仲舒人性论思想的研究、董子生平·故里研究、···

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即将在福建南平举行

2021年3月22日,书记在福建南平朱熹园考察时指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同济·敦和经学高端讲坛”第二十期,陈岘主讲《河图洛书的诠释转型与意涵演变》

2025年9月17日下午,由同济大学经学研究院举办的“同济·敦和经学高端讲坛”第二十期在同济大学云通楼410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陈岘应邀作了题为《河图洛书的诠释转型与意涵演变》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曾亦教授主持。

【谢云开】撷英

《尔雅》被誉为“辞书之祖”,约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最早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尔”为近之意(亦作“迩”),“雅”,正也。

【王沁凌】阳明心学工夫论中的动静问题

宋明以来,儒家学者对佛、道资源进行充分吸收,一方面尽可能将内心平静、“胸中无滞碍”的洒脱境界吸收进儒家的心性论和工夫论中,扩大以经世致用为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引进了具体的修养工夫,如静坐、调息等,结合个人的修养实践与反思,以求深化儒家心性论的理论内涵。

经学的现代性和经学的开放性 ——杨国荣教授在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新生见面会上的致辞

作为国学的重要分支,经学也既包含哲学、文学、历史的内容,又需要自觉地向这些方面辐射。事实上,只要与国学具有相关性,就同时具有经学意义。也就是说,眼界需要放开,应同时着眼于整个中国文化和学术。

刘祖国在《〈尚书孔传〉训诂研究》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首先祝贺邵老师大作出版。杜老师对这个事情高度重视,端午节假期就联系我,说要开一个会。刚才各位专家都说了很多,我就长话短说。

群贤聚首 共话儒学:2025衢州儒学论坛专家发言摘录

9月6日上午,2025衢州儒学论坛开幕。南开大学哲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孔文化研究院院长干春松主持论坛。

【陈赟】中国阐释学建构的中西问题和古今问题

通过对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的“中西问题”、“古今问题”的考察,笔者以为中国阐释学建构的关键在超越普遍主义与风土性(特殊主义)、中国性与世界性的对峙,而建构以未来为导向、翻转西方阐释学、承付世界阐释学的中国阐释学进路;其进路并不能被化约为对三千年中国传统业已完成的了阐释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整饬的“历史思路”,而是一种立···

【王杰】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5篇《非相》篇。

【程旺】《四书》图式的价值意蕴

中国传统经典诠释的主流形式是以文字注疏为主的文本阐释。近年来,学界对图解经典文本的关注悄然兴起,这一趋势在《易经》(易图学)和《礼》经(礼图学)的研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四书》学传统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图解文本资源,这些材料为我们更全面地把握儒学理论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系统梳理《四书》图解学术传统,···

【李冰】宋代家礼的修撰及启迪

宋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转折时期,其文化、制度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严复曾言:“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什九为宋人所造就。”

【华建光】流动的十三经,凝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文脉的赓续,离不开中华古籍的整理、研究、利用与活化。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需要我们充分聚焦价值更广泛、影响更深远的经典古籍,深入挖掘其价值和理念,重点分析经典在不同时空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此而言,十三经的传承与传播不失为一个生动的文化个案。

以朱子文化为桥 福建尤溪探索两岸乡村融合新路

近日,第三届“朱子杯”美术书法篆刻现场大赛在福建尤溪圆满落幕。活动吸引了包括台港澳地区在内的全国423名选手参赛,大家以笔会友、以刀传情,共同交流书画篆刻技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血脉。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