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龙 刘正韬】中国思想的多维呈现与互动融合——2022—2024年上海中国哲学学科发···

一是史思互动中的文明论哲学成果不断涌现;二是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复兴未艾方兴;三是继续基于生生思想创构思辨性哲学体系;四是对诸子学与经典的多维研究持续推进;五是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以及中国思想的现代诠释取得新进展。

【孙磊】经史传统与现代中国政治理论的构建

基于经史传统实现中国政治理论的自主创新,既可以通过经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构建,重建“新经学”,即如何在重新反思西方政治哲学的基础上,重新挖掘和阐释传统经学的义理和价值;又可以通过经史之学与现代历史政治理论的构建,重建“新经史之学”,即如何在重新反思现代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将深受其影响的现代中国政治理论重新纳入到中···

【牛伟】儒释之辨与道德奠基——以张载对宗密的回应为中心的考察

张载提出“道器之辨”的独特见解,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太虚与气的关系,以及气与神、性的关系,回应了宗密对儒、道的批判,建立气论形上学理论形态。阐释张载与宗密的思想互动,可以为理解张载哲学提供新的依据,有助于厘清长期以来学界聚讼不已的“太虚即气”命题的内涵,进一步呈现张载哲学思想结构的内在逻辑。

【田丰】伦理困境与超越视域——聵辄公案发微

该公案首先涉及的冲突在于亲亲与尊尊的轻重权衡,但儒家伦理学不是普遍义务伦理学,判断时不是仅依凭抽象原则,而是在不同的分位名号与具体情境中寻求中道。礼制可以被用来理解轻重亲疏的常态结构,但是当现实遭遇秩序崩坏或者伦理困境时,就不能顺畅兼容现实中一切复杂情境。

【儒家邮报】第42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10月27日

【唐文明】天理与天心——朱子太极说发微

朱子基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分提出太极为理说,是吸纳张栻的太极为性说的结果;朱子在解释周敦颐的太极为神说时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这一点可以由朱子思想中隐含的太极为心说得到恰当的补充。这一补充表明,朱子思想中的太极,应当被理解为天心涵天理,或天理居于天心。而这也意味着,朱子思想中的太极,就是以主宰而言的天。以主宰之天···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破百万!南孔祭典在Facebook火出圈

近日,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Confucius Says】“子曰”Facebook账号发布的祭孔大典相关推文,阅读量突破100万大关,成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文化传播热点。这条爆款推文不仅展现了祭孔大典的庄重场景,更吸引了全球网友对儒家文化的深切关注。

【高瑞杰】经学的突破与普适——以《春秋》经为核心展开

孔子作为精神突破后文明秩序的担纲主体,既“贤于尧舜”,又“乐道尧舜”,呈现出开新、普适的特质,突破性与连续性亦集于一身。要之,突出孔子的革命性是强调孔子制作新王之法的合法性;而突出孔子制作的普适性是强调此万世之法的永恒性与普遍性。既正当又永恒,是经学所追求的核心诉求。将这种张力推向极致,便会衍生出晚近以来的经学革···

2025祭孔暨海峡两岸书院文化发展论坛9月28日成功举行石洞书院协办

2025年9月28日,2025祭孔暨海峡两岸书院文化发展论坛在台湾省台北市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台湾省奉元书院主办,台湾省咸临书院、山东省洙泗书院、台湾省元亨书院、河南省应天书院、台湾省鹅湖书院、浙江省石洞书院、台湾省阳明书院、浙江省明招讲院、台湾省志道书院协办。石洞书院参与书院邀请和论坛组织。

阳明心学与文化力量:跨时空的对话与当代启示 ——2025阳明心学大会主旨发言与稽山···

2025年10月31日,以“阳明心学与文化力量”为主题的2025阳明心学大会在绍兴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与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开幕式上全球顶尖学者,通过主旨发言与“稽山论道”两大核心学术活动,展开了一场跨越历史与地域的思想对话,深入探讨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与文化力量。

【任锋】李大钊政治思维演变中的“理法”世界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围绕共和民彝的四重束缚展开了批判,思绪汇聚至分别指向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与法之关系架构,强调理法连通构成了理想秩序追求的核心逻辑。这一逻辑脱胎于治体论的基源思维传统,除了近代西学的塑造,尤其得到了近世新儒学治体模式的熏染,在民初思想氛围中显示出源自传统的激励。

【朱汉民】重塑千年书院岳麓书院的“骨”与“魂”

1982年1月,朱汉民拿着派遣单前往岳麓书院报到,成为第一个正式分配到岳麓书院研究室工作的研究人员,负责配合岳麓书院古建修复、文物布展相关的文史研究工作。

【杨静】郑玄以礼注《易》的哲学意蕴

君王推行礼法制度,进而礼教大成、政教风行,人道与天道和谐统一,天下善治,长久亨通。以礼注《易》的相关内容,承载着郑玄对社会现实的深沉关怀,寄寓着正定天下秩序的儒者期许。

第二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10月18日上午,第二届“古文字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开幕。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原副校长吴振武,牛津大学皇后学院院士、写本与文本文化中心主任麦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袁灿兴】郑智化事件:用一点光,温暖弱者的心

星空璀璨,是有无数的星辰相映;文明生辉,是由多种思想的碰撞。对弱者的关注,是每个文明社会的底线之一。传统中国社会,对于“四竆”这样的弱势群体,社会就有各种的考量。一个残疾人,表达一下自己的不便,哪怕有情绪包含在其中,一般人都会有理性的接纳、平和的讨论,对未来涉及残疾人的公共服务,做进一步改善。哪怕有不同的观点,···

【王琦 刘美芳】宋代《中庸》经筵进讲与帝王修己治人

《中庸》经筵进讲及其向最高层的传播,是研究宋代《中庸》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邢昺为真宗讲《中庸》、到仁宗以之赐新及第进士,再到真德秀为理宗读《中庸》,并成为“四书”之一,《中庸》思想不断被诠释与挖掘。

【陈力祥】铸就太和:王船山“孝治天下”之和合思想探微

船山之孝道思想乃是其伦理道德思想最为根本的部分。船山力倡孝治天下,认为务本莫贵于孝而天下可治。在此基础之上,船山进一步推进仁孝则治。船山主张孝治天下,确立了治理天下的基本价值工具。由此,船山认为孝治天下的逻辑层次有三:孝慈则化,孝慈则定,孝慈和顺。这三个层面彰显出船山以孝治理天下的逻辑进路以及价值指归:孝慈国···

能自恢彉 子其艰贞 ——《能自恢彉:章太炎思想新论》绪论

回想起来,我们读章太炎的书,进入章太炎的思想世界,其实有着很深的因缘,切关于我们与时代相缠绕的生命成长。

【张俊纶】解錦瑟

《錦瑟》為詩人思念一彈瑟女子而作。聆聽彈瑟者,即李商隱本人也。彼此曾有情愫,然終於睽隔,故詩人之思念與日俱增也。此詩乃用典之傑作,克解此詩,則所有用典之作迎刃而解矣。庖丁之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是之謂也。

【杜泽逊】影印乾隆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序

《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是中国古籍的主干,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正经、正史的校勘整理、传抄雕印,从来都是文化上的大事。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