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收集整理经典古籍是推动思想、学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巴蜀全书》旨在调查整理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巴蜀地区的历史文献,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项目启动10年来,相关工作已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朱熹对《论语》“学文”之意的解读,有其明“圣人之言”、回归经典本义的追求。而在回应《论语》“学文”之他解及弟子提问的同时,朱熹也顺势发展出一套自己对“学文”或“文”本身的解释。关于“文”的界定和论说,在朱熹的学术思想体系中,与其经典系统的构建息息相关。
以孔门后学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学正是这一阐释、诠释历程的开端,也是孔子思想得到第一次深化的阶段。孔门后学构成了早期儒学在孔子之后的第一次诠释主体。
香港平台的民主话语权争夺还将持续,其观念和制度的定型远未完成,让我们相信“一国两制”,给香港民主一点时间吧!
“异外内”之说,是两汉公羊学最为核心的义旨之一。由于两汉公羊师说大多失传,董仲舒之说相对零散,唯有何休留下系统性的公羊“异外内”说。何休的“异外内”说,在董仲舒那里大体已具。董仲舒的论说虽然语焉不详,但通过以何休为参照系,则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大体上说,董、何对“异外内”的理解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然而,在对一些《春秋》···
朱熹的理学与美学并非截然为二,而是二位一体。朱熹的理学构成了其美学存在的本体,即道者文之根本;同时,由于美学的存在,朱熹的理学不再是苦涩难咽的道德戒条,而趋向于“从心所欲不逾距”的合和之境。至此,朱熹理学构建了其美学存在的骨架,美学拓展了理学的视野。进而,美学的存在,进一步遏制了理学由儒家滑向法家深渊的趋势。···
《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牟宗三将“太虚即气”之“即”解释为“不离之即”,属于“六经注我”,意在凸显儒家“天道性命相贯通”的传统,以完善三系论的分判。我们可以借此消化牟宗三的儒学思想,但不宜认为这就是横渠思想的原貌。不明白这个关系,受牟宗三影响形成先入之见,是造成目前横渠研究多有混乱的根本原因。
从梁漱溟先生切入了解近现代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由梁漱溟先生认识儒学和中国文化也是不错的选择。“追随梁漱溟”而思考,将是一个长期的时代课题。2017年5月举行曲阜师范大学举办第一次洙泗论坛即以“梁漱溟与孔学重光——追随梁漱溟”为主题,本书乃此次论坛的论文的结集。
自媒体泛滥以来,人心尽逞偷私,意必固我四病公然倡行,是非曲直遂为之泯灭。如近年频见书法公号屡推蔡京、康生字,大惊小怪,纵情挥洒,无尽赞扬,既称扬其书之美,乃示史籍书史之不公。此真浅薄妄言耳!岂不知,自古无奸不才,大奸必大才。朱子曾与人言尝学曹孟德书,人讥其学汉之奸雄。
“权利政治”与“责任政治”成为东西政治的分界线所在。
自隋唐至清末,传统的“五刑”体系一直保留着笞杖之刑,分别是笞刑:笞一十、笞二十、笞三十、笞四十、笞五十;杖刑:杖六十、杖七十、杖八十、杖九十、杖一百。笞杖刑轻于徒刑、流刑与死刑,适用于轻微刑事犯罪。
本期讲堂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周海生老师主讲,主题为《漫谈<阙里文献考>及其价值》。周海生老师兼任山东曾子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副秘书长、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儒学文献、家族文化研究,著有《嘉祥曾氏家族文化研究》《嘉祥曾氏家风》《孝德诠解》《守家训树家风》等著作,古籍整理著···
2021年11月7日,应郴州市文旅广体局邀请,石头记读书社组织专家团队到该市调研赋能文旅融合大计,专家实地考察了裕后街、苏仙湖、濂溪书院、女排训练基地等现场,并就该市濂溪书院修复利用、郴州夜游文化品牌打造、高端文化论坛策划等进行座谈研讨,本文为周建刚教授发言。
从儒学与中医学互为观照的历史传统看,儒学和中医学都主张身心一体,且都未忽略身心、内外之间的交关、交互影响,二者都是生命的学问、教化的学问,都指向生命的教化,儒与医之间可以相得益彰、互为启益,将两个视域结合起来,生命的教化可以更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