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恒】龙年话华夏最早的龙

早期华夏文明的源头来看,龙的信仰与观念有着十分古老的渊源。龙的观念具有天文学的背景,也对应着春分等时间节令,这些含义对于农耕文明的生活具有重要含义,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2024年(甲辰)新年献词】返本开新 依体起用

以体用言,宜究天人之际;以时间言,宜通古今之变;以空间言,宜察中西之争。当今之世,究天人之际,则道德与技术的相靡相刃甚嚣尘上;通古今之变,则古典与现代的赓续断裂聚讼不止;察中西之争,则富强与文明的耦合疏离方兴未艾。欲返本开新,依体起用,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或不得不致思于五大问题:一曰建体立极,一曰制礼作乐,一···

【许石林】高学历、知识只能淘汰学渣却不能淘汰人渣,风俗能!

临近春节,中国某艺术家在纽约举办个人展览,口号标语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张新民】历历钟鸣 声声伤逝 ——萧绾、梅村、砚翁合论

西历新岁元日,友朋时有来贺者,余概以寒山寺钟声作答,以为挙挙问意,藉此清净法音,非特两耳得冼,尘俗尽扫,亦可心智警应,感奋惕厉。不意余之闻钟,亦唤起旧忆,乃至半夜兀寐,往事遗踪,一一袭来,不能自已,遂有以下文字。

【李凤亮】现代书院制:高校正在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深入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创新育人模式”。目前全国已有···

【董译夫】周公制礼:从“得”到“德” 开创礼乐文明

文博时空 作者 董译夫 周公出生于商朝晚期。在晚商,“淫祀”成风,一年中有 200 余日都要进占卜,大事小事,也要卜问神鬼才能决定,这是殷墟出大量甲骨的原因。实际上,在商朝后期,被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称为“尊神文化”的殷商文化,已经开始变味了。

【董译夫】文物实证:破解周公摄政称王的千年疑案

周武王攻克商朝后的第三年生了一场大病,很久都不能痊愈。太公、召公对周公说:“我们为大王占卜吧。”周公却说:“简单的占卜还不能打动我们的先王”。于是周公在地面上夯筑了三座土坛,又在其南面夯筑了一座土坛。

【闫恒】状元的老师是什么人? ——欧阳玄与元朝岳麓书院

说起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选官制度,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金榜烂,玉音加,从今稳步上天霞”的科举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

【李俊义】草原公主为何热衷于儒家文化?从700年前的那场“派对”说起

元至治三年(1323年)三月,忽必烈的曾孙女、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在大都天庆寺主办一场声势浩大的书画鉴赏活动,后人称之为“天庆寺雅集”。

未来五年没有“年三十”等于没有除夕?专家解疑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明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的话题近日引发关注。由于从2025年起到2029年,连续5年的除夕都是“年二十九”,因此有人将2024年2月9日称作近几年的最后一个“年三十”。对此,受访专家表示,没有“年三十”不等于没有除夕,这是中国历法规律所致的正常现象。

【刘绍义】古代春节休假各不同

古代也和现在一样,除了平常的公休假以外,也有一些传统节假日,只不过节假日的名称以及放假的天数有区别罢了。拿汉代来说,不但正月岁首有假,其他诸如夏至、冬至、伏日等,皆有假期。

赵生群 著《春秋左传详注》出版暨前言

《左传》是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前后二百五十四年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赵生群教授钻研《左传》多年,有《左传疑义新证》等多种相关著作行世。

(清)朱彝尊 著《經義考新校》出版暨序言

《经义考》三百卷(实存二百九十七卷),爲清初朱彝尊所著,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经学的著作,著其作者、书名、卷数、存佚,并列原书序跋、历代学者之考论,再附以朱氏之按语。爲我国最有系统之经学总目録,被誉爲经学目録的集大成之作。

(美)韩大伟《中国经学史·南北朝、隋及初唐卷: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出版

本书系美国杨百翰大学韩大伟(David B.Honey)教授所著五卷本《中国经学史》的第三卷,起于南北朝,而断于初唐,以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为核心,历述了经学的分裂与复归一统。全书贯彻了韩大伟教授“聚焦领袖群伦的宗师,例举举足轻重的先哲,并追踪他们身后的影响,借此概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潮流”的写作理念,以及中西经学研究对···

刘宏 著《宋明理学精义》出版暨序言、后记

是书定名《宋明理学精义》,“宋明理学”取通义,“精义”鉴朱子有《论孟精义》。“精义”者,非考辨精密,义理精干尔。谋篇初心不为通史之著述,只求一贯之文章。

郭院林、焦霓 整理《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出版

《左传》于群经中最为宏伟。历代学者研修成果丰硕,形成学术富矿。仪征刘氏四代共治《左传》之学,时人常方之吴门惠氏。

【许石林】写春联就能做功德,看看苏州人怎么做

本来涉及春联纸的选择,但今年已迟,恐怕扫众人兴,古人云:“不以独见而违众”,其实也不是什么独见,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常识而已。但考虑到许多人家都已经请人写好了,就别说了。只在年前几次讲座中对现场听众讲过,被称为送了福利。

【李润和】“耳顺”的儒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丁若镛(1762-1836)在《自撰墓志铭》中抒怀道:“夫平生罪孽极多,尤悔积于中。至于今年,日重逢壬午,世之所谓回甲,如再生然。遂涤除闲务,蚤(早)夜省察,以复乎天命之性,自今至死,庶弗畔矣。”

【陈来】我的读书观

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

【舒维秀】新晃有座龙溪书院

龙溪书院位于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龙溪口古城正街,前身为创立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的潕阳书院。2010年,县内有识之士倡议恢复潕阳书院,得到新晃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因恢复后的院址在龙溪口古城,故易名龙溪书院。十余年来,书院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传播功能,成为湘西地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