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后人尊为“先师”“至圣”,他本人却说“吾少也贱”,不敢自称“圣与仁”。孔子为何这样说呢?他是怎样成为“师”与“圣”的呢?这要从孔子的家世和一生来说。
《泰泉鄉禮》曰:“尊幼輩行:一曰尊者,謂長於己三十歲以上在父行者;一曰長者,謂長於己十歲以上在兄行者;三曰敵者,謂年上下不滿十歲者,長者謂稍長,少者謂稍少;四曰少者,謂少於己十歲以下者;五曰幼者,謂少於己二十歲以下者。”
清代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是一普及与流变时期,而书院在清代普及的实现有赖于广大农村地区家族、乡村书院的普遍建立。家族书院与乡村书院是构成我国古代书院体系的底座,是书院体系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
金山,又名金城山,自古为潮州人文荟萃之所,府署所依之地。宋代,潮州知军州事王汉大规模开辟金山,文人墨客勒石其间。有朱熹手迹“拙窝”、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等三十处石刻。潮州有八景,金山占其二,金山古松、北阁佛灯皆为潮州名胜,此外,金山上还有号称“广东第一井”的金山古井。
2024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龙年,龙文化相关议题颇受关注。在考古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看来,中华龙文化的实质是“敬天法祖”,即对上天、天道或自然界、自然规律的敬畏,对祖宗基业道统的继承效法,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01陈明著《儒家文明论稿》02王庆新著《信仰与秩序:中西文明对话与会通的思考》03白欲晓著《朝向儒教自身——中国儒教传统形态研究》04唐文明著《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05陈赟著《文明论的历史哲学》06吴飞著《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07王琦著《宋代“四书”经筵讲义研究》08宋立林著《儒家八派新···
荀子的逻辑是,人生而具有某些天性,但这些天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却并不能归因于天,而只能是出于人自身的创造。若一个人无力创造,即无法“具”其“朴”“资”,那便是荀子所谓的“性恶”,康德称之为“根本恶”。至于人如何“具”,一方面,“俄而”间的“决”与“断”成为生死关头,另一方面,“长久”的“积”和“渐”又事关重大。前者涉及自由任性问题,···
行走在“孔子之城”的来华西人,近距离观察曲阜,深层次解析孔庙,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当时西方社会对圣地曲阜及孔子的认识。这些旅行纪闻,既引发了西人对孔子的尊崇感,也促使其反思孔子和儒学在中国的地位与影响,为我们多方位认知孔子提供了丰富视角。
儒家网甲辰年(2024)拜年卡,郝建文书写,谌衡设计。
“仁树”说集中体现了方以智仁学思想的精粹。此说由三个主要比喻构成,即全树全仁之喻、剥烂复反之喻和二芽之喻。本文系统梳理了仁树说三喻的内容和含义,并分析了方以智仁学思想的体用论基础。仁树说代表了一种“尽性”或生成人性论的新范式,深刻影响了清代学术发展。
早期华夏文明的源头来看,龙的信仰与观念有着十分古老的渊源。龙的观念具有天文学的背景,也对应着春分等时间节令,这些含义对于农耕文明的生活具有重要含义,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体用言,宜究天人之际;以时间言,宜通古今之变;以空间言,宜察中西之争。当今之世,究天人之际,则道德与技术的相靡相刃甚嚣尘上;通古今之变,则古典与现代的赓续断裂聚讼不止;察中西之争,则富强与文明的耦合疏离方兴未艾。欲返本开新,依体起用,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或不得不致思于五大问题:一曰建体立极,一曰制礼作乐,一···
临近春节,中国某艺术家在纽约举办个人展览,口号标语是:“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西历新岁元日,友朋时有来贺者,余概以寒山寺钟声作答,以为挙挙问意,藉此清净法音,非特两耳得冼,尘俗尽扫,亦可心智警应,感奋惕厉。不意余之闻钟,亦唤起旧忆,乃至半夜兀寐,往事遗踪,一一袭来,不能自已,遂有以下文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深入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创新育人模式”。目前全国已有···
文博时空 作者 董译夫 周公出生于商朝晚期。在晚商,“淫祀”成风,一年中有 200 余日都要进占卜,大事小事,也要卜问神鬼才能决定,这是殷墟出大量甲骨的原因。实际上,在商朝后期,被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称为“尊神文化”的殷商文化,已经开始变味了。
周武王攻克商朝后的第三年生了一场大病,很久都不能痊愈。太公、召公对周公说:“我们为大王占卜吧。”周公却说:“简单的占卜还不能打动我们的先王”。于是周公在地面上夯筑了三座土坛,又在其南面夯筑了一座土坛。
说起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选官制度,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金榜烂,玉音加,从今稳步上天霞”的科举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
元至治三年(1323年)三月,忽必烈的曾孙女、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在大都天庆寺主办一场声势浩大的书画鉴赏活动,后人称之为“天庆寺雅集”。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明年起连续5年没有年三十”的话题近日引发关注。由于从2025年起到2029年,连续5年的除夕都是“年二十九”,因此有人将2024年2月9日称作近几年的最后一个“年三十”。对此,受访专家表示,没有“年三十”不等于没有除夕,这是中国历法规律所致的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