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雨欣】荆楚古邑的千年斯文

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市西山山腰,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被正式命名为渌江书院。书院分为三进,由头门、讲堂、内厅、斋舍组成。渌江书院是清代书院全面大发展时期的产物,为较为全面地考察清代县级书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

【王杰】廉而不刿取之有道 ——《荀子》中的廉洁文化

“廉”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一些典籍中,“廉”表示一种高洁的道德操守,对于从政者,“廉”是他们在从政过程中要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廉” 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理念,与“礼”“义”“耻”被称作“国之四维”。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也蕴含着深刻而独到的廉政观念。在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中,荀子是较多论及“廉”德的一位思想家,···

徐仪明 著《性理与岐黄》新版出版

我们无论是探讨理学一系列范畴的特点,还是掌握传统医学在宋代以后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主要的目的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以加速中医学迈入现代化的步伐。尽管理学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中医学之树依然常青,如何分析、评价、借鉴以往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依然是今天把握中医学发展走向的一个关键所在。只有深刻地理解过去,才能更···

【杨国荣】思想史中的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为人多才多艺,富有生活情趣,既好美食,又善调制,所谓“东坡肉”,最早便出自其手。同时,对山水情有独钟,即使流放于外,也不忘游历各处。在山东日照的五莲山,我曾有幸循其足迹:据历史记载,他认为五莲山在某方面类似雁荡山,按我的实地考察,此言确实不虚。苏东坡一生虽常处逆境,但依···

​【杨国荣 钱明 余治平 何善蒙】大义所在识大体 ——学者眼中的朱义禄教授

2024年1月6日,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的“朱义禄学术著作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云通楼召开。各学者围绕朱义禄教授的学术著作与学术贡献展开交流与讨论。以下刊发杨国荣等数位学者的发言。

【陈十】不畏浮云遮望眼

公元1050年,王安石任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期满,去官返回故乡江西临川,途中游览江南山水名胜,登上杭州灵隐山东南的飞来峰时,远眺钱塘江,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名篇《登飞来峰》,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展现出诗人“登高望远、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远大抱负,为后来的变法埋下伏笔,诗句流传深远。

【王化雨】思想学说、社会实践与时代脉动——读《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蒙文通先生尝引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语论治史之法曰:“观史亦然,须能从波澜壮阔处着眼”,“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的发展说个大概”。能否找准历史发展的关键变化节点,直接决定着史家能否对历史演进过程形成深入理解。另一方面,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诸多事物往往都会发生复杂的变化,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

王云飞 著《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出版

魏晋南北朝《论语》注疏文本完整存世的只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和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学界的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此。但从魏晋玄学发展过程来看,《论语集解》处于玄学刚刚开始的阶段,《论语义疏》则处于玄学接近尾声的阶段,真正具有更多玄学思想的恰恰是居于这两者中间的《论语》注残篇。本书选取了魏晋玄学影响下的十二家《论···

罗云锋 著《大学广辞 中庸广辞》出版暨后记

本书主要是对于《大学》和《中庸》的注释、疏通、广辞、补述乃至义理发明;“广辞体”或 “补辞体” 是本书作者特创的体例,也是全书最有创造性、最有价值的主体部分。

【张娜】明心之往,力行求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漫漫历史长河中,古圣贤留下了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它们是时代兴衰的见证,是智者的低吟浅唱,是圣贤生命延续的另一种方式,值得我们每个人细心品读体悟。

【冯露露 孔洪恩】《养正遗规》中的蒙童教术

中国古人历来注重开蒙教育,所谓“少成若天性”即是在强调少时习养对人生的长久影响。围绕着幼儿启蒙这一主题,历代学者先后编撰了许多启蒙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声律启蒙》等。

【方旭东】莫伤了朱熹的“心” ——评谢晓东《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一文

谢晓东教授的《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一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企图心满满之作。文章称,长期以来,人们使用朱熹的心性论这样的名目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性心论。

【谢晓东】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

乍一看“性心论”这一词语,一些人的第一反应是作者写错了,因为大家所熟悉的是“心性论”而不是“性心论”。但是,该术语的出现是有意为之而非笔误。现在,笔者来解释一下“性心论”这一术语产生的理由。

【方彦寿】朱熹书院“菜根精神”的形成与影响

近读某文介绍明万历年间的《菜根谭》,认为“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一名言即出自此书。其实,早在南宋时期,朱熹在各地讲学之时就对此大力倡导,从而形成了朱熹书院讲学的“菜根精神”。其倡导的清廉俭朴的凛然正气,深刻影响了宋代的士风和学风,并下延至明清时期的两岸书院,流传至朝鲜等东亚国家。

江苏南通首家楹联文化传承基地挂牌

2月4日,全市首家“楹联文化传承基地”在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挂牌,进一步推动楹联文化深入社区,让更多居民,特别是青少年,能够近距离接触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刘增光】天人关系与儒家消极伦理——以理学为中心的思考

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固然有着重视道德的特质,但儒学自始便存在着消极伦理的思想因素,对道德化视角的局限性有清晰的自觉——不可将世界化约为单纯道德化的世界,这就体现出人的自知。而只有以人的自知之德为基础,人与万物的一体和共生共在方可实现。对生生之大德的推崇正意味着超越单纯道德化视角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儒学对人与···

【罗云锋】传统经学在当代传受的三个层面

儒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诸子百家之思想,而成为中华文化之主流,经学则为儒家思想之渊薮,而“十三经”又为经学之核心。故谈及传统文化复兴和创造性转化,便涉及传统经学在现代社会的传承接受问题,本文将对此论题作一讨论。

【张文】清代群经新疏的撰著特色及价值意义

清代学者反对“疏不破注”旧例,重新构建义疏之作的诠释体例,体现出实事求是的为学精神。新疏是清代经学研究的结晶,内容上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在《十三经注疏》、“四书五经”之后,构成又一个颇具特色的经典诠释体系,对于后世的经学研究和经典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儒学展望:文明的互鉴与个性的探索——杨国荣教授访谈

2023年5月19日,杨国荣教授应邀到山东大学作讲座,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林蕴臻同志受《曾子学刊》的委托,对杨国荣教授作了访谈,本文系访谈记录。

【秦晋楠】罗钦顺是否继承了张载的气本论——罗钦顺哲学与张载哲学的关系再探讨

罗钦顺哲学对张载哲学的继承性并不似传统哲学史中所表述的那么强。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证明:其一,在北宋五子中,罗钦顺主观上更欣赏的是程颢,而非张载。其二,在问题意识方面,罗钦顺讨论张载时更关心的不是气本,而是理气一物。这本质上是朱子学的问题意识,而非气学。其三,罗钦顺对张载的理解与传统气论学者对张载的理解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