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君】阳明心学在明清小说中的传承说略

明代中后期,由王阳明开创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对儒学演变与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阳明心学反对程朱理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认为“心外无理”“心即理”,天理自在人心,人只要自明本心,即可体察天理

【陈来】贯穿在宇宙论、人性论、知识论、人心论中 ——宋明理学“理”的意义是什么

“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名称,可是这个名称要细究起来也不能说是完完全全的科学,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因为宋明理学诞生在北宋,可是一直延续到清代,因此如果按照这段历史来讲理学的体系,应该叫“宋元明清理学”。可是这个叫法显得有点长,所以习惯上就用“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来指称宋元明清的这个体系。

【贺桂梅】一座会通当代人文思想的桥梁 ——读《汤一介 乐黛云:人生三书》

收到《汤一介 乐黛云:人生三书》之后,我一直在慢慢品读。之所以读得慢,一是因为这三本小书经得起反复品读和仔细揣摩,另外因为编选的文章和小开本的装帧形式很方便阅读,在略有空闲的场合随时都可以打开看上一两篇。

湖南道县:濂溪清清田园美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段重阳】自然本性与历史 ——读陈赟教授《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人朝向超越者的体验之差异一方面塑造了不同的超越者(如“上帝”和“天道”之别),另一方面标志着不同的“自然本性”,历史则是这种不同的超越体验所展开的场域。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源性反思所达至的地基就是人自身的超越性体验,而对于西方“逃离的形而上学”进行的批判所呼唤的就是人之真正的自然本性。

刘永春 著《儒家道德话语》出版

儒家对汉语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对儒家道德观念的构建和传播意义重大。也正是由于汉语的独特性,儒家道德观念在概念、命题、论证、叙事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特点,就总体而言,儒家道德语言是一种以以为本的语言文化。

何益鑫 著《竹简〈五行〉章句讲疏》出版暨后记

郭店竹简《五行》作为思孟学派的核心文本,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出土、公布以来,诸多学者时贤围绕《五行》做了大量重要的研究工作。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早期儒学的问题意识和发展线索为基本的理解背景,通过逐字、逐句、逐章的分析讨论,重新论定《五行》的内在旨趣、行文思路和思想要义。与前书《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

【许鹏】会搞钱的深圳人,原来比谁都更喜欢读书 ——弘毅投资公司围炉夜话小记

近日应邀考察广东省陆河县人文历史,需到深圳图书馆查阅资料,故访深并得以拜访许石林先生。1月15晚,弘毅投资董事长、CEO等三十位高管在深圳二十四史书院举行“围炉夜话”,许老师应邀讲解二十四史之食货志阅读。许老师邀请我也参加,于是得以躬逢其盛。

【吴钩】宋王朝建立了11世纪最大的商业“托拉斯”

自熙宁五年至七年王安石罢相,这三年间,受非议最多的一项新法,是“市易法”。现在我们就来讲讲“市易法”及其面临的挑战。

【刘寿曾】仪征刘氏遗稿汇存2

李联琇(1820-1878),字季莹,江西临川人。咸丰七年(公元1857),李聮琇视学江苏,按部扬州,刘寿曾以经解、诗赋受知李氏,补仪征附学生。同治四年(1865),李氏主讲锺山书院,与刘毓崧“谭艺,过从甚密”,并数数念及刘寿曾。同年秋,寿曾奉父命,趋金陵,谒李氏于书院,齿弟子列,燕闲侍坐,论学道古,时有所闻,因仿《郑志》,“条···

【许超杰】重构《谷梁》时月日例:许桂林《谷梁释例》研究

就经学视域下的《春秋》学研究而言,“例”与“义”是其两个关键点。《谷梁》学对《春秋》的诠释,亦重在对《春秋》“例”与“义”的探讨。

【集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复古?还是创新?(干春松 曾亦 陈壁生)

面对礼崩乐坏的时代,大多数思想家会作出两种选择:其一,回到旧秩序,也就是所谓“从周”,目的是秩序的恢复或重建。这是复古的路子。其二,损益或改造旧秩序,即当人们意识到旧秩序不足以应对现实的种种挑战时,就会试图对其进行改造。按照《春秋》公羊学的说法,就是“损周文而益殷质”。这是开新的路子。

吴震 [日]吾妻重二 [韩]张东宇 主编东亚《家礼》文献汇编(全十三册)出版暨总···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朱子是我国儒学史、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巨人。《家礼》是朱子学的基本文献,享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家礼》的制定意味着儒家礼仪发生了社会化、生活化的重大转向,是突破性的礼学成就。

【朱能毅】龙在池中待时飞

龙池书院位于常德市汉寿(古称龙阳)县城东门外书院巷。清嘉庆三年(1798年),县内富豪黎学锦遵父遗志,捐银万余两创办,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居常德府各县之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科举后,龙池书院改名龙阳官立高等小学堂。1944年春,成为汉寿县立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汉寿一中,由县人民政府不断扩建校舍。1959···

【刘义彬】碧泉书院的回响

碧泉书院位于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公元1131年由宋朝著名理学家胡安国与其子胡宏创办,元、明两代曾有修葺,并设专祠祀胡氏父子。民国时期进行过修缮工作,经多轮兴毁后,到20世纪80年代完全消失。碧泉书院是湖南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是儒家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和第一个学术基地,也是湘学和湖湘文化兴盛之源。一批杰出的湖湘学传人如张栻、···

【杜志勇】《礼器碑》及其刊定

《礼器碑》在汉代碑刻当中十分特殊。此碑石面规整、形制有度,与他碑无异。如若走近细看,就会发现碑石四面全部刻满文字,碑阳、碑阴、碑侧内容安插紧凑,简直密不透风。这样敬惜片石,在中国历代石刻中都堪为“节俭刻石”的榜样。

【刘余莉】孝敬仁义是立身的根本

在《王昶传》中记载,王昶,字文舒,是太原郡晋阳县人。王昶后来升任了兖州刺史,他为侄子和儿子取名的时候,都依照谦虚和诚实的意思来取,体现出他对儿子和侄子们的期许。他的侄子,一个叫王默,字处静;一个叫王沈,字处道。他的儿子,一个叫王浑,字玄冲;一个叫王深,字道冲。

【李谷乔】也谈《论语·乡党》两大公案 ——与李伟阳先生商榷

对于《论语·乡党》中“康子馈药”和“山梁雌雉”两章,历代学者读解纷纭,莫衷一是。这两章之所以成为聚讼千年的学术公案,根本原因是后世对孔子的情志体悟不透彻以及对相关文本阐释的不确定性。

【伍龙】从“有同听焉”到“闻而知之”——论孟子哲学中的“听”

立足于一般经验性的“听”,孟子认为个体在“听”上有“同听”的趋向,节制对某些“声”的偏爱,个体得以通由“听”培塑自身德性。“听”同时与国家治理相关,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成为了制定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君主归正“听”上的一些偏好,理性判别和积极听纳有价值的意见,使其不断向圣王迈进。

【张清江】“祷是正礼”:朱子学视域下“祷”的哲学基础及其精神意涵

在朱子学的诠释下,“祷”作为面向特定信仰对象的意向性行动,是圣人基于“天理之自然”确定的礼仪准则,在气化流行的宇宙秩序中有获得“回应”的真实性依据。祷者正是以这些基础信念为前提,将自身生活困境向神灵敞开,并在与神圣的“遭遇”中获得如何面对这些困境的精神经验和意义依据。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