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年龄层的70后,手臂上都有一块疤,那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来的。比我们年轻的80后,胳膊上就没有这个疤了,因为1977年全球最后一名天花患者被治愈之后,天花病毒已灭绝(实验室除外)。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天花作为一种疾病被剿灭。当然,现在小朋友的手臂上也有一块小疤痕,不过那不是接种天花疫苗,而是卡介苗——预防肺···
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卷三二《泰州学案》的序中就明确说,“泰州之后,遂非复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认为泰州学派的后来发展已经突破了名教的束缚。由于泰州学派的学者多出身下层农工商阶层,他们的著作又多散失,故现代学者往往由黄宗羲的断语,而认定泰州学派代表了下层人民对当时的社会秩序、意识形态和价值系统的反抗。
2021年12月21-26日,由河北省儒学会主办、河北省儒学会传统礼乐委员会承办的“第二期释奠礼传承培训班”在古城正定开班,省内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保定、廊坊等地文庙、书院及相关传统文化机构爱好者60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期培训班。
“辉县之胜在百泉,百泉之胜在书院。”地处河南省辉县苏门山麓百泉湖畔的百泉书院,前身是元朝时期的“太极书院”,明成化年间(1480年)正式更名为百泉书院。百泉书院最早可溯源于晋朝隐士孙登,在苏门山奠定讲学之风,因“北宋五子”之一邵雍而名气大噪,后有名士姚枢、孙奇逢等在此讲学立说。
当天上午8时30分,祈福钟声敲响,曲阜古城开城仪式上演。现场活动嘉宾和游客一同“听威风锣鼓声响,看舞龙舞狮矫健”,通过观看非遗展演的形式追寻儒家文化中的新春仪式感,同时揭开“温2021,知2022”巨型日历,拉开新年序幕。活动现场,福禄寿三星还将装有祭祀圣果、糕点、灶糖、福卡的福袋和新年好福气传递给现场游客。
“齐明盛服——明代衍圣公服饰展”1月1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展,该展集结23件孔子博物馆所藏衍圣公家族服饰,并辅以明代衍圣公衣冠画像、孔府档案、碑刻拓片等相关资料。其中,6件修复完成的明代服饰首次对外亮相。
自邵雍至朱子,成卦解读的确立标志着太极本体观与一元二体观在易学领域的形成。对邵雍成卦理论的继承在朱子自己的易学建构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探讨如何给学生讲授加缪,阐述人们对“徒劳而无望的劳作”的恐惧。
徐复观以港台新儒家闻名于世,与20世纪的三大思想流派均有牵涉,一直备受各方的关注与研究。本书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以理想政治及其辩难来界定政治哲学,并从理想政治“是什么”和“如何可能”两大视角六大方面,详尽阐述了徐复观的政治哲学思想。
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对汉注采择极为精审,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从群书引《论语》内容发掘《论语》的“汉人旧义”。20世纪敦煌文献出土,使今人可以看到,刘宝楠的“汉人旧义”,有大量与新出土之说若合符契。同时,刘宝楠《论语正义》的问题,主要是大量引用先秦两汉子书、史书中的说理之言,解释《论语》语录,因此,出现许多似是而非、···
章学诚之经史观,核心即六经皆史之经史观,周孔之分之圣人观,即器明道之方法论,学于众人之知行观。章学诚看似尊史抑经,实则为尊经前提下纳史入经,经史并重。由此,经立基于制度实践之史,史则随时撰述提升为经。
作为历史事件,颛顼、帝尧持续进行的“绝地天通”努力树立了中国宗教体系之最大敬仰对象——天,其根本属性是无人格性、不言。这一早期宗教革命推动了人的发现与精神的人本化、理性化;绝地天通也构成中国宗教治理之基本方法,型塑了独特的中国宗教生态。
实际上,在苏轼心目中,不仅孔子是其终生致敬效法的“圣人”和“吾师”,孔子和儒家所标举的仁义礼乐更是其秉承弘扬的“道统”,而佛教和老庄则是其常加抨击的对象。尽管苏轼、苏辙兄弟试图调和三教之关系,但其思想的立足点显然还在儒家。与此相应,苏轼的“政教观”“文教观”和“情教观”,也是植根于孔子的德治和人格教育思想基础之上的。
作者认为,《周易》卦爻辞原是一部系统性的历史叙事,其叙事跨度从文王即位之初开始,经过文王、武王的时代,直到周公致政于成王结束,涵盖了商周之变的主体过程。为此,本书详细考察了卦爻辞关于“帝乙归妹”“受命称王”“晚年征伐”“武王克商”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太姒、周公等人物的叙事,并从叙事角度对六十四卦卦爻辞作了全面的注释和解说。
面对美国的长臂管辖与非法制裁,中国采取了真正的多边主义立场以及依法正当反制的正义立场,涉外立法与涉外法治建设快速推进,《反外国制裁法》掷地有声。中国为世界争取公义,但唯有国际社会的集体行动,才能真正驯化危害国际体系的美式“制裁帝国主义”。
学界早有一种看法,认为乾嘉思想学术和荀子存在着重要的关联,惜乎没有太多的具体论证,因而未受重视。刘师培曾有言道:“曾子、子思、孟子,皆自成一家言者也,是为宋学之祖;子夏、荀卿,皆传六艺之学者也,是为汉学之祖。”[1]刘氏此处汉学与宋学相对而论,其汉学概念即主要指的是乾嘉汉学。[2]其论颇有创见,但实亦渊源有自。实际上···
儒家的平等是中道的平等,有四重义:一是良知平等,人人皆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二是人格平等,只要是人,就具有相同的、不受侵犯的价值和尊严;三是人权平等,每个人都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四是机会平等,政治领域和社会职位向所有国民开放,经济领域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
《论语》“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的“约”和“乐”应以本义来解,句意应解读为不仁者不能够长时间约束自己,也不能够长时间保持内心的和乐。“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是对有恒的正面描述,该句应解读为从无而做成有,以虚而达到实,以约束自己的工夫达到内心舒泰的境界,做到有恒真的是很难呀!本文通过考据···
儒学特别是儒学之“道”能否称得上哲学?这是中外颇有争议的问题,本书作了肯定性的回答。哲学作为“类称”的本质规定有两个方面,即探讨宇宙人生最根本的普遍性原理和人最根本的价值理想,而儒学之道具有这两方面的意义,由此表现了哲学的自觉和个性。儒学之道这两方面的意义是围绕“性与天道”而展开的,同样讨论和回答了康德的四大哲学问···
本书共分为十章。第一章“朱熹的儿童哲学”,意在从总论的角度解决“朱熹儿童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第二章“蒙学思想与儿童哲学”,意在从朱熹的儿童观中开出朱熹儿童哲学存在的可能性;第三章“没有‘儿童’的儿童哲学”,意在指出马修斯式儿童哲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第四章“赤子之心与儿童哲学”,点明了朱熹儿童哲学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