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学伟 等】关于“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的对谈

本文为作者2015年3月23日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围绕“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进行 的一次对谈。

【孙家洲 李重蓉】荀子“论秦国内政”再审视

荀子直言秦国内政的根本缺陷是“无儒”,体现出他秉执儒家学说的坚定立场,不失其学术宗师的风范。《荀子·议兵》篇保留了荀子对秦国内政的另外一段论断,批判堪称犀利。这是荀子在赵国的议论,环境超脱,也就更能够代表他的真实观点。

【专访】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师节应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承载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近日报道《53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议“将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后,引发公众广泛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是这53名全国政协委员之一,也是十多年间持续推动这一调整的参与者之一。3月10日,澎湃新闻对杨朝明进行专访,他说,“关于改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国教师节,我们一直进行着努力。”

【夏勇】根斋雪吟

冬荣雪意微,野旷黍禾饥。子有心中雪,姑为几片飞。

【曾海军】“唯论文”如何击垮一名高校教师的情怀

最近无意中听到一首很流行的歌,感觉很契合现在的心情。碰巧听多了几次,听清楚了其中的一句歌词:“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可你不辞而别还断绝了所有的消息。心上人,我在可可托海等你,他们说你嫁到了伊犁……”没错,就是这个意思,引起了心情上的共鸣。有一种情怀上的伤害,一直很想说清楚,但总找不着切入口,日子过得很煎熬。···

【朱汉民】宋学的多元思想与地域学统

为了应对唐宋变革引发的思想文化转型,宋代士大夫推动了儒学的复兴与重建,最终使新儒学发展成为宋元之后的学术主流与思想核心。尽管宋儒普遍地表达出“明体达用”的学术追求,但他们主要是通过非官方体制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途径,故而使得宋以前儒、法、道、佛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转向了两宋时期一体多元的宋学形态。不同地域的儒学···

【王记录】以史明道:清初的学术反思与学术史编纂

明清易代,经历了鼎革之变的清初学者,在反思历史兴亡的同时反思学术精神,出现了学术史编纂的热潮。这些学术史著述基本表现出三类明显的思想取向:一是尊程朱而贬陆王,强化门户意识,捍卫理学的道统正宗地位,以重振理学;二是把汉唐经学家纳入学术史视野,贯通理学和经学,重新梳理理学源流,同时折衷朱陆,淡化理学宗派意识,以挽···

【路德斌 杨晓伟】荀子行历述考及补正 ——以钱穆先生的考辨为主轴

关于荀子的行历,有两大难解之处:其一,是“威、宣之际,荀卿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一事;其二,则是“荀卿年八十为兰陵令”一事。以往的研究看,除了钱穆等学者外,大家对于这同等重要的两件事情却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于前者,因史籍记载中出现了一事两说的情况,所以大家都能认真对待并力求给出一个合情合理地解决方···

【丁鼎】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及其对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大一统”思想即倡导、推崇和重视国家统一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可以追溯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大一统”观念对于中国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使中国境内各兄弟民族在“大一统”的思想基础上逐步凝聚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并进而形成···

【吕国英】爱敬祈福牛为“擎”

牛年话牛,就不能不说说牛之神化、牛之信仰与牛之图腾。翻阅文献,从古代帝王到庶民百姓,从朝廷到乡里,爱牛敬牛,祈福求愿,是为风尚,也成自觉,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令人感奋的故事。比如,虞舜牛耕借扬鞭,丙吉微服问喘疾,宣王祭钟以羊易,等等。虞舜者,“三皇五帝”中的舜帝。舜帝,姚姓,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

泉州复建古书院 业界看好研学游成文旅融合新亮点

宋元时期的泉州有着“天下货仓”美誉,如果说有什么能与当时的商贸水平相提并论,那就是文教事业了,而书院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朱熹在泉期间,积极讲学、办学,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泉州书院的盛行,刺桐古城迅速成为福建乃至全国书院发展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去年年初,泉州启动11座古书院复建,目前已有正音书院、宝觉书院、镜山书院投···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获国家级褒奖 列入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推介名单

在国家文物局统筹指导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了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项目被列入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推介名单,成为向全行业推介的优秀项目。据悉,最终入选推介名单的项目,能够“根据文物本体与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勘察设计和施工工作,在修缮过程中遵守文物保护相关···

高明乾 王凤产 毛雪飞著《<诗经>动植物图说(上下册)》出版

《诗经》中的动植物充满了象征蕴意,它们是诗的一部分,其象征意义、比兴效果,使诗意大增、意境丰满。如果没有这些生灵,没有了感知的对象,就缺乏灵感,就难以产生诗歌。本书详细介绍了《诗经》中的114种动物和137种植物,作者从训诂学入手,借助现代生物学知识,对每种生物精心考订,力求做到名称的古今沟通、中外沟通,以真实可靠···

【任剑涛】内外在超越之外:儒家内在超越论及其诱发结果

以内在超越确定儒家思想特质,是一个比较流行的主张。这是力求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凸显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特质的一种进路。随着中国内在超越与西方外在超越说流行开来以后,人们发现中国也有外在超越论说,西方同样有内在超越言述。于是,内外在超越便不足以用来界定两种文化的特质。即便承诺内在超越的断言,那么需要看到它的双刃···

【柴文华 段澜涛】论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中的“孟荀之辩”

劳思光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著有《新编中国哲学史》,其中的“孟荀之辩”颇具特色。他认为孟学是儒学正宗,荀学是儒学发展的“歧途”亦即异端,具有明显的尊孟贬荀的倾向。劳思光的尊孟贬荀根源于他主体性的理论设准,以心性学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对非心性学的哲学颇有微词。事实上,孟学和荀学各有特色,应该相互结合,···

【晋海学】在春天,打开一幅草木与生灵的画卷 ——评《诗经动植物图说》

《诗经》的动植物研究自古有之。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王应麟《诗草木鸟兽虫鱼广疏》、毛晋《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等皆是其中翘楚。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诗经》名物,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诗经》以赋、比、兴著名,离不开作为本喻的“鸟兽草木”。如果读者弄不清楚“鸟兽草木”所指为何,那么恐怕也很难弄清所赋、所兴的主···

【祁小春 叶炼勇】家风滋养下的百年书风

书为心画。一点一画,无不流露着作者的心性与修为;只字片纸,无不折射着书家人格的光辉。一个书家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天赋;如果是一个家族,父子相传,兄弟争胜,夫妻比试,姻亲相较,书家辈出,前后称雄数百年,那肯定离不开悠厚的家风和良好的教养。

【鹿匋】与孟子有关的名字

古往今来,与孟子有关的名字可谓不少。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叫得响的名字就有好几个,比如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北宋《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少年天才王希孟,元代散曲大家、名臣张养浩……名气等而下之的,那就更多了。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在宋元明清几代,“希孟”“养浩”“师孟”“宗孟”等带有明显孟子印记的名字,在文人中可谓备受青睐,其受欢迎程···

【王蒙】君子与小人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学派,强调中国特色的精英文化,对这种中国特色精英的说法,可以是“国士”“士大夫”,可以是“大丈夫”,可以是“仁者”“义士”,可以是“君子”。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君子对比小人的说法在各界各地各群体中,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

【王杰】孟子心目中的“君子”

君子一词,最初为社会阶级地位之象征,是与普通百姓相对,为贵族所专有之称号。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君子这一概念,作了创造性改造,赋予其更多道德内涵,使其从社会阶级概念,转变为“人人可学而至人格典范”。战国时期,孟子于孔子基础上,又加以阐发,在强调内在道德之同时,又突出德性之外在发展,将那些具有高尚道德,且···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