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国近代社会巨变前夕的十九世纪上半叶,两千年封建社会经历了最后一段较为稳定的时期,阮元无疑是这一时期政坛、学坛、文坛一颗耀眼的巨星。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晚号雷塘庵主、怡性老人,扬州人,为清代中期名臣,深受乾、嘉、道三朝倚重,历官各地,屡任要职,卒后被道光皇帝称为“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书院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从唐代中期到清末书院改制,书院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延续了千年之久,遍布全国各地的书院有数千所之多。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间,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成为宋代以来中国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传播、藏书与刻书的···
在当代中国学术界,“中国”是各学科学者研究的核心,因此关于“中国”的问题——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等,被划分在了不同的学科,各有各的学会、刊物、学派甚至话语系统,学者们各自发展,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我的学术成长之路是从“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开始的,同时我对中国文明早期的很多问题都感兴趣,因此在学生···
本文关注的是现象学运动在面对中国哲学传统时所发生的“道学转向”。张祥龙教授在新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将这一转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在阐述张祥龙思想转变、新著贡献的基础上,讨论此书为当前中国哲学的创发带来的新契机。首先,祥龙教授思想的突转尤其体现在:不再以海德格尔哲学为支配性的思想基源,而是将重心转向儒···
张祥龙借助于现象学对于董仲舒哲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研究。这种方法的的核心是强调儒家思想的时机化的天道主义。法家认为政治的核心是权力,通过人性恶的假设重构了以拥有权力的君主为核心的人与人之间固定的和邪恶的关系。董仲舒哲学进入到了纯境遇的终极处,认识到了权力的源头,他的受命、更化、改制之说,最终必须达到天人相与之际···
3月19日,“孔子学堂”教育基地九龙坡区图书馆“六艺学堂”正式启动,在西郊沙龙举行的启动仪式上,钟书阁、西郊沙龙、华岩禅茶院等5家单位被授牌为“孔子学堂”教育基地——九龙坡区图书馆“六艺学堂”实践所。“孔子学堂”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的公益性社会教育基地,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蔡元定,字季通,俗称“西山先生”,南宋建阳人。一生不求功名利禄,“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潜心问道,是著名的理学、乐律学、堪舆学家。其与朱熹亦师亦友,常对榻讲论,通宵达旦,“云谷”“西山”,以灯为号,学问相长,成就了一段交相辉映的历史佳话。凡古书深奥生僻之处,元定过目能解,朱熹赞曰:“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视其···
3月6日,2021年“考亭讲坛”首场讲座在考亭书院学术报告厅开讲。讲坛由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建阳区委书记杨新强主持。区领导魏敦盛、林贻彬、连大松、刘寒、孙立群、张晓虹、郑林山、吴政禹、陈文藩、叶清勇、罗超等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邀请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雷锋》杂志社智库成员徐肖剑为大家作《永生的雷锋》专题讲座。···
经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福建龙岩长汀汀州客家首府获批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3月20日,授牌仪式在福建龙岩长汀卧龙书院举行。国台办交流局局长黄文涛,省台港澳办副主任刘良辉,龙岩市委常委、副市长牟科发,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等领导出席授牌仪式。龙岩市台港澳办主任钟群妹主持授牌仪式。
细琢“不直—不利—不善”修辞及“性—材—朴—资—善—恶”等概念,我认为《性恶》篇言“资朴”时本是说“性不善”而非“性恶”,“性恶”是首次校《荀子》的刘向误改所致。
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新时代国学如何传承与创新?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国学热”?在传统文化推广方面,台湾有何作为?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凤凰网国学频道在论坛期间,独家专访了欧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朱高正先生。
朱熹与张栻虽有重“情”与重“理”的差别,却都同意将墓祭融入理学系统,编入新时代家礼。从“以礼论俗”到“缘情制礼”,宋儒将原本不合古礼的民间俚俗转化为有礼可依、合乎义理的新礼,对后代家礼民俗影响深远。
国学的传承与传播,要具备全球视野,更应回归“少年中国”的生机盎然,除了体现在读经诵经,更需要“内化”与“践行”,尤其是少儿读经要回归童真童趣,保持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而“形”与“心”更好地结合将促进传统文化的“良性”传承与传播。
他在采访时表示,天命是中华民族的底色,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的共同信仰,并进一步强调:传统是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复苏,是机遇更是使命,研究者不仅要研究好典籍,还必须按照现代语境对儒学重新阐释,即“创造性地转述”。
《汉书·儒林传》所载《春秋》公羊弟子嬴公的师承问题向存争议。由于《儒林传》武帝以前部分是班固在《史记·儒林列传》的基础上改笔而成,通过对改笔部分的系统梳理以及《汉书》中“自有传”体例的考察,可知班固所增弟子嬴公应师从胡毋生。在此基础上重新检视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的撰作动机,可知何休感于东汉官学章句繁冗、迂曲之弊
我们可以将古代士大夫分成三个类型:文人型,学者型,事功型。若能在其中一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便是青史留名的文学家;或学问家;或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大致来说,苏轼是一流的诗人、文学家,而学术、事功略逊;司马光是一流的学问家,而在文学、事功方面谈不上有什么成就;王韶是一流的军事家,但文学与学术并不出色。有没有一···
因为要读诗经,便入手了一套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前前后后读了几个月。其间,也兼读钱穆等大家、学者的有关诗经的文章。诗经本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而历代儒生、文人的心解,更是河上的云霞,五彩斑斓。看河是一种景观,远眺云霞,又是另一种美。
“批判实学”是颜元哲学的理论定位与精神旨归。颜元认为尧、舜、周、孔的“事物”之学代表了儒学正宗,他“以破为立”,对儒学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理论省思,在工夫路径上主张以动济静,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以实药空,追求基于人伦日用、习动健行、以苦为乐的儒家“孔颜乐处”境界。
“心统性情”是朱熹心性论的枢要与纲领,然而当如何诠释却是难题,当前学界至少有三种互不相容的意见。从意象诠释出发,理解“心统性情”的前提便是“即心即道”天人合一。依本源结构而推之,朱熹诸多说法,只是所指轻重不同,各有地头说。意象诠释的宗旨与核心就在“大道即诠释”,诠释之言就是大道之意的彰显,以“意-象-言”这一本源结构之象···
2021年2月25日上午,世界本原文化研究院北京中心举办了新年第一场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主要围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存山研究员的新书《儒家文化的“常道”与“新命”》和“中国文化的近现代转型”议题展开探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