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19:00—21:20,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京师哲学讲座海外学者系列之“近五十年来北美宋明理学研究”讲座在线顺利举办。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主持,并有幸邀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王昌伟教授担任主讲人、清华大学哲学系高海波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校内外180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2020年11月28日19:00,—21:15,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京师哲学讲座海外学者系列之“新加坡儒学史研究”讲座在线顺利举办。本场讲座有幸邀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王昌伟教授主讲,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主持。校内外学界同道近80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11月28日至29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中国周易学会主办的“《周易》古经本义及其解读方法总结与探索前沿论坛”在济南召开。
本书集中了三十余位刘宗周与明清儒学研究专家的论文,内容涵盖中晚明的阳明学、刘宗周思想、蕺山学派思想、明清思想等多个专题。其中,既有思想义理的分析,又有经典文献搜集整理,也有整体的学派研究及纵贯的思想史研究,代表了目前刘宗周研究的最新成果。
11月22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七届泰山文明论坛——“儒家心性传统与当代心性儒学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新文化运动干将们对儒者形象的认知,源于偏解儒学之重“经”。经为文,权为质;礼为文,仁为质。经权相反相成,不可须臾而离,均须归结到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守经、善行权者,才是春秋公羊学中堪行王道的政治家。
同海沤喻、水冰喻一样,横渠的“虚气”也是一种譬喻。在对横渠哲学的解读中,存在着“执喻失义”现象,争执即起。牟宗三与熊十力之争便是一例。这些争执相互融摄,让“乾坤互含”与“乾统坤”之间张力凸显,儒家的“善”的“来源”问题被追问。争论表明,“善”虽然是超越者,是超时空的常道,但也是人的作品,也自然、经验地得以确立。自然与自由,···
先秦儒家伦理有两种基本类型:君子伦理与民众伦理,二者都以五伦的形式呈现,但针对不同的阶层。相比于常见的民众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君子五伦(父子、君臣、朋友、师生、天人)有其独特之处,它内嵌于一个庞大的文明谱系中,与人才、教育、心灵、政治尤其是德性(五德、五行)等方面同构相对应,并在思想上有一个···
天理自然观是朱熹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熹不是仅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自然,而是从主体论、价值论的视角理解自然,把自然作为内在于人的一种存在来体认,朱熹天理自然观充满着强烈的道德意识。
两人在辩论,更具理想主义色彩的辩论者大声喊道,“那么,无偏见的研究呢?纯粹的知识呢?”在另一个愤世嫉俗的辩论者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之前,这位理想主义者就用更加宏大华丽的问题来轰炸他了“亲爱的先生,真理呢?
那天,女儿看我的眼神,是我花再多的钱,买再贵重的礼物也换不回来的崇拜。为了女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名优秀的义工。
《论语》讲“礼之用,和为贵”,对于其中的“和”的解读,在古代,经历了自皇侃、邢昺从礼乐关系的角度讲“和,即乐也”,“和,谓乐也”,到朱熹从礼有体用的角度讲“和者,从容不迫之意”,再到王夫之讲“‘和’者,以和顺于人心之谓”,刘宝楠以《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解“礼之用,和为贵”的过程。
现象学在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之外开辟了一种原发的思想方式,即回到主客未分前具有时间性构造的生命经验,这种活体经验是一切存在理解与价值的源头。此一回到基源性活体经验的思路对我们重新阐发儒家哲理具有根本性的启发,儒家的仁爱思想源于时间性的、非客体化的亲亲经验,从这一基源经验出发生长出仁民爱物的终极视域。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最具影响的思想家之一,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他一生不变的追求。为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找寻方案,他早期取法周公,以《周礼》为治理中国的宝典,大旨见于《教学通义》;中期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借助春秋公羊学的孔子改制说,宣扬维新变法的近代政治主张,斥刘歆伪造的古文经学为“新学”,给中国两千年的学···
晚年陈庆镛提出“六经宗许郑,百行学程朱”格言,主张立足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和实证方法,倡议会通汉学、宋学和经世学三种学问,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追求经世致用之学以救济时艰。纵观陈庆镛的学术人生,他以政学会通、汉宋会通、考据经世会通的特点,为复杂多元而又交相为用的道咸学术作了说明。
抗战时期,学风因时局而发生汉、宋转变,“为学术而学术”的新汉学式微,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理学地位上升。随着学风的改变,钱穆个人对理学的认同更加清晰,并在齐鲁大学国学所完成思考与转变。在此期间,由于经世情怀的驱使,钱穆与政治人物多有接触,并发表许多政论文章,直接表达政治主张。他寻找中国存在的意义,为中国不会灭亡寻求···
元明时期阙里至圣庙碑刻记载有五代伪孔孔末戕害孔子正嫡孔光嗣案。明后期曲阜圣裔孔弘颢作《伪孔辨》,又加入金朝伪孔孔之仙灭门孔氏正派孔玭案,及若干伪孔和真孔争斗故事。从明末天启年间起,衍圣公府修撰的家谱类著作多收录此文,作为内外孔之辨的主要依据。伪孔案隐含圣裔不同支派间正嫡、爵位之争。
本书立足《新唯识论》在近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的曲折际遇,深入剖析了熊十力在本体论、心性论、方法论、工夫修养论等层面进行儒佛会通的理论尝试,特别阐发他以唯识学反思儒家传统的思想特色、致思路向及其对后世现代新儒家的影响,从而彰显《新唯识论》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韦小宝艳福不浅,有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双儿、苏荃、建宁公主、曾柔、阿珂(按出场顺序)。男性读者可能都艳羡死韦爵爷了,但许多人未必知道,按照大清律法,韦小宝已经触犯了“重婚罪”。
2020年11月22日晚19:00-21:00,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京师哲学系列讲座之海外学者专场:“福泽谕吉儒学批判的历史背景与解释——重新探讨东亚儒学史的出发点”在线顺利举办。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主持,并有幸邀请到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姜智恩担任主讲人、南昌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田炳郁担任评议人。校内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