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卫 贺喜】地方文献中的族谱

2019年11月2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科大卫教授和贺喜教授共同进行了一场名为“地方文献中的族谱”的主题演讲。科大卫教授主要介绍了族谱的内容、价值以及族谱材料的主要来源,并主张要把“族谱”当成“档案”看待。贺喜教授则着重讲述科老师所讲的那种族谱,在历史上是如何被一步步发明出来的。这次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贺喜教授主持。

【曾振宇】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孝本论”与“仁本论”

仁是体,孝是用,在“亲亲”“仁民”和“爱物”三境界中,孝只是仁本在家庭伦理中的体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不忍人之心”是“不忍人之政”的道德基础和内在精神。随着孟子“仁本论”的建构,标志着“孝本论”被逐渐淡化。汉唐以降,历代大儒皆自觉尊奉“仁本论”,并从不同哲学层面加以论证。

中国驻喀山总领事赠送喀山联邦大学孔子雕像

俄罗斯首个汉语教研室于1837年在喀山成立。据总领事表示,目前俄罗斯有19所孔子学院和4所孔子课堂。他补充称,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喀山联邦大学的孔子学院成为俄境内研究汉语的重要核心,培养了大量人才。

韩国孔子文化中心一行访问大连连海书院

1月10日下午,韩国孔子文化中心会长兼成均馆儒道会总本部副会长朴洪英,韩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兼韩国孔子文化中心顾问李毓源,韩国孔子文化中心部长兼弘益大学教授全春花,韩国孔子文化中心主任杨雅梅一行四人受大连连海书院张本义院长之邀,来到位于大连金普新区的连海书院进行访问。

【康晓光】活出人生的意义

活到现在,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认识,从向外寻求转为向内寻找,从追求伟大到感悟和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不再纠缠伟人与凡人的“差异”,而是去寻找他们的“共性”;不再执着于外界的承认,而是寻求内在的自我认同;既追求伟大和非凡的东西,也要体验此刻平凡生活的美好。

【郭齐勇】芳情不悔说船山 ——萧萐父先生与船山学研究

先生从个人研究到群体研究,发动武大,进而联络湖北学者,配合湖南学者,促进两湖乃至全国学者投入到船山学研究中来。先生呕心沥血,悉心培养、提携了两代学人,从我们前面提到的诸学长,到现在活跃在明清之际与王船山等学术领域中的吴根友、邓辉教授等。学术靠一代代学人传承。

【吕耀怀 杜华伟】古代书院个体德性培育及其当代启示

个体德性培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普遍价值体系个体化的过程。我国古代书院作为私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和官学的重要补充,秉承儒家“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特殊的道德知识教授方法、幽雅的道德环境浸润以及积极的道德行为践履

【许石林】这种论文就是小人怀邪,无耻行险侥幸,可是,今天拿它没办法

某生:老师,感觉现实中,一个人读书修养,做人做事,越是秉德而行,越是受委屈、被辜负,那他为什么还在坚持?有人说:读书使人痛苦。为什么许多人一边痛苦一边仍热爱读书?

【朱承】诗酒中的美好生活与思想世界——哲学史“泛化”书写的一个尝试

传统文人围绕“酒”进行的诗歌创作,从早期的礼仪生活和秩序精神的展现,演变成后来的文人个体心性、情怀、志向的反映。文人的诗酒意象,呈现他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性维度,也展示了传统知识分子思想世界中的非理性气象。

【陈晓杰】王阳明良知说的道德动力问题

通过对“知者意之体”的分析,可知良知可以作为本体而发用,由此推导出道德动力与情感也可作为“用”而源于良知。但仔细审视王阳明对于孟子四端之心的看法,就会看到他完全是从根源以及究极的意义理解四端之心。又由于王阳明倾向于以“知是知非”来统摄理解四端,导致“恻隐之心”等道德感情更多地被理解为“知恻隐”。这两点理解其实与朱熹并没···

【杜华伟】古代书院道德教化的现代启示

古代书院在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通过挖掘儒家经典道德教育内涵、发挥书院教师道德示范效应以及体现书院环境道德育人功能来进行道德教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效果。挖掘古代书院道德教化途径,对于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宋立林】子思生卒及师承考述

随着简帛文献尤其是郭店楚简和上博竹书的问世而逐渐为学界所重视。一些儒学史著述,也开始改变过去的“孔-孟-荀”的先秦儒学三段论叙述,将子思纳入儒学史。为厘清有关问题,本文希望能够在前人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述。

【儒家邮报】第329期

《儒家邮报》系公益性非赢利的电子出版物,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张宝三 著《东亚<诗经>学研究 》出版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有关《诗经》研究之部分成果,共收入十篇论文,内容涉及中、日、韩三地之《诗经》研究,依性质区分为注疏篇、通论篇、日韩篇等三部分。

“国学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举办

2020年1月10日至12日,“国学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大学国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学的概念、基本内涵、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学的教育传承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许石林】一年到头不读书,指望跨年听一场讲座就醍醐灌顶?

一年到头不读书,蠢笨懒惰,但很贪婪,指望跨年听一场讲座就能醍醐灌顶?

【张文江】《易经》的源流——以革、鼎两卦为例

《易经》可以从传统角度读,也可以从非传统角度读,本文尝试从传统角度读。此书书名翻译为英文,通常是The book of changes,再翻译回中文为《变化之书》。《易经》研究的是种种变化,更准确地说,研究的是天、地、人的种种变化。

【何繁】天理自然:郭象君主观念的一个新诠释

有君与无君乃魏晋时期一个重要的哲学论辩。郭象持有君的论点,且认为君主当无为。现代学者萧公权指出郭象这种观点存在矛盾,因为君主既然无为,那么政治的运行是否必然需要君主?本文认为,郭象的君主观念可以通过其自然哲学得到圆融的解释。

【许石林】哈里王子来中国吧!什么也不用干,一年能赚一辈子用不完的钱

瑞典王室不久前宣布削减王室成员,让部分王室成员比如王孙们不再享受纳税人支付的王室紧贴。而英国的哈里王子夫妇则自动退群,宣布放弃王室高贵身份,自谋生路。英国王室对此表示失望。

【东方朔】“欲多而物寡”则争——荀子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

随着简帛文献尤其是郭店楚简和上博竹书的问世而逐渐为学界所重视。一些儒学史著述,也开始改变过去的“孔-孟-荀”的先秦儒学三段论叙述,将子思纳入儒学史。为厘清有关问题,本文希望能够在前人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述。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