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中国历史语境中的“贤能政治”(白彤东 汪晖 沙培德 贝淡宁)

2019年3月16-17日,哈佛大学全球研究院(Harvard Global Institute)在上海主办了“比较历史学视野中的‘贤能政治’”研讨会,本文摘选了此次会议中关涉中国历史语境的讨论,分别是先秦时期韩非子对于儒家尚贤传统的批判、由汉到宋以来天理观的转变与政治理想的相应变化,以及革命年代里孙中山与毛泽东对于领导的不同构想,展现了从先秦到···

【吴钩】你知道宋朝时候的民宿、市集、快餐外卖是怎么样的吗?

近日,籍着《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广州展的场外宣传活动“宋潮文化月”的邀请,吴钩本人在广州开展了一场宋朝分享之旅讲座,深入解读清明上河图里面的宋朝历史文化。

【冯庆】近代情性论变革的动机与悖论——以康有为和谭嗣同的“内在理路”为线索

传统情性论的近代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康有为、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凭借中西各家关于物质自然变化的学说话语,重新构建了一种以自然感性为依托的平等主义的情性论。究其“内在理路”而言,这种新情性论又格外强调“仁智”“心力”的修习进化,其动机是拓展面向多数人的启蒙教育的幅员,敦促人们不断朝向更高层次的和平···

【张兴】“苟日新”的三重历史诠释

关于《礼记·大学》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句的注解,是历代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史上对之有三种诠释,即《大学》文本引汤之《盘铭》的本义、郑玄和孔颖达的经学诠释以及朱熹的理学诠释,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苟日新”的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阳明书院、修辞学堂揭牌仪式暨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12月25日,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阳明书院、修辞学堂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发来贺信。来自各高校的学者及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共计30余位嘉宾出席仪式。揭牌仪式由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主持。

【李舫】南岳一声雷——王夫之与船山精神

刚过去的2019年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诞辰400周年。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是中国精神的剪影,也是中国文化的名片。

“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启动 唤醒传统节日仪式感

孔子故里曲阜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启动“我到孔府过大年”活动。活动通过让游客体验孔府年俗活动,了解孔府独特的年俗、风俗,学习圣人故里“过大年”的传统仪式,唤醒市民对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搭建新平台。

【周飞舟】慈孝一体:论差序格局的“核心层”

本文通过对丧服制度内“父子”关系的分析,指出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核心层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慈孝一体”的特征。

【张墨书】王阳明的至圣之道

成就圣人的理想人格,是儒家自孔子以来最为坚定的信仰。虽然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荀子也说过“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都肯定了圣人可学而至

【曾光光】大学国学学科设置之可行——以近代学人对国学分类的探索为借鉴

将国学纳入现代学科目录体系虽有方枘圆凿之感,但在现代学科体系主导我国高校教育科研的现实背景下要弘扬、发展国学,就必须为国学找到纳入现代学科目录体系的具体方式与路径。借鉴近代中国学人划分国学的思路尝试将国学划分为经学、国史学、诸子学、文章学、小学、国学理论与国学史六类,并将此六类列为国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曹元弼 著 吴小锋 整理《周易集解补释》出版暨前言

传统《易学》主要分象数易和义理易两派,汉魏以象数为主,自王弼出,义理易大兴,而象数易式微,其说赖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而得以保存。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论道稷下:儒家工夫论”工作坊

12月21-22日,“论道稷下:儒家工夫论”工作坊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1916会议室举行。

江西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

书院是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传播中国文化、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交流学术的一种社会进步的组织形式。几千年的教育制度,组织形式,办学方向,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私学与官学”。书院则是代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以私人创建为主,官方资助为辅的“私学”基本形式。

智识之辨——现代新儒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湖北大学举办

2019年12月28日至29日,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中国哲学教研室承办、哲学一流学科&国学研究所资助的“现代新儒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湖北大学逸夫人文楼D2008会议室顺利召开,是次论坛以“智识之辨”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单位的20余位青年学者齐聚一堂。本论坛一共分为七场讨论,以及最后的自由交流环节,为使学术交流能够得到有效进···

【杜华伟】社会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因为社会教育是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努力提升普通民众传统文化学习意识、培养中间层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整合多方面教育资源,使社会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健康发展,促进公民个体和社会整体的不断发展。

【魯齋】論語組歌(凡21首)

余誦讀《論語》已經十四個年頭,近十年幾乎沒有中斷,並開始計算遍數。至2020年元旦,已經完成1554遍!兩年前開始創作《論語組歌》,計劃目錄一首,每篇各一首。今日清晨創作《堯曰歌》,總計21首。所有文字皆取自《論語》。《論語歌》不限篇章,其餘20篇歌詞皆取自本篇。既取本篇字,意在助讀者熟悉經文也,故讀此歌,需要一定基礎!···

孔阳国学工作室第二届「儒者礼门大会」在京如期举办

2019年12月28日上午,孔阳先生在会场中庄严宣告,「这是光荣的时刻,我们是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这一刻」。孔阳国学工作室第二届「儒者礼门大会」在京如期举办。

【许石林】礼从宜——独生子女婚后到底先到谁家过年

进入腊月,过年的话题逐渐热闹起来。一对未婚男女分手了,女的晒出了双方的微信截图:男的说除夕初一应在自家过,初二再给准丈母娘家拜年。女的不干,非要倒过来。就这样,两个人分手了。这只是畅想未来的结婚后如何过年,说说而已,就闹分手了。

【专访】俞荣根:德政、民本、容隐制及其他

中华法系本质上是儒家之法,它的制度实体和理论体系已被解构了,但其法律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还在影响我们的法律生活,而且不乏积极的正面的价值。

【邸继文】家庭国学2020年新年献词

又是一年冬春到,岁末年初盘点时,在雁门关外杀虎口内的敬德书院,今天我代表朔州市国学会•家庭国学联盟向全球华人家庭中潜在的和已经参加了的家庭国学志愿服务者们致以诚挚的问候!让我们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编织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纽带、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诵读中华传世经典中守望相助···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