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立华: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

今年,杨立华新作《中国哲学十五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书评》在北京大学采访了杨立华,请他谈谈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

【专访】张求会:陈寅恪是怎样炼成的?

义宁陈氏源出客家,雍正年间始由福建上杭迁至江西修水,属于被土著士绅排斥的族群,其家族用了百年时间从“棚民”跃升至乡绅;直到陈宝箴中举,才为家族初获功名,以后更因缘际会,成为独掌一方的大员,可说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再到第二代的陈三立,尤其是更下一代的陈寅恪,才算在文化上取得了成功。

潘斌 著《宋代三礼诠释研究》出版暨序言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从文献、学术、思想等多角度、立体地研究宋人的“三礼”诠释,分上下篇,即从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来呈现和揭示宋代“三礼”诠释的基本内容、特点、价值取向、现实启示

【王学斌】“六合同风 九州共贯”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传统

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汉武帝刘彻诏令各郡国举孝廉,策贤良,就国家内外大政问计于天下英才。

阳明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在东京举行

“知行合一·王阳明在赣州”阳明文化交流研讨活动23日在东京多元文化会馆举行。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旨在以阳明文化为载体,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赣州文化发展的国际知名度。

参与互助乡厨,共建乡村书院——乐和谷乡村书院互助乡厨启动暨冬至节气行隆重举行

在每个节气到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从钢筋水泥的城市走出来,走进乡村,和村民一起吃顿节气餐、交个份子钱,一起策划点以节气为内容的活动,参与互助乡厨,共建乡村书院!。

敦和·种子基金年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区建设

社区是现代生活中与我们每个人都发生链接的场域,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社区的治理与建设相遇,他们之间是何种关系?传统文化在现在社区治理中能够发挥何种作用?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社区是否有不同的模式?社会组织如何在实践中用文化让居民受益?

四学书院兴经学堂在江西都昌成立

为进一步加快四学书院建设,充分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2019年12月20日,四学书院兴经学堂在江西都昌正式成立并举行首次释菜礼暨开学典礼,这也标志着四学书院线下教学模式正式启动了。

【孟晓路 徐兵魁】建立四学书院之意义

经百余年之持续西化过程,中华文明已所剩无几。由外向内,中华渐次失去其科技物质文明形态、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学术制度乃至价值信仰。

【高瑞杰】汉末经学家的历史意识——以何休与郑玄为中心的讨论

何休三世说将“异内外”、文质论皆纳于其中,通过书法辞例呈现王道至备之渐进进程,其核心为新王“改制”说,其说兼具渐进与复古义;同时,《春秋》制因寓孔子之道,超迈于先王政教体系之上,更具完备性与普适义,故由先王法至《春秋》制,确实有渐进趋势。郑玄历史观以礼为纽带,呈现逐渐美备之上升趋势,“周礼”承载五帝三王之道,并有益···

【张明 管华香】王阳明与贵州贵阳

贵阳是王阳明始论“知行合一”之地。本文梳理王阳明的在黔诗文史料和贵州地方文献,通过诗文证史的方法,对王阳明在贵阳事迹进行了考论,恢复了王阳明在贵阳的具体行踪,补充和纠正《王阳明年谱》对王阳明漏载和误载之处。

【钱明】王阳明与江西赣县

王阳明在巡抚南赣时,逐渐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了破除人们心中的“贼”,以维护明王朝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他努力设学兴教、授徒讲学,在南赣地区尤其是府治所在地赣县培养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门生尤其是江右学人。

【张宏敏】王阳明与浙江台州

浙江台州与绍兴、宁波毗邻,或许是这一地缘优势,明代中后期的台州有一大批的阳明学者,既有黄绾、林元叙、林元伦、应良、金克厚、赵渊、叶慎、林应麒、石简、潘瑊、李一瀚等亲炙王阳明的弟子,还有王宗沐、叶良佩、黄承文、黄承德、林文相、吴国鼎、王士性等王阳明的再传门人。

【余东海】弘道的关键,行道的基础——儒家的言论观

包括孔孟和释尊在内,历代儒佛道大师大德对于言论无不重视。老子和禅宗相对轻言,不过,老子也留下了五千言,禅宗经典更是连篇累牍。

【余东海】伊教最好乃至唯一的出路——回儒微论

回儒,又称儒家型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中国化、儒家化的历史成果,主要活跃于明末清初。他们生长在中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然信仰伊教,在从事伊教经典、教义的翻译阐述时“以儒诠经”---以儒家思想阐释伊教教义。被称为“怀西方之学问,习东土之儒书”、“以东土之汉文,展天方之奥义”。

【孙向晨】何谓家?“个体”和“亲亲”的现代结合

热点问题的学术解读平台——文汇讲堂至今已举办了141期,汇聚了280余名各界精英和学界领军人物。2019年的“嘉宾新著先睹”,摘编嘉宾从2018年7月至2019年年底出版的新著、序、主编说,展示学者们最新研究成果,彰显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力量。栏目将从7月13日起至12月,每周2-3期。7-11月已刊发54篇,12月将刊发9篇。

【梁涛】以《大学》理解儒学的意义及局限 ——兼论统合孟荀

儒学包含了成己安人、“为政以德”与推己及人、“为国以礼”两个方面,前者由道德而政治,可称为孔孟之道,后者则由政治而道德,可概括为孔荀之制。

【李宏利】一幕争取“祭祖权利”的历史长剧

年终岁杪,冬至将至。国人每逢“冬至”“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岁时节日一般都要上坟祭祖,即墓祭。祭祖不仅关乎信仰,更承担着规范人伦秩序的实际功能,在传统社会意义重大。

【苟东锋】经学、哲学之辩与海派中国哲学

近年来,上海中国哲学界呈现出一种清晰的脉络化趋势。从2017-2018年的情况看,一种多维研究的态势已然出现,其中又以经学和哲学之辩最为突出。实际上,上海中国哲学界的这种情况是对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一种回应。有意思的是,这场持续十多年的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就肇始于上海,源于王元化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之间···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