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沉】挽余敦康先生

易理甄微顺逆自从容但为先贤传道统,玄音解味悲欣皆洒落全归大化见精神。

【周瑾】庾信文章老更成——余敦康先生印象

在余先生看来,对传统文化的宏扬,必须从文化战略上有个通盘考虑。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琐琐碎碎不是儒者的风气。北宋儒者真正关心的是“国是”——秩序重建,南宋虽然向内转,最终目标仍是指向国与天下,要在社会政治领域见得儒者之效。谈到这儿,余先生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文化应该是有力量的!搞儒学不考虑战略的问题,是根···

【陈明】余敦康先生与我

虽然老话说“师父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知识是产品,学费是价格,也逐渐成为事实和共识。我现在在高校教书,就经常在这两种定位间困惑游移。但在余先生这里,没有这个问题。

【林安梧】敬悼余敦康教授

敦禮樂,明易理,入太和,寂然不動。 康詩酒,妙重玄,法自然,感而遂通。

【王瑞昌】悼念余敦康先生

余先生无疑是中国哲学史领域之大家。人一生要做出点成就是非常难的;天赋、体力、家庭、政治、社会环境,缺一不可。区区相信,如果生逢其时,凭余先生之才智,是完全可以成为一流哲学家的。他饱经苦难之余,在学术上有如此建树,已经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了。

【专访】余敦康教授:“和谐”——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

如何理解“和谐”的起源与内涵,乃至如何真正进行“和谐”的实践,都成为当代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在全球化的今天,“和谐”作为一种价值,同样具有一定的普世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定位这一价值,并真正发挥其作用呢?

【郭齐勇】深切悼念余敦康先生

余先生曾来武大讲学,他对玄学、易学、儒学、道家,对上古思想,对整个中国哲学的深度诠释,别开生面,极具启发性。他的大著是我们的案头书。他的精神,他的人格风范、音容笑貌,幽默潇洒,妙语连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吴展良】动态感应与理性分析

我总希望这两种世界观、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文化体系能够相辅相成,互相理解尊重,而不是互相排斥或低估。至于我们个人,则首先必须能在专业与生活中,运用这两种态度中的其中一种,力求彻底到位地处理各种问题与需求,并同时尊重与学习另一方面,以获得生命较佳的平衡及智慧。

【施文忠】恸挽余敦康先生

天行健,先生今朝一去,纵既济其实未济;情所钟,君子俟日再来,展妙赏而论玄心。

【讣闻】余敦康先生逝世

当代儒家学者、哲学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余敦康先生于孔元二五七〇年岁次己亥六月十二日壬子暨西元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四日早晨辞世,享年九十岁。

【孔丽】仁学的枢纽:自爱

儒家仁学的主题是人,主旨是爱人。爱是普遍的人类情感,属于儒家重视的七情之一。儒家认为,爱以及仁爱的对象,大而言之,有人、物之分,儒家依其价值而认定人“最为天下贵”,所以将人列为仁爱的首要对象;就人而言,人有亲疏远近的差异,儒家认为爱的施与不宜平均分配,施与亲者、近者的爱自然多一些,施与疏者、远者的爱理应少一些。···

2019汶源书院“中华经典”少年读书春季公益班举行结业典礼

7月9日上午,汶源书院“中华经典”少年读书2019春季公益班结业典礼在礼乐馆内举行。

【李景林】德、艺、知简说

德、艺、知之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今日哲学家皆言真、善、美,但多是平铺言之。中国哲学讲德、艺、知,则将三者理解为以德为核心的一个整体。

【张晚林】为什么性善论是唯一的人性论

任何不切就“天”而言人性的理论,无论其形态如何,都逃不出性恶论的窠臼。而“恶”意味着人性不能贞定自己,随境迁移而不能自我作主、自我立法而祈向“天”,故人性不可能具有绝对价值,故曰恶。若欲由性恶论而求善,必然暗含着一条通向性善论的隐线,不然,善即不可能。

【李巍】春秋大义与黄老思潮——“《春秋》以道名分”说探析

《庄子·天下》讲的“《春秋》以道名分”,历来被当成孔子成《春秋》的要旨,只不过是经学传统中的原教旨想象。

【申赋渔】不复见周公

孔子经常在梦里梦见周公,后来有很长时间梦不到了,就很伤感,叹息着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清华简:“打假”千年历史,解密先秦中国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的简称,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全部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书籍,关键内容还顶级。除了《尚书》和类似《系年》的编年体史书之外,近2500枚清华简中还有类似《国语》的国别体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与《周易》有关的书……都是两千多年来没人见过的。

【吴钩】长安十二时辰,有一半时间其实是死寂的

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中,本剧第一集将时间点设在元宵之夜,满城红男绿女都出来逛街、观花灯,让人觉得,哇,长安的夜晚是多么的繁华!

【谷敏】《袁氏世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

在中国古代家训史上,有一本十分重要的家训书籍,那就是北宋袁采所撰的《袁氏世范》。清代四库馆臣给予它极高评价,认为它“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该书不仅为教诲袁氏子孙所写,也写给“田夫野老、幽闺妇女”,说理深入浅出,别具一格,海内外不少学者均对此书有研究。

【杜泽逊、王篤堃】《曲礼注疏长编》:治礼学不可少之作

王锷教授,礼学名家,近成《曲礼注疏长编》,由广陵书社出版,精装四册,一百二十余万言,诚为礼学研究的又一部佳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