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消费意识形态和猖獗的虚无主义已经改变了哲学从前的角色。在社会、教育和经济领域中人们对哲学的认识是否发生了变化?哲学的地位是否进一步被边缘化?哲学做为一门学科的处境如何?那些在体制上属于哲学的人如何回应时代的挑战?哲学仍然要在象牙塔中保持其自我封闭的自鸣得意吗?
如果用神话来思考,甚至更进一步去追求神话,重新炮制一个再赋魅或者创造神话的工程就误入歧途了。但是,用启蒙来思考——追求启蒙,并将现实情况偶像化,咄咄逼人地进行去神秘化的过程——也是误入歧途。无论赋魅还是怯魅本身都没有解放的作用。
近日,陕西省旬阳县发布了一则《依法打击忤逆不孝违法行为的通告》。通告中称将对六种情形依法打击整治,其中包括子女居住在新房楼房中,任其老人居住在旧房危房中;隐瞒家庭实际状况,与老人分户另过,对老人生活不管不顾;霸占老人“一折通”,将政府发放的补助金、养老金据为己有;子女众多但在赡养父母老人的义务上互相推诿、纠纷不···
儒学现代转型的任务,不仅是要超越宋明儒学之伦理学与政治学,更根本的是要超越宋明儒学之心灵哲学,实现儒学心灵哲学的新开展。新型儒家心灵哲学的开展应在“显相论(本源论)摄实相论(本体论和广义知识论)”的思想视域下展开,以显相观(本源观、真情观)为根本思想方法,主张“知识出于真情,用于真情”。这种新型的儒家心灵哲学将不···
余敦康先生一生学问,一以贯之者为何?盖在于“内圣外王之道”,即政治与教化之两端。从八十年代的《何晏王弼玄学新探》(后扩充为《魏晋玄学史》)到九十年代《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再到晚年的《周易现代解读》以及长文《三代宗教》,无不贯穿始终。
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初读大学的。“五四”后的新文学创作曾对我的精神启蒙发挥过重要影响。当时系里老师的专业,多以古典见长,但在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古典学问都没有能够真正触动我的兴奋点。
我是余敦康先生众多学生弟子中最晚入师门的一个,是名副其实的后进。当时先生已七十多岁,却也正是精力尚健、学问气象日臻淳和的时期,先生的“易学三书”均在这段时期写成出版,那是先生学问积淀几十年后“极高明而道中庸”之作。
自嘲“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鲁迅喜欢嵇康,余老师也是。在余老师这里,所谓的“两间”简单点说就是“中国情怀”与“普世价值”之间、儒家的名教与道家的自然之间,或者说美好的理想与艰难的现实之间。这使得老师焦虑甚至苦闷,知之者谓其心忧,不知者谓其何求。李景林教授说他“名士其表,儒士其里”可谓识人。但很有必要补充一句,“现象···
探易经究易传,为文化精神立根本;说何晏道王弼,为个体自由寻出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余敦康先生出过一本书,书名叫《内圣外王的贯通》。这虽然是一部研究北宋易学的著作,但书名却颇能体现作者本人的志趣。
道德生活在伦理秩序中客观化、现实化,并以调节者而非构成者身份参与伦理秩序的生成,同时也对陷落的伦理生活提供抵抗与转化的资源。伦理秩序以身份或角色的名义,发动对人的动员,其目的在于以规训的方式把个人转换为共同体的成员,对政治社会而言则是“化”人为“民”;与之相反,道德所要求的则是超越具体社会身份与角色的完整之“人”。
哲学具有地方性与世界性,作为文明论的现象,具体的哲学总是历史地与特定的文明形态关联在一起,它不仅出于某种文明体,而且也具有对文明体的承担意识。由此可以构筑一种具有历史纵深与文明厚度的哲学概念,与纯而又纯的追求彻底形式化的哲学相比,可以说它是一种“厚的哲学”。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和,家母这本书抓住了实质。他谈及某位学者试图建立和合学,以合和代替中和并不可取,这样把中和变成了学,降低了中和作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地位。他跟我们讲曾当着这位学者的面反对过合和学,后来合和学也没有形成气候。
在这个案子中、在这种情况下,司法者知其可死而不欲其死,本诸仁心,原之旧案,谅以前情,设法囿宽,判处死缓,既使公众知律之所禁、法之所排,又使世人知其再生之所由,维护人伦大端不坠,才是本事和能耐。
不少作者写文章,提到好色、不守清规戒律的和尚时,往往都会称之为“花和尚”,比如几年前有条新闻,标题就叫做“江苏‘花和尚’约女网友,趁机猥亵拍裸照威胁获刑”。还有一篇网文干脆说:“‘淫僧’是个文言词汇,译成百姓的通俗白话,就是‘花和尚’。”
借山东大学召开“百年儒学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牟宗三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之机会,参观了烟台栖霞牟氏庄园。在庄园的牟宗三纪念馆中,看到了牟宗三先生早年所写的《自立铭》。这篇《自立铭》,似乎并未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中,很多学者表示是第一次看到。虽短小精悍,但读之却令人震拔奋发,不下于其深邃之哲思文章。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尤其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国家形成和社会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日本古代文献记载,应神天皇十五年,百济人王仁将《论语》携带至日本。此后,《论语》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嬗变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
《论语》最初的译本是哪本?应当是1687年在巴黎以拉丁文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由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等编译,可称最早且最有影响力的关于中国儒家思想的译著。
历史上,以孔子儒家思想为纽带,中国与世界很早且很好地开展了交流与交往,今天中国走向世界,孔子儒学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博大精深的孔子儒学影响了中国文明史,也应该成为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的纽带,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历代南安人一再对之进行修葺,乃至重建,可见人们对文庙、对教育的重视。重建时大多由历任知县、邑绅或教谕、学录、训导主持。每回重建,就会勒石立牌,纪其事、说其难、表其功。据《南安县志》与《丰州集稿》所载,南安文庙共有修建碑记十五方。自清光绪年间废科举学堂后,南安文庙才真正渐渐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