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周易知识讲座”和“易经·六十四卦正读”两部分,涵盖易与周易、易学的内容、易学与数、易学的智慧等内容,并对周易六十四卦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作者用朱熹《周易本义》的编次方法,先做一些常识性介绍,再对卦爻一一梳理,明白晓畅,易于理解,是一本简明精炼的周易读物,是广大周易爱好者的入门良选。
6月2日,国务院发表《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明确指出“美国在中美经贸磋商中出尔反尔、不讲诚信”。谈判期间,美方三次“出尔反尔”,动不动祭出关税大棒,可见一心“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特朗普对“关税”迷信甚深。
《宋明理学十五讲》出版四年后,杨立华先生于近期推出了该书的姊妹篇:《中国哲学十五讲》。与前作相比,《中国哲学十五讲》在延续基本的主题与风格的同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就时段而言,讨论的范围从宋明扩展到了整个中国哲学史;就方法而言,思辨的进路得到了更充分的强调与发展。
传统祭礼的历史传承对当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宋元时期,浙江省浦江县“义门郑氏”在“以礼治家”思想的指导下,遵循行于今不悖于古的礼仪原则,依照朱子《家礼》制定《郑氏家仪》。在祭礼的施行过程中,不仅表达了后人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也对族人的言行、思想进行规范和管控,实际上祭礼已经成为郑氏家族加强家族管理的重要···
在培育出适宜的文庙的独立法人及其运作模式之前,如果没有一种纯粹的文化尊严从文庙内部生长出来,如果没有一种新型“教化”能够在“人伦”层面更好地实践出来,那么资本与权力的力量随时都可能切断文庙与社会之间的信仰关联,封闭其神圣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文庙岭上的诸神之战,仍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心态”问题,是阳明心学的根本关切之一。阳明心学对“心态”问题的发生、结构、特点、危害与解决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关于“心态”问题的思考,从而成为中国儒学史上第一个“心态儒学”,即“心学心态学”。阳明心学探讨“心态”问题的实践与理论,对于丰富儒学的发展路径,推动儒学价值的落实,恰当化解当今社会现实中的“心···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发生碰撞,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外来节日文化竞争,在“古今断裂”和“中西竞争”多维文化生态格局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端午节作为一个旅游、休闲、娱乐、以及购物的日子来过,而知止堂义学连续11年策划端午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告诉孩子们,端午不是粽子节,是寄托我们中国人情感、体现我们民···
这是作者考察极权主义哲学家的著作和遗产的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朱子等解为“性—情”连说或对说的情感之情,这缺乏读书及语法能力,完全离谱。刘宗周说:“今人读书,只为句句明白,所以无法可处;若有不明白处,好商量也,然徐而叩之,其实字字不明白。”
朱子《孟子集注·告子上》解“乃若其情”一章云“情者,性之动。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本但一句殊不可解。
正义曰:此篇大指明贤人君子仁知刚直。以前篇择仁者之里而居,故得学为君子,即下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是也,故次里仁。凡二十七章。
中华书局《胡宏集》2009年重印本在标点、校勘方面存在着可以进一步推敲的地方,对其进行了辨误,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敦和·种子基金”为敦和基金会公开招募项目,2014年开始实施;2015年,敦和基金会确立了发展战略,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秉持“尊道贵德”的价值观,资助“文化传承、公益支持、慈善文化”领域;据此,自2016年起,“种子基金”聚焦文化传承领域,资助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组织与研究机构。
自汉武帝到清末宣统,这2000余年里,中国一直都用皇帝年号纪年。
苏州吴中叶氏,源出春秋楚国叶公沈诸梁。东汉末年,叶氏子孙、光禄大夫叶望因避乱从青州渡江,居住于丹阳郡句容,成为江南叶氏始祖。叶望曾孙叶琚,任钱塘(今浙江杭州)县令,爱民如子。叶琚次子叶俭为晋散骑常侍、折冲大将军,东晋建武元年(317)任括苍(今浙江丽水)太守,后迁居松阳卯峰怀德里。叶氏传到第九代叶逵,就是吴中叶···
己亥四月,陈壁生教授、刘伟教授分别来自北京、广州,与四川大学儒家哲学师友连日举行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讲论至于忘倦。
有些作家的作品显然与极权主义关系密切,虽然这种联系未必公平。人们该如何阅读和阐释那些作家呢?最近一些年,这场辩论已经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k Hobsbawm)和文学理论家保罗·德·曼(Paul de Man)等人,前者因为对共产主义政权的温和态度而遭遇尖刻的批评。不过,这里,我将焦点集中在四位哲学家---卢梭···
张载之学本为辟佛老而发,其本体义理乃依“定论—→破论—→立论”之结构展开。一则在道体上,张载概括佛老之病分别为“以空为真”与“有生于无”,而后剖析二氏之误在不识“太虚即气”,遂承之而立“太和”道体。
道仰尼山,学接栖霞,千古文章归仁厚; 情怀家国,弦歌台海,平生风谊有鹅湖。
仁心立本,生命学问,躬行践履,下学上达高明境;厚德守道,诲人不倦,嘉惠学林,薪火相传儒家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