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书院2019年国学夏令营之第十二期儒学研修营暨第九期经典时习研修班招生

为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了让莘莘学子深度研习儒家思想,为了汇聚优秀学术资源奉献社会,江南书院与苇杭书院、北辰青年计划于2016年1月底成功举办了第一期儒学研修营,其后携手苇杭书院先后又成功举办了十期儒学研修营。同时开展了一期经史合参班和八期经典时习班。各地学子相聚于江南,精修儒家学问,提振生命气质。

江南书院国学夏令营之明德修身自新成长营招生简章

为提升青年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培养更多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江南书院拟定在2019年暑假期间,举办第七期修德习礼自新成长营。在“文化+公益+青年”的培养定位上,希冀通过本次活动,将可持续发展的青年成长机制,更好地付诸实施。此项活动定位为“修身+习礼+自新”,最后落实到个人生活之中,最终实···

【许石林】 诱人子弟妇孺入戏曲迷途者,当受什么刑?

诱人子弟妇孺入戏曲迷途者,当受什么刑?

【杨虎】解《左传》《国语》易筮之“八”

《左传》《国语》所载三则言“八”的易筮例是“遇艮之八”“得贞屯、悔豫,皆八也”和“得泰之八”。“八”为筮数,三则易筮例均属于多爻变动而其不动之爻皆阴的情况,所以自其不动者言之,故言“八”;同时,因为至少有一阴爻不动,所以其动爻之数区间为2-5个爻位。按此,“得泰之八”就有一阴不动、二阴不动、三阴不动共三类七种可能的情况。

【许石林】好久没有看见谁能好好地写日常生活了,难道人们不需要?

现在的话剧,多数不是用话演剧,是用无味的字凑成的句子演剧,演谁都一样。连翻译了的外国名剧也被格式化无味寡趣——那次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戏剧大师奥尼尔的经典《榆树下的欲望》,台上三个男角色直撅撅地戳在台上,深呼吸、大喘气,大开喉咙,张开上软腭,说台词儿,若人物没动作,观众坐得远,眼神儿再不好,几乎不知道哪句词···

【李闫如玉 】王安石咏史诗中的历史观

咏史诗作为王安石诗歌中的一类重要诗作,在各类诗体里,最能体现出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待历史的态度。这一类诗作,对我们了解王安石的历史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乐爱国】朱熹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诠释及其现代价值

对于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历代的解读,众说纷纭。汉儒认为,孔子不言性与天道;魏晋南北朝的儒者则把孔子所言与孔子学说之旨区别开来,认为孔子学说之旨在于性与天道,由于其理深微,不可得而闻也。清儒认为,孔子言性与天道在《易传》,又在平日教学中而不言,所以不可得而闻也。

访谈朱承:以古典之智启现实之思

讨论儒家经典能不能开新的问题,实际是在说儒家能否有足够的思想资源应对现代性。应对现代性的挑战,是我们现在研究儒学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什么样的现代性才适合中国的?是欧美人倡导的现代性还是别有可能的多元现代性?因

韩国儒林人士文化交流团在曲阜孔庙举行祭拜孔子仪式

5月27日上午,由中国孔子基金会设在韩国首尔的孔子文化中心与成均馆儒道会总本部共同组织的韩国儒林人士文化交流团一行17人在曲阜孔庙举行了庄重的祭孔仪式。

任锋著《立国思想家与治体代兴》出版暨后记

治体论在中国政治实践中积累既久且深,最能体现传统关于政治体系思索的意向和重心。它从一种零散模糊的言说转变为自觉而精密的观念形态,得益于宋学由变革思维向立国思维转进的精神洗礼

林安梧主讲“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及其克服之道”,南京大学东林学术讲坛第二期举办

林教授由中国哲学合法性、话语与权力的问题引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这一困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典阅读的缺乏,二是学术话语的贯通问题。

钦明书院举办讲学活动,陈壁生主讲“究先圣之元意——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

己亥年四月廿一(西元二零一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壁生教授在钦明书院以《究先圣之元意——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为题展开讲学。中山大学刘伟老师和四川大学高小强、丁元军、曾海军等老师出席此次讲学,钦明书院院生及部分成员、儒家哲学方向部分在读同学、哲学系部分本科同学参加了讲学活动。

詹启华著《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出版暨介绍、目录

《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利用大量的材料和深刻的分析,检视了16、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开启的对于“儒”“孔夫子”等概念和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晚清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章炳麟、胡适等学者对于“儒”的再发明。

与圣贤沟通,与神圣者沟通:祭孔释奠礼推广工作研讨会在冀举办

正定文庙释奠礼恢复于2005年,是河北省境内恢复最早的祭孔礼仪活动,也是国内恢复较早的祭孔礼仪活动之一。每年参与中国孔子基金会举办的“9.28同祭孔”直播工作。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将这一中华礼仪文化活动经验推广到各地文庙,赋予文庙精神内涵,使文庙文物活起来。同时,也藉此推动释奠礼非遗进校园,继承尊师重教传统,树立民族···

【许石林 】为什么现在的人多数不给别人留活路?

听秦腔任(哲中)派传人任新民的《软玉屏》:“几杯美酒变沉醉”,单是这一句,就非常动人了!尤其是“由求辙”的发音、拖腔,非常美。

【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访李耐儒:国学教育的实践反思

国学这个词从近代开始大量使用之时,它本身附加了一定的需求,为了应对西学的进入,来反思我们既有的学术和文化传统。比如邓实,他办了《国粹学报》,他说:“国学者,一国自有之学也。君子生于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爱其学。”后来章太炎也有相近的概念,这就有很明显的政治上的救亡意识。

周春健著《诗经讲义稿》出版暨弁言、目录

自2009年始,在中大开设《诗经》课程,迄今正满十年。 此前,未曾开过《诗经》课,于《诗经》学亦无甚研究。 首次开课,基本采用现代通行讲法,文学的,文献的。 2010年再次授课,始逐步彰显《诗经》之经学意义及古典学意义。 清儒皮锡瑞称“《诗》比他经尤难明”,信哉斯言! 揆诸经籍,始明“经禀圣裁”、“以三百篇当谏书”之深义!···

【柯小刚】“对我来说,学问和教育从来是同一件事情”

“对我来说,学问和教育从来是同一件事情”

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暨《诗经缵绎》新书出版研讨会在京举行

《诗经缵绎》是文化学者、诗人马飞骧,基于二十多年对传统文化的钻研推出的一部学术著作,2019年3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利用六年时间,考究先哲时贤研究《诗经》的成果,秉承六经内圣外王一贯之道,以述而不作的原则,通过简述概要、集释字词、缵绎文理,小结编旨,对《诗经》中研究的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梳理,系统性阐发···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