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屿澂先生约稿,拙文《书道生生:蔡邕书论中的生命工夫》发表于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2024秋季号。文章是对蔡邕书论三篇《笔论》《九势》《篆势》的疏解,现分享其中第一部分即《笔论》疏解于此,请网友批评指正。引用请以《中国文化》纸刊为准,完整论文亦请见纸刊。
中國人之於宗教的態度,本質上是由這些年大家應當意識到了,西方所謂普世價值,本質上是英語民族的民族主義,是海洋國家的世界霸權,別說普世,連歐洲,連基督教世界都不足以代表。性善論決定的。
天命,《易》《書》《詩》所述也。
《礼乐东方——孔府旧藏中和礼乐文物展》在孔子博物馆开展中。展览展出诸多中和乐器、祭孔礼器,流传有序、保存完整、工艺精湛,是祭孔礼乐器中的典范之作。
杨维桢(1296-1370),又名维祯,字廉夫,号梅花道人、铁崖山人、铁笛道人、东维叟、铁龙道人等。元绍兴路诸暨州人。
中国文化到北宋进入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北宋统治者汲取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教训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制,形成有宋一代“重文轻武”的格局,经过北宋初的积淀,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精英走上历史舞台,正式取代了唐末以来在社会动乱中消亡的贵族阶级。士大夫政治出现的基础之一,是科举制的成熟。
1964年末1965年初,在对湖州龙溪港进行疏浚整治时,时吴兴县横街公社东斗大队农民蒋会泉在安定书院地段的河床上掘出了一对牛形青铜器。
曾巩(1019—1083年)是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古文家之一,他的《南轩记》是一篇自勉性文章,也是宋代较早明确表现士人耕读生活的记文。读此文,可以了解曾巩的人生志趣与道德追求,也可看到他在清寒生活之中持道自守的自我训诫。
中国是一个重礼、守礼的国度。经学家孔颖达在为《春秋左传》作注解时曾写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自宋真宗时代与辽国签下“澶渊之盟”之后,宋辽实现了百年和平,宋王朝最大的边患,不再是辽国,而是西夏。西夏虽是弹丸之地,却让宋王朝吃尽苦头,直到宋神宗继位。
中國人之於宗教的態度,本質上是由性善論決定的。
《礼记》是西汉戴圣所编选的一部书,取材广泛,来源不一,全书编次错杂,并无完整严密的体系。初学读之,未免茫无头绪。
本文介绍了阿尔伯特·伯格曼(Albert Borgmann)对公共哲学的探索。
维尔曼的立场说明,我不是一件物品或者拥有自动性但与其他任何人没有任何关系的稳定实体。相反,他论证说,只有在我的叙事被理解为我参与其中的相互讲故事的结果的情况下,它才能说得通。
现实是在你不再相信时仍然走不掉的东西。----菲利普·迪克(Philip K. Dick)
有消息披露备受尊重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多多少少是在纵容或默许第二任丈夫杰拉尔德·弗雷姆林(Gerald Fremlin)持续不断地性侵她的女儿,这实在令人感到震惊。
已经不再有主人公了;只有异口同声的合唱。---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
毕竟,只言独立形态的性命之学而不及经世致用则为空疏,同样,只言经世致用而不及形上道体,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尽管如此,本书整体上来说瑕不掩瑜。作者选取真德秀作为个案研究,通过揭示真氏在朝堂和地方上的理学实践,借以厘清朱熹之后理学在社会各个层面不断延伸的发展脉络,突破了现有研究多拘于理气心性等常见命题范畴的局···
起初以为,在声势浩大的“国学热”背景下,设立“国学”学科或专业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不会久远。但新近发现,“国学”学科或专业没有设成,反倒是出了个“中国古典学”专业,据说是取代或覆盖了“国学”专业。开始还以为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觉得这大体是成立的。仔细确认名称后,感觉还是较多较大问题值得讨论的。
宋型文化是清人从治学方法角度提出的相对汉学而言的一种新的文化范型,它的底色是宋代儒学。宋代儒学是儒学的第二次创造,是汉唐以来思想文化发展的集大成,也是对先秦孔孟儒学的自觉继承和转化。